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前期要做哪些准备?

土池的处理我国沿海主要地区的滩涂上壤有不少都呈酸性,直接在酸性土壤上建造对虾池塘进行养殖生产,不利于对虾的成活和生长,所以在养殖前应对池塘底质进行处理。由于第三种方式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在对虾养殖生产中一般多采用前两种方法。


1.新建酸性池塘的处理

    

(1)土池的处理我国沿海主要地区的滩涂上壤有不少都呈酸性,直接在酸性土壤上建造对虾池塘进行养殖生产,不利于对虾的成活和生长,所以在养殖前应对池塘底质进行处理。一般有如下几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采用养殖工程的方式,建设铺膜池或水泥池,即在池塘底部和池壁完全覆盖HDPE(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或浇灌水泥,隔绝土质的影响;二是对池塘土壤进行彻底碱化处理,使池塘底质和水质满足对虾健康生长的需求;三是先进行一定程度的碱化处理,再养几茬经济鱼类,通常鱼类的环境耐受性要好于对虾,通过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逐渐完成池塘环境的改良,使得池塘达到的要求。由于第三种方式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在对虾养殖生产中一般多采用前两种方法。下面以池塘土壤彻底碱化处理措施为例进行介绍。

    

首先,选择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对池塘底泥进行彻底的翻耕、暴晒,杀灭土壤环境的一些有害生物,同时使得其中的有机物在暴晒条件下得以充分的氧化降解。待底泥暴晒彻底呈干裂状时,引入水源浸泡池塘,期间连续监测水体的pH值,等pH趋于稳定时记录其数值,并将池内水体排干,再重新进水浸泡池塘,监测水体的PH}值,反复三四次的进、排水泡洗处理。

 

然后施用生石灰配以少量水体改良剂改良池塘土壤,中和其中的酸性物质。生石灰用量为 50-150千克/亩,具体根据池塘底质酸性程序酌量增减。一两天后引入水源至1~1.5米水深并监测水体pH情况。待pH趋于稳定后适量加入无机有机复合营养素,调节水体营养水平,培育优良微藻藻相,通过对水体营养和浮游生物的调控提高养殖前期池塘水环境的缓冲能力。养殖过程还应根据水质和天气情况不定期施用沸石粉、白云石粉和生石灰调控水质,使水体环境保持良好,利于对虾的存活与健康生长。
 

(2)水泥池的处理新建的水泥池一般在养殖使用前应进行脱碱处理。如果新建水泥池不急于使用的,可引入水源至满水位,浸泡2~3周,期间每隔三四天换水一次,起到浸润和清洗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检验池塘是否存在渗漏情况。若需要短时间内使用,可先按每亩1米水深使用10~15千克的用量施放酸性磷酸钠,浸泡三五天后排出池外,再引入新鲜水源对池塘进行浸泡、清洗;或先引入少量水源到池塘,再以10%冰醋酸彻底洗刷池底和池壁,然后进水至满水位浸泡一周。经过脱碱处理的池塘应用新鲜水清洗干净,并监测水体pH值,待pH值满足养殖对虾的适宜范围,才可开展养殖生产。此外,在放养虾苗前,需先用少量虾苗进行试水,观测虾苗的活动和存活情况,确定无不良反应后,再按生产计划进行放苗养殖。

 

2、老旧池塘的处理

    

经过一茬或数年养殖的土池,在上一茬养殖收虾后,应尽快把池中积水排干,暴晒至底泥无泥泞状即可对池塘进行修整。利用机械或人力把池底淤积层清出池外或利用推土机将表层10 - 2 0厘米的底泥清除,清理的淤泥不要简单堆积在池边护坡上,以免随水流回池塘中。平整池底,检查堤基、进排水口的渗漏及坚固情况,及时修补、加固。池塘清理修整后撒上石灰,再进行翻耕暴晒,使池底晒成龟裂状,杀灭病原微生物及纤毛虫、夜光虫、甲藻、寄生虫等有害生物。对于水泥护坡沙底池,排干水后,先进行暴晒使表层的污物硬化结块后清除到池外,再用高压水枪冲洗,直到池底细沙没有污黑淤泥,池壁无污物豁附即可,然后再翻晒,直到沙子氧化变白为宜。铺膜池和水泥池的清理方法基本相同,利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豁附于池底和池壁的污垢。全面检查池底、池壁、进排水口等处是否出现裂缝,及时修补池塘,避免养殖过程中出现渗漏。铺膜池和水泥池均不宜暴晒过度,否则地膜会加速老化,水泥池容易出现裂缝导致渗漏。

