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阁

李凤阁,男,中西医结合肝病学家。“强肝软坚汤”已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疗效确切,为广大患者所欢迎。李风阁之肝病诊治特色:多年来,在肝病研究工作中,坚持“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实验相结合”、“机能与形态相结合”的科研方法学,故在肝病研究中,分别研究出“强肝汤”、“强肝软坚汤”,充分体现了上述学术观点。

李凤阁,男,中西医结合肝病学家。汉族,天津市人,现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肝病研究室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1958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历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医师、研究所实验研究室和肝病研究室医师、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等职。1959年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进修并参加科研工作;曾参加西学中医班系统学习中医。曾拜师天津市名老中医邢锡波等先辈。

从1966年开始,即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多年来与韩研究员一起,先后研究出治疗急性肝炎的“急肝汤”,治疗慢性肝炎的“强肝汤”、“强肝丸”和治疗肝硬化的“强肝软坚汤”。强肝汤(丸)方剂已编入国家中药制剂标准(药典)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教科书中,并广泛刊于国家级书刊《中药制剂汇编》、《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简明中医辞典》、《传染病学》、《临床肝胆病学》、《传染病手册》、《内科讲座》中。“强肝丸”已为国内医院采用,重复应用于临床,疗效肯定。“强肝丸”并已为国内多家药厂生产,行销多年,疗效显著,故为广大患者所欢迎。“强肝软坚汤”已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疗效确切,为广大患者所欢迎。“强肝软坚汤”方剂曾为国家级著述论文。1978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及山西科技成果奖。该论文被全国十年来肝病论著检阅交流大会评为优秀论文;国外如法国、南斯拉夫等国均有报道,不少国家患者来函求方问病,在国外有一定影响。

多年来,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国家及省报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并著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研究》二部肝病专著书。

李风阁之肝病诊治特色:多年来,在肝病研究工作中,坚持“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实验相结合”、“机能与形态相结合”的科研方法学,故在肝病研究中,分别研究出“强肝汤”、“强肝软坚汤”,充分体现了上述学术观点。

他在多年肝病研究中,探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辨病、辨证、辨药,在主方基础上加减”的施治临床经验,通过临床证实可使疗效进一步得到提高。

在肝病研究中,他认为治疗肝病要执行“二个坚持,一为顾脾胃,一为清热利湿”。慢性肝炎病机为“湿热未尽兼血瘀,肝郁脾肾气血虚”,肝硬化病机是“肝脾肾俱损,血瘀瘕积,湿热内蕴;气血水搏结,三焦失司,水泛络伤”。均有湿热之患,故清热利湿为坚持疗法,而清湿热之药为常用之药,则易伤脾胃,而脾胃为后天之本,必须保持和恢复脾胃功能以助运化,使消化和吸收功能正常,才能收到良效,否则脾胃受损,治疗不当,难于收效。故在肝病治疗中要清热利湿,又要顾脾胃才能获良效。

他主张在肝病治疗中,“综合疗法要坚持”,在肝病治疗中要取得满意的疗效,缩短疗程,应坚持综合疗法,即坚持以中医药诊疗为主,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其次要坚持食疗及气功疗法,并要求病人行自我疗法,包括足够充分的休息,安定而有规律的生活,健康乐观的情绪及充分治疗的信心。

“巩固疗效不可变”,肝炎、肝硬化尤其是乙型肝炎顽固难治,易复发,为临床学家治疗难解之题,根据病理形态学与机能复杂关键规律,一般发病规律为先发生肝脏病理形态损害,而后再出现临床病征及肝功能损害,恢复时则相反。在临床上患者虽已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但肝病理形态的改变(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等)依然存在,故必须在临床治愈后,仍应坚持继续治疗1~2个疗程,以期达到病理形态的恢复及治愈,以巩固疗效,不再复发。

“突出重点用药不可移”,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机中强调“血瘀”的重要性,故在治疗中强调活血化瘀,即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的改善,也可使组织供氧增加。丹参可改善血液循环,在肝病治疗中为重点用药,为主方用药之一。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而黄芪为补气之要药,故列为重点用药,为主方用药之一。丹参用量为30g,黄芪可用30~60g,二药共奏治疗气虚血瘀之证,而气虚血瘀为肝炎、肝硬化常见之证。

关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国内医院应用强肝汤加减,治疗乙型肝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近年来,他在本病的治疗中,疗效又有所提高,取得一定的进展。

上一篇:李润民
下一篇:李文龙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