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琦

欧阳琦,字子玉,男,汉族,1923年9月29日出生,湖南省衡南县人,中共党员。解放初期,欧阳琦由湘南行署推选为出席全国第一届中医会议代表。欧阳琦通过对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复学习,认为中医虽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必须以现代哲学思想为指导研究提高。欧阳琦也发表了“关于中医学术未来的发展问题”的文章。

欧阳琦,字子玉,男,汉族,1923年9月29日出生,湖南省衡南县人,中共党员。

欧阳琦15岁时,随其伯父湘南名医欧阳履钦学中医,钦先生藏书甚富,勤于著述,对从医要求甚严。常谓:“行医不是学医之终点,而是学医之继续”。欧阳琦从小受其熏陶,行医以后仍不忘读书,故学与术与日俱增,22岁及参加原考试院中医师考试合格,当时已将读书临床心得整理为“内科辩证学”,送原中央国医馆审阅,焦易堂馆长为之题词,称为“临床必读”。

解放初期,欧阳琦由湘南行署推选为出席全国第一届中医会议代表。1953年起,历任衡南县中医院院长,衡阳地区中医进修班专职教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文献研究室、临床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先后被推选为衡南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兼政协医卫组副组长)、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省医学辩证法学会主任委员,省科技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兼医卫组副组长)。1938年晋升为研究员。

“内科辩证学”1951年在上海《新中医药》杂志全文发表后,得到中医界的赞许,自此,欧阳琦遂确定以“辩证的理论方法”为其研究方向。他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和总结出来的治疗神经衰弱、烦躁失眠的桑椹养肝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消积二金散;治疗咽喉炎的清音利咽片;治疗慢性风湿病的通络熄风汤;治疗前列腺炎的小蓟分清饮;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疏肝散结汤等,都秉着辨证用药的原则,提出每个方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便于推广应用。他在全国中医期刊上发表过不少文章,也都是从辩证论治出发,介绍某些病辨证分型、分期的治疗禁言,使读者能读以致用。他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舌苔变化与病型转变的关系,主张养阴解毒以减轻、防治舌苔花剥光剥及病情恶化,对部分脘期癌症患者起到了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作用。并提出白血病、鼻咽癌、胃癌等以舌苔变化为主要指标的统一辨证用药方案,均为全国有关肿瘤会议所采用。因医疗和教学需要,继《内科辩证学》之后,先后又撰写出版《伤寒金匮浅释》、《中医病理概说》、《中医内科政治概要》、《政治概要》、《杂病原旨》等书。《伤寒金匮浅释》1980年在香港宏业书局再版发行,《中医内科政治概要》经日本东京创医会学术部译成日文,1967年出版,1976年再版,日本几所讲习所已作为教材使用。

欧阳琦通过对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复学习,认为中医虽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必须以现代哲学思想为指导研究提高。他发表了“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初探”的文章,并撰写出版《中医临证思维》一书。由于他意识到研究理论思维的重要性,故对辨证理论方法的研究也深入发展了一步。他通过对辩证方法的长期探索,发现辩证施治并非放之百病而皆准,他认为只注意证候之间,忽视疾病之异,辨证方法也会停滞不前,因而精心设计出病症纵横结合的临床实验研究方法。纵向结合以病为主,以病统证,他指导内科研究生运用这一方法进行Ⅱ、Ⅲ期高血压和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初步总结出两病辨证用药经验,获得较为理想的近期疗效。横向结合,以证为主,以证统病,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运用这一方法,按各证的主症定量记分,研究制定出肝病常见证候的统一辩证标准,并揭示相同证候鉴于不同疾病中的差异,取得初步成果。中南五省六大医院协作进行脏腑病常见证候辨证标准研究也采用这一方法。他所承担的卫生部下达重点科研项目“中医病名诊断规范化研究”,也是从探讨中医认识疾病的思维方法入手的。在理清思路,确定规范原则和范围的基础上,组织骨干力量,通力合作,终于时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中医病名(包括证名)不统一的混乱局面得以初步澄清,达到统一中医病名和诊断标准包括辩证标准的预期目的。

当前,全国各地就如何发展中医问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讨论。欧阳琦也发表了“关于中医学术未来的发展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着重探讨了中医学术的自身发展规律,从而检讨以往在发展过程中的得失,并从医疗、科研、教学三个方面,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战略设想。他最近主持完成的“湖南省中成药开发远景规划研究”,也是面对现实、着眼未来,提出我省中成药发展的战略思想、目标、步骤及相应的战略措施,并进行科学预测和可行性认证。这一课题的完成,对振兴我省经济的中医药事业,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他常说:“我虽年过花甲,退居二线,为了中医中药未来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为后一代接线搭桥。”

上一篇:陈鼎祺
下一篇:严仲凯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