 

二、消毒除害

 

1、池塘消毒

    

在华南地区可选择于清明前天气晴好时进行养殖前的准备。已经过长时间暴晒的池塘可直接引人水源,如果池塘排水不彻底,仍留有少量余水在池塘底部的则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对于土池可根据具体情况施用适量的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鱼藤精、敌百虫等药物,杀灭杂鱼、杂虾、杂蟹、小贝类等。通常在放苗前两周选择晴好天气时进行消毒,用药前池内先引入少量水体,有利于药物的溶解和在池中的均匀散布,消毒时应保证池塘的边角、缝隙、坑洼处都能施药到位,消毒彻底;然后排出消毒水,重新进水到养殖所需水位。用茶籽饼或生石灰消毒后无须排掉残液,使用其他药物消毒的尽可能把药物残液排出池外。在养殖生产中可将清淤、翻耕、晒池、整池、消毒等工作结合起来。对于铺膜池和水泥池,可按30-50毫克/升的浓度施用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约为30%)消毒浸泡,并用水泵抽取消毒水反复喷洒池壁未被浸泡的地方,使全池得到彻底消毒。池塘浸泡24小时后将消毒水排掉,重新进水清洗池底和池壁,排出洗池水,再进水到养殖所需水位。

 

2.进水与水体消毒

 

选择水源条件良好时进水。通常先将水位进到1米左右,养殖过程根据池塘水质和对虾生长状况逐渐添加新鲜水源直到满水位为止。在养殖过程中进水不方便的地区,也可一次性进水到满水位,养成期间不再大量排换水,仅适时添加少量新鲜水源。对于未采用沙滤进水系统的水源,抽水口处筛绢网网孔大小为40-60目,池塘进水口处为80-100目。如采用高位池进行养殖,并配备沙滤进水系统的水源可直接引入至虾池,一次性进水至水深1. 2-1. 5米。进水完成后施用漂白粉、溴氯海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水产常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消毒剂可直接化水全池汾洒,也可采用“挂袋”式的消毒方法。“挂袋”式的消毒方法是将进水闸口调节至合适大小,把消毒剂捆包于麻包袋中,放置在进水口处,水源流经“消毒袋”后再进人池塘,从而起到消毒的效果。对于对虾养殖场密集的地方,应考虑配备一定面积的蓄水池,养殖过程进水时,先把水源引入蓄水池消毒处理后,再引入养殖池中使用。二氧化氯和海因类的消毒剂对多种有害菌、病毒等病原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对微藻的损害较小,更有利于下一步水体微藻藻相的培育。

 

三、前期优良水体生态环境的培养

 

水体消毒后2-3天,待消毒剂药效基本消失后,施用浮游微藻营养素和有益菌制剂培育基础饵料生物,使水色呈豆绿色、黄绿色或浅褐色,营造藻一菌平衡的良好养殖生态环境,给虾苗或幼虾提供优良的生物饵料,促进虾苗健康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一般应在放养虾苗前一周完成此项工作。

 

池塘底泥有机物丰富或养殖区水源营养丰富的,应选择施用无机复合营养素,同时配合施用一定量的芽孢杆菌制剂。对于新建的池塘或底质贫瘠、水源营养缺乏的,应选用无机有机复合营养素,无机营养盐可直接被微藻吸收利用,有机质成分可维持水体肥力,同时配合施用一定量的芽饱杆菌制剂。2`-3周后应再适当追施微藻营养素和芽孢杆菌制剂,以免因微藻大量繁殖消耗水体营养导致后续营养供给不足。

 

