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蒌种植新技术

籽用栝蒌是以食用栝蒌籽为主的栽培品种。栝蒌籽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近年来,籽用栝蒌已成为炒货中独占魁首的佳品,是供应超市、馈赠、待客、旅游的理想休闲食品。此外,栝蒌籽油、籽仁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发展籽用栝蒌是一项效益高、市场看好的短平快项目。

  籽用栝蒌是以食用栝蒌籽为主的栽培品种。栝蒌籽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常食栝篓籽,对保护呼吸系统、维护心血管、抑制癌细胞、治疗糖尿病、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籽用栝蒌已成为炒货中独占魁首的佳品,是供应超市、馈赠、待客、旅游的理想休闲食品。此外,栝蒌籽油、籽仁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临沭县2003年试种籽用栝蒌,栽后每株产籽量提高至5kg左右。2005年种植1hm2,667m2平均产量92kg,产值2208元;栽植当年除去种苗、支架、肥料等略有剩余,第2年去除肥料等净赚2000元以上。2006年发展67hm2,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发展籽用栝蒌是一项效益高、市场看好的短平快项目。

  1、生物学特性

  栝蒌,又名瓜蒌、吊瓜、天瓜、野葫芦等,属葫芦科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雌雄异株,适应性强,耐旱怕涝怕冻。贮藏根粗壮且肥厚,表皮灰白色,肉质白色,长圆柱型,稍扭曲,脆嫩易断,富含淀粉。攀缘茎表面光滑无毛,有浅纵沟。野生主茎长可达10m,人工种植的长30m以上。卵状心形或扁心形叶片互生,同品种雄株叶色深。雄性花呈总状花序,花冠白色,花柄长;白色雌花单生,一瓜一花。日平均气温25℃时花蕾开始开放,总花期90天左右。雄花比雌花提前5天左右开放,推迟10天左右结束。下午6~7点至第2天上午9~10点和阴雨天开花。盛花期在“立秋”前后。果实为肉质瓠果,圆形或椭圆形,长8~10cm,直径5~7cm。未成熟时表皮绿色,有白色花纹;成熟后桔红色,有光泽。种子扁平,卵状椭圆形,浅棕色或棕色,光滑有光泽,近边缘处有一圈棱线。

  2、生长环境

  栝蒌属喜光耐阴作物,每日光照不少于6小时,生长基本正常;实际生产中的每天光照应达8小时以上。10~15℃适合种子发育;生育期最适温度为25~35℃,高于38℃生长受阻。栝蒌怕涝,高温生长快,需水量大。通风是栝蒌丰产的措施之一,过密的藤蔓叶易造成只开花不结果。

  3、土壤及地块选择

  栝蒌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疏松且有机质含量高的中性壤土、沙壤土适宜其生长;选择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上、地势平整、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

  4、种苗繁殖

  4.1分根繁殖与换位栽植

  谷雨前后,取3~4年生健康块根,选晴天纵切,每一切块都要有不定芽,在阳光下晒1天后放于整好的苗床上,用细土填实5~7cm,浇足水,搭小拱棚覆盖薄膜,25天左右生根。也可以将切晒好的块根直接栽于整好的畦内或穴内后盖膜。多年固定在1个穴内的块根易发生早衰、病虫害严重。在生产中每年把种根挖出,进行消毒处理后换位栽植,是获取高产的一项必要措施。

  4.2压条繁殖

  根据栝蒌茎蔓易生不定根的特性,在雨水充足的高温季节,把生长健壮的主蔓拉放在施足基肥的地面,在其节上压土,生根后切断茎蔓让其长成新株,翌年春季即可移栽。压条繁殖发芽率高,植株成型早,繁殖管理方便,能控制雌雄株,结果早,产量高。

  4.3种子繁殖

  9~10月剖取单株瓜多、单瓜籽多的成熟果实种子,洗净晒干。667m2用种0.7kg,出苗2000棵左右。播前种子催芽,播种株行距为18cm×200cm或24cm×150cm或36cm×100cm,种子入土5cm。播后覆盖稻草保持土壤湿润。幼苗高10cm时即可移栽。种子出苗后要及时去除覆盖物,同时插上细竹竿引苗攀爬上架。7、8月份侧蔓长到10cm左右时,及时去除侧枝,只留1~2根主蔓上架。667m2留雄株60株,雌株全留。在6月上下旬、7月中旬、8月上下旬,每次667m2施三元素复合肥10kg和尿素10kg,条施后盖土。

