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浮肿

每逢月经来潮前或行经时面目或肢体浮肿,经后自然消退者,称为“经行浮肿”。经行浮肿主要病因病理是脾肾阳虚,水湿运化受困。治疗以健脾温肾利水为主,辅以调经,如因气滞者可予理气行滞,化温消肿。

【概述】

每逢月经来潮前或行经时面目或肢体浮肿,经后自然消退者,称为“经行浮肿”。本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3~5天即开始浮肿,经净后浮肿消退。以育龄妇女多见。中药治疗效果好,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范围,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行浮肿主要病因病理是脾肾阳虚,水湿运化受困。也有肝郁气滞,水湿宣泄不利。在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脾肾愈虚或气血壅滞,水湿泛溢肌肤而浮肿。治疗以健脾温肾利水为主,辅以调经,如因气滞者可予理气行滞,化温消肿。

【病因病理】

1、脾虚:脾主运化水湿,脾能统血。当经行之时,则血注于冲任而行经,如因脾气素虚经行阻血下注冲任,气随血下,脾气益虚,水湿内聚,泛于肌肤,而成浮肿。

2、肾虚:肾主温熙,肾虚则温熙无力,肾阳敷布受碍,经行时经血下注,阴盛于下,肾阳更虚,温熙乏力,不能化气行水,故水泛而肿。

3、气滞:情志久郁,经行不畅,气机不利,升降失司,水道通调不利,水湿不运,水泛为肿。

【诊断要点】

1、根据每逢月经前或月经期出现面目或肢体浮肿,经净后浮肿逐渐自然消退进行诊断。

2、需与慢性肾炎引起的浮肿及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的浮肿进行鉴别。可作尿常规、肾功能、血肉分泌等检查,必要时作妇检J超等项检查。

3、需与营养不良性浮肿鉴别,尤其近年来盛行减肥节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应予重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