使用粪肥作为有机肥培育水色的,应将粪肥与生石灰混合后发酵3-5天再施用,最好加入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一起发酵,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充分降解,既可提高粪肥的肥效,还可降低有机质在池塘中的耗氧。粪肥用量不宜过多,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而定,并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无机氮磷肥,保证水体营养的平衡。通过配合施用微藻营养素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制剂,既可为浮游微藻提供即时吸收利用的营养,还可通过有益菌的降解作用,将底泥和营养素中的有机质持续转化为可被微藻利用的营养盐,维持养殖水体中浮游微藻的稳定生长繁殖;同时还可促使有益菌群繁殖成为优势菌群,形成有益菌生物絮团作为养殖对虾的优良补充饵料,并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推荐阅读:

对虾养殖技术有哪些?

 

一、放苗前准备工作

 

1. 选址: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池塘最适宜。

 

2. 放苗前一年的9月份之前,把池塘老水排干,然后清淤(一般留8~10cm),堵上水门,然后曝晒池塘。

 

3. 放苗当年3月份,开始整塘,先加20cm左右水,全塘均匀泼洒“清塘修复安”塘底消毒,最后进1~1.2m的水。

 

4. 进水三天后,打茶麸(10~15kg/亩)杀野杂鱼,根据塘水的情况,用“新威灭”水体消毒,测量盐度,然后试苗,在塘里扎一个1m深的小网笼,然后随机放100尾试水苗,2天后看 成活率,九成以上就可以放苗。

 

二、放苗

 

1 . 苗种选择:选择大厂家、口碑好的一代苗(价格在180~260元/万苗)。

 

2. 放苗天气:选择晴天,上午10点钟以前。

 

3. 放苗前的工作:放苗前一天用“碧水安”解毒,测量水质,放苗前两个小时泼洒“激活” + “活力钙”,减少虾苗的应激,而且可以让应激蜕壳后虾壳迅速地硬起来。

 

4. 记录数据:每天溶氧变化(尤其是晚上和凌晨)、早晚总碱度、pH值、亚硝酸盐含量、氨氮含量、投喂次数、投喂质量、投喂料号、吃完时间、开增氧机的瓦数及时间。

 

三、投喂次数、质量、料号

 

放苗前3天,每天一餐,第1天500g/10万苗,每天10%递加,第3天投喂700g料/10万苗。

 

放苗4~18天(18天左右上料台),每天两餐,承接第3天喂料质量,每天10%递加,第18天1.3kg料/10万苗·餐。

 

放苗18~45天,每天三餐,承接第18天喂料质量,每天10%递加。第45天12kg料/10万苗·餐。

 

45天后,每天每餐都按照45天的投料量投喂(塘的自净能力有限,不能再加料,一个半小时看料台,视吃料情况,具体操作)。

 

3cm以下,投喂开口料;3~5cm,投喂零号料;5~7cm,投喂一号破碎料;7~9cm,投喂一号颗粒料;9~11cm,投喂二号1.2料;11cm以上,投喂二号1.6料(换料的时候两种料要掺在一起喂2~3天)。推荐阅读:

 

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管理技术要点

 

1、放苗后的观察和成活率的测定

 

刚放养虾苗后,要观察其活动的情况和成活率,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用网箱观察能比较准确判断虾苗的成活率。就是在放养虾苗的池塘内放入一只小网箱,内放入100尾~200尾虾苗,过2天~3天进行计数,计算成活数量和死亡数量,一般这样观察方法不超过10天。用小吊网(用长、宽各1米左右的聚乙烯网片,对角绑上呈弧状竹片,在两条竹片的交叉点系上硬棒)放在较深的池边,可以随时起网观察虾苗的数量、成活率、摄食和活动生长情况。每天至少观察2次~3次,如每天起网发现网内虾苗数量较多,说明放养成活率较高。如10天内还没有看到网内有十几尾以上虾苗的网次,说明虾苗成活率不高,应采取补救措施。只是经常发现小吊网只有几尾,甚至一尾也没有,而过了4天~5天以后有时能看到网内有十几尾以上的虾苗一般情况属正常范围,不需要补放。

 

在夜间利用灯照进行观察,能比较清楚地看到池内虾苗的活动情况,如晚上池边看不到虾苗或很少,则说明成活率不高,这就要补放虾苗。

 

