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方之内治方

荨麻疹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药物、食物、吸入药、感染、物理刺激、昆虫叮咬等因素均可诱发。但多数患者无明确原因。临床常又分为急、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巨大性荨麻疹等。

荨麻疹是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药物、食物、吸入药、感染、物理刺激、昆虫叮咬等因素均可诱发。某些系统性疾病也可伴发。但多数患者无明确原因。临床常又分为急、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巨大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也很多,其根本在于去除病因,对原因不明者药物治疗也能使病情得到控制。主要用抗组胺、激素、拟交感神经等药物。

中医认为其一般属“土风疮”、“水疥”等范畴。与湿热、血分有热、血虚生风等密切相关。治疗多以清热燥湿,凉血疏风,疏风散寒等为大法。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葱白汤

葱白(切碎)35条。风寒型加荆芥10g,甘草3g;风热型加大青叶、连翘各15g。每日1剂,以葱白15条煎药内服。同时外用葱白20条水煎局部湿敷。

本方有通阳解表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100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用药1天而愈者23例,2天32例,3天28例,4天12例,5~8天5例。随访初次发病复发的有2例,反复发病复发的有5例。

2.消疹汤

苍术、黄芩、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各10g,厚朴6~9g,陈皮6g,甘草5g,丹皮10~12g。痒甚者加蛇蜕、苦参、徐长卿各10g;脘腹痛甚者加炒枳壳、焦楂曲各10g;疹红赤或咽红赤者加金银花、地骨皮各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清热祛湿,运脾和中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胃肠型荨麻疹15例,结果痊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12例中,曾随访6例,其中5例无复发;1例因饮食不慎有轻度复发,再服原方痊愈。

3.葛根汤

葛根12g,麻黄、生姜各6~9g,桂枝、甘草、白芍各6g,大枣4~6枚。若无汗或口渴者加知母;有汗口渴者加石膏、西洋参(或沙参)、天花粉;汗出而口不渴者,此属阳明中风,加重桂枝用量;疹团片大且色淡,舌质不红者,此为气虚,无力鼓邪外出,加高丽参(或重用党参)、陈皮;周身瘙痒剧烈难忍,脉浮紧者,加大葛根、麻黄用量,再加蝉蜕、白鲜皮、玄参、生黄芪;若瘙痒昼轻夜重,脉沉细而数,舌红无苔者,加生地、丹皮或再加少许阿胶(烊化冲服)、鸡子黄均可;若病程迁延月余不瘥者,加炙黄芪、党参、丹参等。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解肌发表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51例,其中急性者46例,经服药1~7天后全部治愈;5例慢性者用药5~10天后全部治愈。均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

4.荆防汤

荆芥、防风、黄芩、黄柏、连翘各10g,升麻3g,生石膏30g,蝉蜕8g,白鲜皮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祛风清热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69例,结果痊愈56例,好转12例。

5.紫银汤

紫草根、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各15g,连翘、生地各12g,防风、苏叶、白蒺藜、蝉衣、白鲜皮、荆芥、赤芍、甘草各9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急性荨麻疹126例,结果痊愈123例。

6.消痒汤

生黄芪15g,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防风、荆芥各9g,菟丝子、潼蒺藜、白蒺藜、僵蚕各12g,蝉蜕7g,苦参13g。气虚风寒型,去苦参,加党参、蛇床子、蜈蚣;血虚风热型,去黄芪、菟丝子,加生地、黄芩、连翘、地肤子、浮萍、全蝎;胃肠实热型,去黄芪、熟地、潼蒺藜、白蒺藜、菟丝子,加生大黄、薄荷、芒硝、黄连、地肤子、浮萍;气血两虚型,去苦参,加何首乌、生地、乌梢蛇、白术、蛇床子;冲任不调型,去苦参,加肉苁蓉、仙茅、夜交藤、珍珠母、蛇床子、乌梢蛇;心脾两虚型,去黄芪、潼蒺藜、白蒺藜、菟丝子,加麦冬、枣仁、夜交藤、桂圆肉、焦山栀、浮萍。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补气养血,祛风除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多例,均获良效。

