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黄鳝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在黄鳝养殖过程中,有一些养殖户理所当然的认为其实是不对的,主要体现为:池水越少越好、粪肥越多越好、频繁的更换饲料等。若黄鳝频繁游至水面呼吸,影响正常生长,多是池水太深造成的。施粪肥极易败坏水质,诱发黄鳝疾病。养黄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黄鳝养殖过程中,有一些养殖户理所当然的认为其实是不对的,主要体现为:池水越少越好、粪肥越多越好、频繁的更换饲料等。

 


 

池水越少越好

 

若黄鳝频繁游至水面呼吸,影响正常生长,多是池水太深造成的。池养黄鳝水深宜在20厘米~30厘米左右,而网箱养黄鳝水草应尽量充满整个网箱,以便为黄鳝提供良好的栖息和呼吸条件。

 

粪肥越多越好

 

施粪肥极易败坏水质,诱发黄鳝疾病。

 

频繁的更换饲料

 

黄鳝吃饵料有一定的固定性,突然改变饵料种类,黄鳝会拒食,影响正常生活生长。如确实需要改换饵料,应逐渐减少原饵料的比例,同时增加新换饵料的比例来调整。

 

搭遮阳棚

 

诚然,黄鳝的习性是昼伏夜出,长期暴露于光线下,对黄鳝的生长不利,但这并不意味着黄鳝不需要光,如果长时间将光线遮住,非常不利于黄鳝的繁殖。所以,保持一定光照很有必要。

 

池水过深

 

大家注意,黄鳝体内无鳔、腮已经严重退化,是一种可以淹死的鱼类,所以,养殖黄鳝,水千万不能过深。

 

鱼巢单一

 

黄鳝喜欢聚集在水草下,但是过分聚集,黄鳝又容易生病,所以鱼巢一定要多样化,可用水草、黑塑料袋等混搭。

 

喂食不当

 

黄鳝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饲料投喂过少,他们会自相残杀,投喂过多,则会得肠胃病,所以,如何控制投喂量,是一门技术活。

 

养黄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挑选健壮、无病无伤的黄鳝贮养。 

 

二、注意控制水温。 

 

三、保持适当的密度。 四、及时换水降温。 

 

五、投喂适量的适口饲料。 养黄鳝者应该把好的“六关”。 

 

一、建池关 黄鳝生性喜温、避风、畏光、怕惊、怕高温,故建池处要求向阳、避北风、水源方便,另外池周要留有种植长青树和藤蔓类植物的空间。科学地建好鳝池是黄鳝养殖的基础,一般选用水泥、砖面结构,建成半地下式,大小以6~20m2为宜,底面以混凝土铺设为好,池深1~1.5m左右。为防止黄鳝逃逸,池角一般砌成圆弧形,池檐向内侧伸出。设进排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一般高出水面30~40cm,排水口安装在泥层线下,以能把池水全部排出,溢水口一般设在高于泥面20cm处。排水口和溢水口应设在进水口对侧,并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属网做好防逃装置。上述工作做好后,还应对水泥池采取脱碱措施,以避免水体中的溶氧减少,酸碱度上升,使养殖的黄鳝受害,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中溶入过磷酸钙肥料1kg,或酸性磷酸钠20g,浸泡2日后用清水冲洗,然后即可开始进行下一步工作。 

 

二、底质关 养者往往直接取黑色淤泥铺底,这是不足取的,因为这既不利于黄鳝打洞穴居的习性,又使黄鳝发病机率提高。正确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基础上还应再分三层。底层是用废植物秸杆铺成的,一般选择有韧性、透气性好、耐腐蚀性强的粗纤维植物废料,并要求大小搭配,重量比例可为粗大杆∶中型杆∶碎料为5∶3∶2。例如先铺1~2层玉米杆,再铺20cm左右厚的油菜杆(或豆秸),上面再铺3~5层纵横交错的玉米杆或高梁杆之类,最后再撒入一层谷壳,一层生石灰(约10m2撒0.5kg);中层是供黄鳝穴居的较硬粘土层,一般厚度约30~40cm;最上层便可铺淤泥,厚度为15cm左右,同时撒上一层薄薄的生石灰,最后注水进行底质消毒。 

 

三、环境关 由于黄鳝喜欢半水半空的洞口,所以鳝池应该有水有陆。这一问题通常用设泥埂来解决。泥埂上窄下宽,底宽40cm,高度也以40cm左右为宜。各相邻泥埂之间为相通的泥沟,沟面宽与深都在30cm左右,注意堆设泥埂时应刮尽底面的软泥。然后便可在泥埂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荸荠之类的经济作物,若有适宜的中草药植物种植更佳。另外,为遮挡日晒,池顶植被可根据鳝池的大小种2~3株葡萄,藤蔓布局以西边密东边略疏为宜。也可种植丝瓜、葫芦等其他藤蔓类来控制光照,特别是遮挡夏天的西晒。这样,便为黄鳝生活创造了一个比较适宜和稳定的小生态环境。 

四、苗种关 目前苗种主要有下列来源:首先是从野外直接捕捉,每年的4~10月都可在稻田和浅水沟渠用鳝笼或者利用晚上点灯照明的方法捕捉,捕捉后的黄鳝将有病有伤的剔掉再放养,这种方法尤其适于初养者采用。其次就是从市场选购。从市场上选购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体色发白无光泽、瘦弱的不能用作鳝种。另外,黄鳝体色橙黄色的比青灰色的生长速度、增肉倍数都要高,特别是黄斑大的更宜优先选购。同时要注意苗种规格要基本一致,最好是每公斤20~50尾,规格太小,成活率低,当年还不能上市;规格太大,增肉倍数低,单位净产量不高。投入鳝种前7~10天,每平方米池子用生石灰0.2kg清塘。放养密度视情况而定:水源充足、鳝种规格小的每平方米可放养3~6kg;水源不便、鳝种规格大的每平方米可放养2.5~5kg,同时还可投放占鳝体总重10%的泥鳅混养。 

 

五、驯饲关 从自然环境捕捉来的鳝种,一般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饲料,必须经过一段驯饲过程,否则会导致养殖失败。驯饲的方法是:黄鳝放养3~4天内先不投饲,然后在黄鳝行动正常后,于晚上开始引食。引食饲料选用黄鳝最喜欢的蚯蚓、河蚌等,用量可为鳝体总重的1%,第二天根据吃食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并稍稍提前投饵时间。由于黄鳝对饵料选择性较强,故在引食成功后,必须在引食饲料中逐渐掺入本地来源广、价格低、适口性好、增肉率高的其他饵料,乃至人工配合饲料,必须注意的是动物原料最好煮熟(活饵除外)。投饵地点最后定位于泥埂一端稍稍压平的台面上,投饵时间在能看清黄鳝吃食的傍晚为最佳。一般经过一周左右驯饲工作便会基本完成。 

 

六、水质关 水质要好,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春、秋每3~5天换水1次,夏天1~2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只可换去1/4~1/2,且进水的温度要尽可能与池水温度一致,温差不要超过3℃。换水的时间以中午为好,最好是在有阳光的时候换。换水的同时要注意清洗食台和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能保持微流水更好。水质好的表现为黄鳝吃食时会发出“吱吱”声。池内水位要依水温、季节、天气情况而适当调整,一般应控制在6~25cm范围之内,原则是低温时浅、高温时适当加深。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