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方之外治方

荨麻疹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药物、食物、吸入药、感染、物理刺激、昆虫叮咬等因素均可诱发。但多数患者无明确原因。临床常又分为急、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巨大性荨麻疹等。

荨麻疹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药物、食物、吸入药、感染、物理刺激、昆虫叮咬等因素均可诱发。某些系统性疾病也可伴发。但多数患者无明确原因。临床常又分为急、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巨大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也很多,其根本在于去除病因,对原因不明者药物治疗也能使病情得到控制。主要用抗组胺、激素、拟交感神经等药物。

中医认为其一般属“土风疮”、“水疥”等范畴。与湿热、血分有热、血虚生风等密切相关。治疗多以清热燥湿,凉血疏风,疏风散寒等为大法。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夜藤合洗剂

夜交藤200g,苍耳子、白蒺藜各100g,白鲜皮、蛇床子各50g,蝉衣20g。上药加水500ml,煮沸20分钟,先熏后洗。每剂药可用3~5次。

本方有祛风除湿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30余例,一般熏洗2小时全身疹块消失,近期效果显著。

2.茵地柏草液

茵陈、地肤子各30g,黄柏15g,甘草12g。上药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待温,浴洗全身,每日1剂,7剂为1疗程。

本方有燥湿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86例,结果均获痊愈。用药时问1~7天。

3.碧桃酒

鲜嫩桃叶、胆矾、薄荷冰、冰片、鱼腥草、75%乙醇各适量。将鲜桃叶洗净,切碎,加入胆矾粉末,按渗漉法操作贮取渗出液1000ml,溶入薄荷冰、冰片,过滤,瓶贮即得。每用少许,以棉球蘸药,涂敷患处,每日5~7次,以愈为度。

本方出自《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有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有良效。

4.浴汤方

盐、鸡毛各适量。以水适量,煮盐作汤,鸡毛灰煮汤中,待冷暖适宜外洗浴。

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有祛风消肿之功。适用于产后中风流肿(较严重的荨麻疹或其他皮肤过敏性疾病)。

5.拔罐法

患者平卧,常规消毒神阙穴,用快速闪火法,迅速将火罐扣在神阙穴上,5~10分钟拔1次,连续拔3次。每日治疗1次。拔罐局部瘀血越显著,或起水泡者,效果越佳。若起水泡者,用消毒针头挑破,涂以甲紫药水,用消毒纱布固定,防止感染。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荨麻疹30例,结果痊愈21例,其中急性19例,慢性2例;显效8例,其中急性4例,慢性4例;无效1例为慢性患者。

6.放血法

取穴大椎、血海。疹发上肢加曲池;疹发下肢加风市、委中;疹发背部加膈俞、风门。操作:先在穴位的局部按揉,使其达到红润充血,常规消毒,然后用三棱针点刺,当血溢出,速用闪火法将玻璃火罐吸附在穴位上,并左右旋转,使出血量增加,留罐15分钟。隔日1次,7次为1疗程,休息3天后再进行下1疗程。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荨麻疹15例,结果:2次治愈4例,7次治愈7例,10次治愈3例,15次治愈1例。3年后随访均未见复发。

7.穴注法

取耳穴双侧内分泌,双侧荨麻疹区(位于耳郭指、腕两穴之间并偏耳轮一侧)。操作:患者取坐位,先用毫针柄在双侧耳荨麻疹及内分泌区探寻压痛敏感点,然后用碘酊和酒精分别依次消毒皮肤,随即用5ml注射器接小号注射针头将药液(选用市售1ml含10mg之扑尔敏注射液,以2ml注射用水稀释即成),注入探得压痛敏感点。每穴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皮肤成一小皮丘即可,注意不可刺穿耳壳。每日注射1次。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急慢性荨麻疹24例,结果:痊愈19例,其中经注射1~2次治愈者9例,3~5次治愈者10例;明显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6%。治疗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8.针刺法

选取体穴神道透至阳,血海,三阴交,大椎透身柱,曲池。耳穴内分泌区。操作:神道透至阳和大椎透身柱,用直径0.9mm、长125mm针,留针2小时,耳针留针1小时,其余各穴用强刺激法不留针。每天治疗1次,7次为1疗程,需作第二疗程时,间隔停针3天。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荨麻疹125例,结果痊愈119例,无效6例。

9.背部走罐法

让病人俯卧,将其背部用纱布蘸温水擦湿,选2号玻璃罐,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大椎穴处,然后手握罐身,沿督脉及膀胱经在背部的走向上下往返移动,至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为止。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第二次治疗,治疗不超过5次。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物。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急性荨麻疹24例,年龄21~30岁。结果痊愈18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

10.系列单验方

(1)鸡冠花(或根、叶)、苍耳草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浴患处。

(2)苦参、甘草各30g,皮硝15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患处。

(3)蝉蜕、白矾、地肤子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患处。

(4)苍耳子15g,海桐皮18g,樟木3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以愈为度。

(5)老棕树叶、枫树球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浴患处。

(6)蛇床子、白矾各30g,小叶杨树叶6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外洗患处。

(7)桉树叶、苦楝树叶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8)冬瓜皮、紫背浮萍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9)槐角、苍耳子各9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10)紫背浮萍30g,木防己、桑叶各15g。将上药共用水煎,取浓汁,外涂患处。

(11)荆芥、防风、食盐各15g,艾叶、蒜薹尖、地肤子各3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12)鲜水菖蒲(全草)1000g,苦参3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浴患处,每晚1次。

(13)苦参30g,艾叶、路路通各15g,生姜12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患处。

(14)防风、荆芥、老鹤草、金银花、蛇床子各2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15)艾叶50g,地肤子、白鲜皮、脂麻梗各25g,花椒15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16)凤眼草100g,地肤子5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17)百部、苦参各15g,雄黄6g,硼砂9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18)小麦麸1000g,鲜桃叶350g,醋250ml。将麦麸、桃叶加醋拌匀,放人锅内炒至热黏为度(不能炒干),乘热揉搓患处。

(19)紫荆树皮、苦参各60g,艾叶10g,食盐3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20)野胡萝卜(全草)、苍耳子、白蒺藜、食盐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