7.保安汤

苍术、防风、当归、黄芪各9~15g,麻黄、川乌(先煎)、草乌(先煎)各3~9g,羌活、荆芥各9~12g,细辛3~5g,艾叶、川芎各6~9g,全蝎3~12g,甘草4g。腹部冷痛酌加高良姜、制附子、丁香;头痛鼻塞酌加辛夷、白芷、藿香;关节冷痛,四肢不温者加桂枝、制附子、桑枝。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益气活血,祛风除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冷性荨麻疹多例,结果疗效满意。

8.当归拈痛汤

当归12g,羌活、升麻、甘草各6g,防风、白术、苍术、黄芩、猪苓、泽泻各10g,葛根、党参、茵陈各15g,苦参30g。热重加金银花12g,蒲公英15g;湿重加薏苡仁20g,车前子12g,竹叶10g;有积滞者加大黄9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消肿散结,宣通经脉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15例,结果痊愈11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3%。

9.地肤白鲜汤

地肤子30g,白鲜皮、荆芥、秦艽各15g,土茯苓20g,防风、蝉蜕、浮萍各10g。偏风热者加牛蒡子10g,连翘15g;偏风寒者加艾叶3g,桂枝10g,麻黄6g;营卫不和者加桂枝10g,芍药12g;内热甚者加栀子10g,生石膏30g;痒甚者加白蒺藜10g;丘疹红肿者加大腹皮、桑白皮各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清热利湿,祛风解表,透疹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154例,结果痊愈115例,显效28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4%。服药最少6剂,最多30剂,平均10剂。

10.扶正祛湿汤

党参15g,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全蝎、蝉蜕、薄荷、柴胡各10g,当归、胡麻(捣碎)各12g,甘草6g。风热甚者去羌活、独活,以丹皮易川芎,加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气血两虚者重用黄芪,加生地、白芍。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儿童酌减。

本方有扶正解表,散风祛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结果痊愈31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5例。平均用药17.2剂。

11.二蛇驱风汤

乌梢蛇、当归、防风、僵蚕、赤芍、丹皮、黄芩、苍术各10g,丹参、金银花、生地各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煎汁外洗,每日1~2次。

同时另取白花蛇1条,焙黄研末,每次1.5g,每日2次吞服。荨麻疹消退后,去白花蛇,再服药3剂以善后。

本方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顽固性荨麻疹40例,结果全部治愈。疹块消退时间平均为3.5天,止痒时间平均为2.5天。其中20例跟踪随访2年,仅1例复发。

12.桂枝麻黄汤

桂枝、白芍、麻黄、甘草、杏仁、生姜、大枣。上方药量以桂枝汤  2份,麻黄汤l份为度。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3剂为1疗程。

本方有疏风通络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6例,一般均在服药2剂后皮疹消退。

13.祛风二乌汤

   乌梅20g,乌梢蛇12g,夜交藤30g,苏木5g,防风、生甘草各10g。风寒者加制草乌、川桂枝;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血热者加生地、丹皮、凌霄花;血瘀者加丹参、红花、川芎;血虚风燥者加当归、黄芪、党参、制首乌;冲任不调者加柴胡、当归、仙灵脾、仙茅。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养心安神,活血通络,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皮肤划痕症(人工性荨麻疹)95例,结果痊愈43例,显效34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8%。痊愈的43例中,用药5剂者21例,10剂者22例。

14.变通阳和汤

麻黄、炮姜各5g,白芥子、红花各lOg,熟地黄、桂枝各2g,鹿角霜、荆芥、防风各15g,黄芪18g,炙甘草6g。腰酸冷痛,形寒肢冷者加制附片10g,狗脊15g;四肢末节青紫者加桑枝lOg,丹参12g;瘙痒较重者加乌梢蛇15g,全蝎5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温卫散寒,养血益气,祛风消疹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寒冷性荨麻疹50例,结果痊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

15.九味羌活汤

羌活、生地黄各10g,防风、炒苍术、川芎、白芷、炒黄芩、甘草各6g,北细辛1.5g,生姜2片,葱白头3枚。无寒热者,去生姜、葱白头;风热者,去北细辛;因药物反应者,重用甘草8g,绿豆30g;寄生虫(蛔虫)引起者,加槟榔、乌梅肉各10g;反复发作者,加净蝉衣、浮萍草、地肤子。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有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急性荨麻疹152例,结果:119例服药3剂痊愈,15例服药5剂痊愈,10例服药7剂痊愈;6例反复发作者服药10剂症状好转,间有发作,然再服此方仍有效;无效2例。

16.益气固表汤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