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技术要点主要有哪些?

鳜鱼俗称桂花鱼,为底层生活的鱼类,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桂花鱼肉质丰富坚实,洁白细嫩,刚孵出来的鱼苗就以捕食其他鱼类为食。鱼种要求体质健壮,鳞片完整,色泽鲜艳,一次性放足数量,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要大小一致,有病、有伤、畸形的鱼种尽量剔除出去。鳜鱼养殖注意事项有哪些?

鳜鱼俗称桂花鱼,为底层生活的鱼类,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桂花鱼肉质丰富坚实,洁白细嫩,刚孵出来的鱼苗就以捕食其他鱼类为食。

 


 

桂花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河鲜,近几年,随着四大家鱼的养殖市场出现低迷,养殖桂花鱼的养殖户逐渐增多,在顺德、清远等地区,桂花鱼养殖已经形成规模,惠州市博罗县九潭镇、龙华镇、龙溪镇、长宁镇、湖镇等多个地区已经慢慢普及养殖桂花鱼,并逐渐成为桂花鱼养殖的重点区域。

 

一、桂花鱼塘口选择。

 

桂花鱼塘应该选择背风向阳,底泥少或者无,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清新,无污染水流进入,池塘底部最好有少许的沉水性植物,以满足桂花鱼白天卧穴习性以及栖息、生长需要。

 

池塘面积以5-7亩,池塘水深以1.5-2米为最好,太小水质难以控制,太大则管理不是很方便,建议每5亩池塘配备1.5kw的叶片式增氧机2台(或者安装充气棒)。

 

根据需要,桂花鱼养殖池塘应该配备相应的饵料鱼池塘,桂花鱼养殖池塘与饵料鱼培育池面积的比例一般推荐为1:3-1:4左右为好。

 

新开挖的新塘要视土质而定,酸性池塘以及池水易浑浊的池塘不适宜养殖桂花鱼。

 

桂花鱼生性胆小,要尽量保持桂花鱼养殖环境的安静,避免影响桂花鱼的摄食与生长。

 

二、池塘准备工作。

 

放养前要彻底清整鱼塘,清楚水体过多的淤泥,进行冻晒,彻底杀灭病原菌,建议在饵料鱼苗下塘前半个月,每亩用生石灰130-15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清塘后2-3天后,注水50公分左右,注水时注水口用密目网片过滤。

 

三、鱼种放养。

 

桂花鱼鱼种放养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初,下苗时要求水深必须在1米左右,一般的放养密度是1500-2000尾/亩为最好,不要刻意的追求高密度放养,一般放养的规格在3-5cm/尾以上为最好,成数最高(放养前最好根据池塘预先准备的饵料鱼规格确定鳜鱼放养规格)。

 

鱼种要求体质健壮,鳞片完整,色泽鲜艳,一次性放足数量,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要大小一致,有病、有伤、畸形的鱼种尽量剔除出去。

 

放养前注意要进行缓苗处理,连通运输氧气袋放入池中15-20分钟,然后,将鱼苗放入2%-3%的食盐水中(10摄氏度左右)浸泡10分钟左右,最后连鱼带水一起放入池中。

 

四、饵料鱼放养与选择。

 

桂花鱼要养好,饵料鱼是关键。饵料鱼应该选择苗源广、饲养容易、生长快、产量高、轮补方便、鲜活、大小适口、无硬刺、供应及时且桂花鱼喜欢的鱼类,一般选择白鲢、麦鲮鱼、鲮鱼等,一般亩放养量为20-30万尾左右,在桂花鱼放苗前放养。

 

放养桂花鱼前,亩放养80-150万鲮鱼花进行提前标粗,经过15天左右,鲮鱼花达到4朝(1.5cm-2cm),开始放养3cm的桂花鱼鱼种。

 

饵料鱼在投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一般选择聚维酮碘溶液较为安全,饵料鱼的适口长度一般应该控制在桂花鱼体长的1/2-1/3为最好,体宽应该小于桂花鱼的口径。

 

饵料鱼的投喂量应该根据季节和桂花鱼的摄食轻度而定,一条正常3cm的桂花长到1斤商品规格,需要摄食3000-5000尾鲮鱼。全年的饵料系数应该控制在4-4.5左右。夏秋季节应该适当多投喂一点,冬季适当少投喂一点,一般的桂花鱼的日摄食量为其体重的5%-10%为最好,每次投饵量不宜过多,夏秋季节摄食旺季,一般3-5天吃完为最好,冬季和春节一般以5-7天为最好。桂花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例应该掌握在1:5-10之间,如果饵料鱼太少,会影响桂花鱼的摄食与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于桂花鱼生长不利。

 

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桂花鱼的摄食率不同,当年的桂花鱼摄食率分析如下:

 

6-7月份摄食率为20%-30%,8-9月份为20%-15%,10-11月份摄食率为10%-5%左右。

 

27mm~100mm鳜鱼适口饵料鱼及日摄食量对比关系图:

 

一般从2.5-3cm(7朝,0.5g)培养到12cm(50g)需要40-50天标粗,每亩4000-5000条。(此处为标苗,之后分池放养)

 

池中饲料鱼数量的判断:(一尾3nm桂花鱼如果在2天内未进食1条饵料鱼,会出问题)

 

池中饲料鱼充足时,桂花鱼在水的底层追逐饵料鱼,因此池塘水面只有星星点点的小水花。细听时,鱼追逐饲料鱼时候发出的水声较小,且间隔时间较大。

 

如果池中的饲料鱼不足时,桂花鱼追逐饲料鱼至水上层,因此水花较大,发出的声音也较为频繁,声音也大。

 

如果发现桂花鱼成群在池边追捕饲料鱼,说明池中的饲料鱼已经基本吃完。

 

鳜鱼养殖注意事项有哪些?

