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丝核菌苗立枯和烂种病

症状特点 本病前期危害幼苗,引致苗立枯。危害严重时可致姜块大部分干腐,不能作种姜。菌核借助灌溉水等传播,萌发出菌丝进行侵染致病。病部产生的菌丝借攀援接触进行再次侵染,病害得以蔓延。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品种间抗病情况不明。

症状特点 本病前期危害幼苗,引致苗立枯。病苗茎基变褐,叶鞘及叶片出现云纹状病斑,潮湿时患部出现蛛丝状菌丝体,有的纠结成菜籽状茶褐色菌核。后期危害地下部块茎,块茎外缠有蛛丝状菌丝,部分块茎下陷,内部姜肉变为褐色、干腐。危害严重时可致姜块大部分干腐,不能作种姜。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hn.〕。病菌主要以菌核遗落在土中或以菌丝体、菌核在田间杂草或其他寄主上越冬。菌核借助灌溉水等传播,萌发出菌丝进行侵染致病。病部产生的菌丝借攀援接触进行再次侵染,病害得以蔓延。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于发病。用稻草作覆盖物的植地往往发病重。植株偏施氮肥发病亦较重。品种间抗病情况不明。

防治方法

1、前作水稻纹枯病发生严重的稻田勿选作姜地。

2、精选姜块,剔除可疑种姜。

3、勿用稻纹枯病重的稻草作覆盖物。

4、常发本病的地区齐苗后开始淋喷药预防控病。可选用50%田安水剂300~5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300~5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300~500倍液,或28%多井悬浮剂600~800倍液,或20%氟纹胺(望佳多)可湿粉800倍液,或25%禾穗宁可湿粉1500~2000倍液,喷施与淋施相结合,交替施用3~5次,隔7~10天1次,前密后疏,喷匀淋足。

下一篇:姜枯萎病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