2、虾苗补放

 

当发现池中的虾苗成活率较低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办法。首先要分析和查明虾苗成活率低的原因,排除不利因素。主要是看池水的pH值、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是否适合放苗,放苗后是否有天气突变情况;放入的虾苗是否符合淡化要求,放入时是否健壮,运输方法和放苗方法是否合理;池中的敌害生物是否彻底清除。在查明原因后,排除不利虾苗成活和生长的因素后进行补苗。估计虾苗成活率,补放数量以补足到应放养量100%为准。虾苗成活率难以估计时,一般补放2~3万尾/亩。在6月15日前放毕。

 

3、科学投饵

 

饲料的质量比较重要,幼虾阶段对饲料的蛋白质为在40%左右,而成虾阶段则降为30%~35%。但配合饲料质量的好坏不只以蛋白质含量多少而定,要根据配合饲料的综合因素决定,要求饲料颗粒大小均匀、粉化率低、无杂质、无昆虫、无霉变、表面光滑。饲料投喂数量是根据虾的大小、水质、天气、存塘量等综合因素而定,而生产实践经验非常重要,一般以投喂后1~2小时吃完为宜,使对虾吃7成饱为佳。气温低、天气差、水质差时,减少投喂量,当天气晴朗时,水温高而不超过35℃,其它条件也较好,则增加投喂量。气候突变前1~2天停止投饵。投喂方法,放苗后1星期左右是依靠摄食池塘中的基础饵料而生长,以后慢慢转吃人工投喂的饵料。投饵应做到全池均匀撒投。投饵按照“四定”原则。每天投饵之前者要检查每一池塘的食台网(即四角小吊网)。检查南美白对虾的摄食活动、病害发生、剩饵等情况。一天投喂2次,早上和太阳下山前,投饵比例以1:2为宜。

 

4、水质管理

 

虽然南美白对虾对水质的要求比其它虾类要低,但水质的好坏对养殖成活率和产量都非常重要。良好的水质条件,能使南美白对虾摄食旺盛,发病率低,生长快,不良的水质助长细菌繁殖和有毒物质的积累,使南美白对虾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并引起对虾发病。造成大量对虾死亡。首先要保持池水有较高的溶解氧,因为当溶氧量不足时,虾体就开始出现浮头现象,并发生死亡,还会助长池水中氨氮和硫化氢的快速升高,并加大其毒性,南美白对虾的正常生长的池水溶氧量要求在4ml/L以上。因此要求多开增氧机,保持合理的透明度和较好的水色,透明度控制在30cm ~35cm之间,pH值控制在7.5~8.8之间。要多用芽孢杆菌、乳酸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常用大黄、大蒜素等中草药或免疫多糖、免疫蛋白、虾用多维等免疫调节剂。

 

5、日常观测及管理

 

日常观测和管理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基本工作。稍有忽视,就会造成养虾失败,如养虾池缺氧未及时发现,引起泛池死亡;未检查食台,天天投饵过剩,引起残饵腐烂、水质发臭而使虾发病死亡。如发现生长、活动不正常,生长未达到正常生长速度、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对虾行动不敏捷、无食欲、出现浮头、发病等现象,有可能是下列原因引起的:一是投饲量不足或饲料质量不佳,使对虾营养不良;二是放养密度过大,影响了正常生长;三是底质和水质有问题,对虾生长环境恶化;四是对虾发生疾病,不能正常生长和蜕壳。在查明原因后,就采取相应措施:一是适当增加投喂量或提高饲料质量;二是捕获部分对虾,降低放养密度;三是改善池底底质,降低氨氮和硫化氢的含量及毒性;四是多使用增氧机,增加池水溶氧量,五是多使用微生物制剂和生石灰改善水质,预防对虾疾病的发生。常要进行安全检查,主要是检查堤坝有无塌方、渗漏、断裂、决口等,检查电力设施有无破损、漏电、保险丝断开,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完好,包括提水设备、搅水设备、增气设备、发电机组,一经发现及时维修和保养。

推荐阅读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视频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