 

1、合理套养

 

鳜鱼是以活饵为食的,在保证鳜鱼正常养殖密度的情况下,还需要套养一定数量的饵料鱼,就容易造成池塘载鱼量偏大,粪便和残饵也相应偏大,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适当套养一定数量的白鲢、花鲢作为滤食性鱼类,保持池塘中正常的物质及能量循环,为鳜鱼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让它健康生长。

 

2、注意水质调控

 

鳜鱼喜欢生活在水质洁净的湖泊、水库里面,鳜鱼是以活饵为食的,养殖户高度养殖后,鳜鱼的代谢产区和饵料鱼增多,水内浮游生物量比较少,初级生产力不高、物质能量循环不畅,不能及时将残饵、粪便转化成被藻类利用的营养盐,使代谢产物不断积累,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危害鳜鱼的生长健康。

 

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应该维持藻类旺盛,水色保持淡绿色。水环境保持稳定,可以减少病毒的发病几率。同时也要注意减少尿素、碳铵等化肥培肥水质。

 

3、合理放养密度

 

目前江浙、广东地区的鳜鱼养殖方法多采用池塘单养的方式,一些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往往采取高密度养殖,使饵料鱼的密度增加、养殖池塘符合负荷增大、代谢产物增多、氨氮等大量有害物质积累,导致池塘水质环境恶化,危害鳜鱼的健康。一般3cm左右的鳜鱼放养密度在1.5-2025万尾/hm2,放养密度过大会加大鳜鱼病毒病的患病几率。

 

4、苗种培育

 

市场上大部分的鳜鱼苗种来自广东地区,发现市场上2.5cm以上的鳜鱼苗种在培育过程中都容易患纤毛虫、斜管虫、车轮虫等疾病,广东地区还多采用福尔马林等刺激性药物进行防治,加大了鳜鱼患病毒病的几率。

 

建议养殖户可以结合实际选购1.8-2.5cm规格的鳜鱼苗种进行培育,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保证运输过程的成活率。更重要的是苗种期可以更科学的进行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疾病的防治工作。

 

5、适口饵料

 

在鳜鱼摄食高峰期过后,打捞健康的鳜鱼检查,剖开鳜鱼的胃可见两、三条饵料鱼,表示配套饵料鱼的规格适宜。凡是没有硬刺的鱼类,价格低、体形细长、来源广、群体产量高、可以高密度养殖的都是作为鳜鱼饵料鱼的首选品种,比如鲮鱼、白鲢等。

 

6、用药禁忌

 

养殖池塘长期滥用药物会导致鳜鱼出现白肝症状,鳜鱼对大对数的药物都很敏感,特别是重金属盐类、卤素类化学消毒剂、有机磷类杀虫药等。

 

养殖户容易受书上的防治方法的误导,在疾病防治过程中过于频繁地使用漂白粉、硫酸铜、强氯精等刺激性强的药物,这些药物虽能杀虫杀菌,但是由于其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容易将鳜鱼体表的黏液保护层破坏,且导致鳜鱼鳃组织发炎,影响鳜鱼的正常呼吸,从而引起鱼类畸形。

 

而且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对水体的蜉蝣生物有较强的额杀伤作用,对鳜鱼进食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导致鳜鱼抵抗力下降感染疾病,造成鳜鱼细菌性烂鳃。

 

鳜鱼养殖喂什么饲料?

 

1、早期饵料鱼:在鳜鱼池塘放养鲢、鳙、泰鲮、鲫鱼、土鲮、麦鲮等鱼苗200万尾左右,这就是鳜鱼的早期饲料,还可以投放麦皮和花生麸等粗饲。大概20天左右,饵料鱼长至2.5cm左右时,就可以使用0.7ppm硫酸铜和0.5ppm强氯精杀虫消毒后,投放3厘米左右的鳜鱼育苗。

 

2、中期饵料鱼:可以专门准备几个鱼塘培育鳙、鲫鱼、鲢等鱼苗,还可以在家鱼池塘每亩混养30万尾麦鲮、土鲮、泰鲮等鱼苗作为鳜鱼中期饵料鱼。

 

3、后期饵料鱼:除了可以自己养殖,还可以外购饵料鱼。养殖后期一般进入到了冬季,冬季气温比较低,鲮鱼类饵料容易被冻死,我们应提早准备一些可以越冬的饵料鱼,比如:鲢、鳙、鲫鱼等。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