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

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由粘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大肠癌,为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1.6:1。高发国家大肠癌高发年龄为60~70岁,30岁以下者占6%左右。

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恶性肿瘤起源于粘膜上皮或粘膜下间叶组织。其中由粘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大肠癌,为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约占大肠恶性病变的1%,以恶性淋巴瘤为主,少见的还有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病变位于肛门者,又称肛门癌。大肠癌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食管癌。癌肿部位最常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约占77.8%,其次为盲肠及升结肠,再次为降结肠、肝曲及脾曲。大肠癌生长较慢,转移较晚,且大多数发生在肛管、直肠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中医学对结肠癌未有确切称谓,仅有近似大肠癌的临床体征记载,如"肠积"、"积聚"、"肠覃"、"下痢"、"脏毒"、"锁肛痔"。大肠癌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有明显区别。据世界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大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日本、智利、非洲等地则低。根据有限资料,非洲大肠癌的发病率似乎非常低,Burkitt报道分布于非洲各地的21家医院,最多的一家医院每年可遇到4例大肠癌。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较高。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低发区。近年来大肠癌同肺癌一样有上升趋势,我国亦不例外。该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亦有地区差异,以上海、浙江、福建为高发区。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1.6:1。

                             

发病率年龄方面资料,据国内统计,以40~50岁为多,年龄组中位数为45左右,40岁以下者全部病例的1/3左右,30岁以下者占10%左右。高发国家大肠癌高发年龄为60~70岁,30岁以下者占6%左右。我国大肠癌好发年龄比国外提早10~15岁,30岁以下者占11%~13%,这是我国大肠癌的一个主要特点。

病因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的癌症之一,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大肠癌每年的新发病数平均以3%-4%的速度增长。研究表明,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1、饮食因素: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p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人们发现,在西欧及美国等大肠癌高发区,随着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大肠癌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加。此外,通过观察移民这一特定人群的发病情况,进一步证实了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与大肠癌发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人及日本人大肠癌的发病率较低,但生活在美国的华侨、日侨大肠癌发病率却明显升高,与当地人相近。而这些华侨生活习惯中改变最为明显的是他们的饮食结构,即由高纤维、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改变为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进一步研究表明,美国人与移居美国不久的华侨、日侨(未完全改变饮食习惯)相比,其大便中脱氧胆酸、石胆酸等胆酸代谢产物、胆固醇代谢产物等明显增高,而这些变化经动物实验证实,均可导致大肠癌的发生。增加纤维的报入,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2、遗传因素: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几种基因以及遗传病给结肠癌造成很大的危害:家庭性息肉病、Turcot综合症、Gardner综合症、少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神经纤维瘤病。

3、溃疡性结肠炎p息肉病p腺瘤等,均是大肠癌癌前病变,其癌前期病程为5-20年。

4、寄生虫病:我国资料表明,部分晚期血吸虫病亦并发大肠癌。一般认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可造成粘膜反复地溃疡、修复以及慢性炎症等病变,出现腺瘤状增生,在此基础上发生癌变。

5、年龄:结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65岁之间。年龄越大患结肠癌的危害越大。

6、结肠癌的家庭历史:增加了直系亲属患这种病的危险,一些家庭情况,如家族性息肉病,给结肠癌患者带来许多的危害。

其它因素:缺钼p经常接触石棉p便秘p大便量少p肠腔内厌氧菌数量增多、溃疡性结肠炎、高食物脂肪、低食物纤维也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所以,比较肯定的易感人群是包括:1/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遗传性肠息肉综合症或结肠我年性腺瘤性息肉等疾病的病人及其家庭成员。2/已确诊大肠腺瘤的病人。3/患溃疡性结肠炎者。4/血吸虫病病人。

除上述人群外还有以下易感因素的人也应注意积极预防大肠癌:1/老年人。2/肥胖者。3/以肉类为主食者。4/大肠癌病人的直系亲属。5/维生素D的缺乏者。6/移居海外的华人。7/大量饮用啤酒者。8/大肠癌高发区居民。9/已行胆囊切除的人群。

临床表现

一、早期大肠癌

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和病情的继续进展,才显露出症状。实际在临床上已出现症状的患者,其局部病变已往往明显严重,甚至到了晚期。

二、晚期大肠癌

大肠癌一旦进入晚期,可出现较明显的症状,但有些症状并非特异,且与癌肿所在的部位有关。

1.右侧结肠癌 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腹胀,腹痛,腹部压痛,腹部包块,进行性贫血。包块位置随病变位置而异。盲肠癌包块位于右下腹,升结肠包块位于右侧腹部、结肠肝曲包块位于右上腹,横结肠包块位于脐部附近。此外可有发热、消瘦,并有穿孔及局限性脓肿等并发症,此时病变已进入最晚期。

2.左侧结肠癌 由于乙状结肠肠腔狭小,且与直肠形成锐角,因而易发生狭窄和进行性肠梗阻,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以排便次数增多。由于梗阻多在乙状结肠下段,所以呕吐较轻或缺如,而腹胀、腹痛、肠鸣及其肠型明显。癌肿破溃时,可使粪便外染有鲜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肠管可因持久性膨胀、缺血、缺氧而形成溃疡,甚至引起穿孔,也可发生大量血及腹腔脓肿。

3.直肠癌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有血液或粘液,伴有里急后重。由于癌肿可侵犯骶丛神经,可出现剧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尿急、尿血等症状。癌肿侵犯膀胱,可形成膀胱直肠瘘管。直肠癌也可引起肠梗阻。

鉴别诊断

 

(1)直肠肛门指捡  肛指检查简单易行,直肠指检目前仍是直肠癌手术前一系列检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2)实验室检查

1)大便隐血试验:此方法简便易行,是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有条件者还可应用免疫学方法以提高正确率。

2)血红蛋白检查:凡原因不明的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者应建议作钡剂灌肠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3)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CEA检查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因此不适合作为普查或早期诊断,但对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方面具有一定帮助。

(3)内镜检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并能取活检作病理学诊断。纤维结肠镜检查就目前而言是对大肠内病变诊断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可由内镜检查发现。

(4)双重对比造影  传统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早期癌和大肠腺瘤显示常有困难,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技术已大大提高了早期大肠癌和小腺瘤的发现率和诊断准确卒,目前已成为放射科常规检查。

(5)CT诊断  CT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但CT对结肠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估计不能直接手术,而在应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内放疗后有可能被手术切除的病人更有价值。CT对晚期直肠癌和复发性直肠癌的手术估计有较大意义,可以直接

上一篇:大肠癌概述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