  5、移苗定植

  地下水位较低、漏水性强的岭坡地、河滩地要低畦、低穴栽植;地下水位高、土层薄、易积水的地块,要高畦高墩栽植,提高其抗旱防涝能力。①整地施肥。冬前或早春整宽约1m、高0.5m的畦。小块根种植,挖直径80cm的穴坑,穴距2m左右,667m2植50~60株,以后逐年减稀至30株左右;大苗穴距4m左右,植25~35株。定植前15天每穴施腐熟有机肥30~50kg、磷肥1.5kg、钾肥0.5kg,要一层肥一层土,施后盖土15cm耙平待栽。②清明前后,可分根定植或移栽壮苗。

  6、田间管理

  6.1适时引苗上架

  667m2栽水泥桩或石柱35根左右,柱高2.4m。栽桩后用细钢丝在桩柱上结网,也可将旧鱼网架到桩柱上,四周拉紧固定。一般先搭棚架后栽苗。当侧蔓长到10cm左右时及时去除,只留1~2根主蔓,用草绳或塑料绳引导主茎向棚架生长,绳不宜拉得过紧,避免折蔓。上架后第1对侧枝要摆平,以后的侧枝尽可能疏散摆平,利于通风透光。

  6.2摘芽疏枝

  架顶上的主茎长至2m左右时应及时摘心,以后随着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三次分枝等的出现,适当摘芽疏枝。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必须及时摘除多余的腋芽,去弱枝,疏徒长枝,使幼果得到充分的养分。摘除“白露”后长出的侧枝、花蕾,以利养分供给当前果实,提高产品质量。

  6.3人工授粉

  栝蒌是雌雄异株,靠昆虫传粉。花期根据需要宜进行人工授粉。用毛笔或棉花球蘸雄性花粉授到雌花柱头上;或采集成熟的雄花捣碎,加水混合过滤,用喷雾器将过滤液均匀喷于雌花的柱头部位。授粉应在清晨6~8点进行。

  6.4水肥管理

  ①根据基肥的施用量和植株长势确定是否需要追肥。6月底前,茎蔓长到2m左右时,离根茎50cm左右开沟或挖穴追施腐熟有机肥;也可667m2施含氮少、速效磷钾多的复合肥10kg左右。②关键时期喷施叶面肥。6月底、7月初第1茬果至9月初,结果期2月之久,后期结果易发生缺肥早衰。因此,从7月中下旬开始喷施叶面肥,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选用黑金子、太得肥等生态有机肥,不要用尿素等氮素化肥和其它速效肥。③适时排灌。栽植后可在离根10~15cm处开穴浇小水,切不可浇蒙头水,以防烂根。结果前无大的旱情不要浇大水,以免降低地温延缓植株生长。降雨集中时要及时排涝。伏旱适逢植株生长旺期,必须浇水。追肥后要及时浇水,提高肥效。

  6.5病虫害防治

  ①农业防治。经常清理田园。冬季要培墩防冻,周围要深翻冻土;春天化冻后要扒墩晒土,在墩围挖穴追肥,杀灭土层中地下害虫。②病害药剂防治。防治蔓枯病可在发病前期喷50%蔓枯灵乳油5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2~3次;主茎可用高浓度蔓枯灵药液涂抹。防治白粉病可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25%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抓住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等连喷3~4遍防治炭疽病。③防治根结线虫病。土壤药剂处理,结合春季施肥用5%克线磷颗粒剂处理根系周围的土壤。发现病株要及时连根拔除烧毁,对病穴要用药剂处理。④瓜绢螟是危害栝蒌最严重的虫害,每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5~10月危害,8月中下旬为危害盛期。幼虫危害叶片及幼果,高龄幼虫耐药力极强。可在7月底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洒架面棚底,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⑤病虫害综合防治。在蔓枯病、炭疽病、瓜绢螟等均集中发生的7~8月,从7月中下旬第1茬瓜大部分坐成时,用蔓枯灵、多菌灵、一扫利、黑金子混配喷洒;10天后喷百菌清、粉锈宁、20%氰戊菊酯乳油、太得肥;轮流连喷4~5次,起到防病、治虫、追肥三效合一的效果。

  7、当果实表皮有白粉,并变成淡黄色时,分批采摘成熟果实,放置2~3天促其后熟,将瓜瓤、种子倒入缸盆,待瓜瓤发酵腐烂后装入编织袋内反复揉搓,再用清水漂去瓜瓤杂质和不成熟种子,反复漂洗几次后将种籽晾晒。或使用专门分离清洗机清洗分离种瓤。

  注意事项:①“立秋”前的“夏种子”成实饱满,不宜和“立秋”后的“秋种子”混装混卖。②果实采收后不要放置时间过长,超过6天后瓜瓤粘在种子上不易漂洗,使种子品质下降。

上一篇:牡丹种植新技术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