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人工栽培多注意

大黄别名锦纹军、川军,为蓼科植物。第一次在6月上旬,每亩用硫酸铵10-12.5公斤,过磷酸钙12.5-15公斤。为减少养分消耗,在花茎出现时,及时割掉。

大黄别名锦纹军、川军,为蓼科植物。根入药,有泻热攻下,行淤化积,抗菌消炎,解毒通便等功效。

一、生长习性

大黄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性强。高温多湿条件下易烂根。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中栽植。以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为宜。大黄的生命力较强,种子发芽力可维持3-4年。播后当年或第二年只形成叶簇。每年4月上旬返青,第三年5-6月开花,6-10月果实成熟。

二、栽培技术

一、育苗

一、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要有灌溉条件,以便及时灌水,培育壮苗。

在选好的土地上,翻地20-25厘米,做成宽1.2米,高10-15厘米,长度不限的高畦。畦内施入适量农家肥与床上拌匀,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二、选种

选用纯净、饱满,新鲜的种子播种。2-3年陈种若保存好的也可能发芽出苗,但播种前须做发芽试验,方可播种。

三、播种

播种时期:春播在4月上旬,秋播在种子采收后进行,条播撒播均可,以条播较好。条播是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20-25厘米横向开沟,沟深3-4厘米,踩好底格子,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然后覆土深1.5厘米。覆土后镇压保墒。撒播是在做好的畦面上刮出播种槽,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槽内,用锹拍平覆土,厚度同上。无论条播或撒播,播后均要覆盖畦面保墒。播种量每亩2-2.5公斤。

四、苗田管理

播种后如土壤干旱,要及时浇水。种子发芽将出土时,揭去覆盖物。苗高5-6厘米时,间去密苗,苗距3-4厘米;苗高10厘米时定苗,株距7-8厘米。定苗后,如觉肥力不足,可适当追肥一次。苗期有金龟子、象鼻虫等害虫这害,可用毒土防治。幼苗生长1-2年即可移栽。若当年在田间越冬,应于上冻前畦面盖土地3-4厘米。如二年移栽,生长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和追肥。

二、移栽

一、移栽地的选择、整地与施肥

选土层深厚,土壤较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地栽植。忌连作,应实行五年以上的轮作。亦可利用山地栽培,深翻细耙,做成高垄。做垄前,每亩施发酵好的农家肥3000-4000公斤,与土均匀混合。垄距60厘米。

二、栽植

栽植时期:春秋均可,春栽宜在4月初进行。即项芽萌发前栽植为佳。秋栽在10月,叶片枯黄后进行。栽培方法:栽前选中中指粗细的根苗,适当清理须根和侧根,按株距50厘米挖坑,坑深60厘米左右,施入底肥,与土拌匀。将根苗稍斜放,根苗顶端低于地面3-4厘米。覆土踩实。使芽露出土面,灌足水,再覆土呈小土包。每亩需种栽100-150公斤。

三、移栽田管理

1、中耕除草:及时除草中耕,每年2-3次。

2、追肥:大黄喜肥性较强,每年生长期中追肥1-2次。第一次在6月上旬,每亩用硫酸铵10-12.5公斤,过磷酸钙12.5-15公斤。第一次是8月上旬,以磷钾肥为主。每亩用过磷酸钙12.5-1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

3、割花茎:移栽后2-3年开始抽苔开花结果。为减少养分消耗,在花茎出现时,及时割掉。

4、病虫害防治:根腐病危害较重。多在移栽后2-3年,在高温多湿的季节发生,应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实行轮作,并经常松土,雨季及时排水。

5、培土防寒:结合中耕除草、追肥进行培土,使根部土壤成为丘状,便于排水,有利根的生长。每年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覆土厚5-6厘米越冬。

三、采收加工

栽后2-3年,秋季地上茎部枯萎时收获。挖取地下根茎,去净泥土,刮去粗皮。根块较大的可切成小段、晾干或烘干。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