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 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

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问世
科技日报成都4月18日电(邓艾玲实习记者刘侠)18日,记者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这意味着,‘量子灯泡’可以点亮更多房
标签:
最大神经形态计算机研制成功
科技日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7日报道,英特尔公司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的神经形态计算机HalaPoint。它包含11.52亿个人造神经元,分布在1152个Loihi2芯片上,每秒能进行380万亿次突触操作。
标签:
纳米缝合让复合材料更轻更坚韧
科技日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张梦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证明,他们使用新开发的纳米缝合方法可防止复合材料层之间的裂纹扩展。相关研究18日发表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上。
标签:
昆虫翅膀铰链工作原理揭秘
科技日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张梦然)《自然》杂志1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团队结合成像技术、机器学习建模和机器人飞行,首次揭示了昆虫翅膀铰链的工作原理。对这种复杂关节的分析,或促进人们理解飞行演化过程,带来仿生学和生物力学的
标签:
冥王星表面为何有心形结构
科技日报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刘霞)瑞士和美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团队,终于破解了冥王星表面巨大心形结构形成之谜。研究团队通过数值模拟成功再现了这一结构,并揪出“肇事者”是一颗撞向冥王星的直径约700公里的行星体。
标签:
微型植入式脑刺激器仅豌豆大小
科技日报北京4月16日电(记者张梦然)美国莱斯大学工程师开发出人类患者可用的最小植入式脑刺激器。凭借开创性的磁电功率传输技术,这一仅豌豆大小的设备可无线供电,通过硬脑膜(附着在颅骨底部的保护膜)刺激大脑。
标签:
单原子层薄金片首次制成
科技日报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张佳欣)科学家首次成功制造出只有单原子层厚度的金片。这种材料被称为“Goldene”。
标签:
基于声波能构建可重构光计算模块
科技日报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张梦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光科学研究所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合作,通过向光子机器学习添加声波维度,成功地为可重构神经形态模块奠定了基础。此次成果对生成式人工智能(AI)高效解释上下文语义信息至关重要。
标签:
双光梳光声光谱共振探测研究取得进展
科技日报讯(记者韩荣)4月16日,记者从山西大学获悉,该校贾锁堂教授团队在双光梳光声光谱的共振探测研究中取得进展。自2002年首次提出概念,2004年验证有效性后,双光梳光谱技术便成为激光光谱学领域备受瞩目的新兴技术。
标签:
在火星上植树造林靠谱吗
“让我们去火星上植树造林吧!”他们希望在火星上种植树木,将其用作建筑物和人造卫星的原材料。
标签:
细菌化石揭示地球环境演化奥秘
科技日报讯(记者马爱平)细菌化石是指保存在岩石中的古老细菌遗体或其活动留下的痕迹。4月15日,记者从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研究团队获悉,该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合作,在5.18亿年前的寒武纪清江生物
标签:
“揪”出驾驶隐患,守护旅途平安
临近“五一”假期,外出游玩是很多人的选择,各地公路车流量将逐渐增多。驾驶员监控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增强现实导航系统……
标签:
科研人员提出日冕物质抛射识别新方法
科技日报北京4月16日电(记者陆成宽)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基于机器学习,该中心科研人员提出一种日冕物质抛射识别与参数获取的新方法。该方法对预报灾害性空间天气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迄今拍照速度最快相机面世
科技日报北京4月16日电(记者刘霞)加拿大科学家研制出迄今已知速度最快的相机,其能以每秒156万亿帧的速度拍摄图像。这种相机使科学家能管窥飞秒(万亿分之一秒)内发生的现象,从而帮助他们打造超快的磁存储设备,并开创超声波医疗新领域。
标签:
量子,匪夷所思但不“高冷”
作为前瞻性领域,量子究竟是什么?又将带领技术走向何处?
标签:
太阳打“喷嚏”,地球会怎样
太阳这颗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并非一成不变,太阳爆发有时候会严重影响地球周围的空间天气,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太阳爆发,首先能影响到地球的就是太阳耀斑活动。
标签:
新型敷料能快速导出伤口黏液
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伤口敷料——自泵油水凝胶敷料。该敷料具有水化水凝胶通道,能够快速单向导出伤口过量黏性渗出液,促进伤口愈合。
标签:
无线通信新型超材料天线问世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款创新性无线通信天线。这款数字编码动态超表面阵列(DMA)原型结合了超材料的独特特性与复杂的信号处理能力,可为数据传输提供新性能峰值,有望助力未来6G通信网络的实现。
标签:
研究捕捉到银河系棒共振的化学和运动学信号
本报讯(记者沈春蕾)科学家在较大的银河系空间范围内,捕捉到银河系棒共振的化学和运动学信号,弥补了以往使用银河系子结构捕捉银河系棒共振信号的不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
标签:
为什么过敏的人越来越多了
编者按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当前正值春季,花粉过敏进入高发期。
标签:
“中国天眼”发现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高度随机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垠陆成宽)“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有新发现!李菂介绍,基于全新的相图,团队发现快速射电暴在时间—能量二元空间上游走接近所谓的布朗运动,也就是表现出了高度的随机性。
标签:
人类中心粒组装实现可视化
科技日报北京4月14日电(记者张梦然)瑞士日内瓦大学科学家将高分辨率显微镜和运动学重建技术相结合,成功实现人类中心粒组装过程可视化。中心粒是细胞内的一种桶状结构,由多个蛋白质组成。
标签:
绕开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限制,超灵敏热探测器精确读取量子比特
用微型辐射热测量计(右)感测从量子位(左)发出的非常微弱的辐射(艺术图)。科技日报北京4月14日电(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杂志报道,芬兰阿尔托大学研究人员首次使用超灵敏热探测器测量量子比特,绕开了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限制。
标签:
探秘世界最强“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供图安徽合肥西郊,有一座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岛。
标签:
W玻色子宽度获迄今最精确测量
科技日报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刘霞)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10日报道,该机构超环面仪器实验(ATLAS)合作组首次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对W玻色子宽度开展了迄今最精确测量。得出的平均值为2202±47MeV
标签:
新技术实现太赫兹波“绕障”传输
科技日报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张梦然)当前无线通信系统依靠微波辐射来承载数据,未来数据传输标准将利用太赫兹波。与微波不同,太赫兹信号可被大多数固体物体阻挡。
标签:
新的力控装置可调节多种分子释放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佳欣)据4月10日《自然》杂志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首次开发出一种分子装置,可用力控制多种小分子释放。这项新突破或给医学和材料工程带来革命性变化,大大促进医疗和智能材料发展。
标签:
给飞机“穿”上最好的“鞋”
图为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三月的岭南大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标签:
南大洋为何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作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空气污染每年导致700万人死亡。那么,地球上还有原始的、纯粹的空气吗?
标签:
动物界“记忆大师”是这样炼成的
科技日报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张梦然)每年秋天,一种名叫黑冠山雀的小鸟都会储存数以千计的种子、昆虫和其他零食,以度过严冬。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每次存放食物时,它们的大脑都会产生“条形码记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