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的方法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参与支配了一切智力活动,思维能力也是未来学习能力的核心,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孩子聪明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3岁以前孩子的思维是借助于动作而实现了一种思维,这叫直觉行动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参与支配了一切智力活动,思维能力也是未来学习能力的核心,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孩子聪明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

(一)

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是具体向抽象发展。

3岁以前孩子的思维是借助于动作而实现了一种思维,这叫直觉行动思维。比如说孩子玩球的时候,当球滚到了椅子底下的时候,孩子就会趴到地上去伸手够这个球,当他够不到的时候,会使劲往椅子底下去钻。这个时候他想不到借助于工具,或者是把椅子挪开。

3岁左右的孩子,由于他的知识经验逐渐开始丰富,思维也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成人语言的说明和指示作用下,逐步通过对物体最表面的特征进行概括,发展到对形状、颜色、声音、形象等进行思维。这个思维特点叫具体形象思维。

幼儿到了五六岁,抽象的逻辑思维开始逐渐形成。

我们知道思维能力实际上是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来思考。比如早晨开门看到屋外是湿的,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说昨晚下雨了。没有以前我们积累的经验,就不能谈思维。

所以说,对孩子来说,重视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非常重要,家长要充分的利用生活的环境,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充分积累经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简单易行的小游戏,作为参考。

(二)

游戏一:找声音来源

拿个颜色漂亮的茶叶桶给孩子,他会左手递给右手、右手又递给左手,在这个过程中眼一直盯着茶叶桶上的图案看,这就是个观察的过程,他在观察这个茶叶桶上有什么图案、好不好玩。然后我们偷偷放个小铃铛在里面,他再拿起这个盒子的时候就有哗啦哗啦的响声了。

孩子就会觉得奇怪,可能会抬头冲着家长笑,意思就是我以前玩这个时候没有声音,为什么现在有声音了?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一个思维。

然后我们又偷偷地把这铃铛拿走,他一玩又没有声音了,这时候又会想刚才有声音,现在为什么没有声音了?这也是一思维过程。

接着我们当着他的面把铃铛放进去,再盖上盖给他,他一玩又响了。孩子就开始笑。这时候他心里就会有个思维过程,得出“声音来源于里面铃铛”的结论。

平时类似的,我们经常给孩子放音乐也一样,用手机放音乐放在桌子上,孩子知道音乐来源于手机。这个判断来源于孩子见到了手机的具体形象。那么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当他听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要给他提高一个档次,要向抽象思维过渡。

把手机放到抽屉里,仍然放同样的曲子,这个时候孩子很习惯地又去看桌上放手机的位置,但是这时候手机没有了。这时候他脑子里就开始有思维活动了:这个声音是来源于手机,手机没有了,为什么还有声音?从哪来的?他就会去寻找这个声音,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他思维的过程。

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引导他,“你在找什么?”他即便还不会说话,家长也要问问,然后引导着他在这儿找,在那儿找。最后给他领到抽屉旁边,这个地方,声音非常的大,家长可以把他的小手放在抽屉上,当他把抽屉拉开以后,发现那个手机的时候,他会非常开心。

整个过程,他先是知道声音来自手机,现在手机不在这个位置,却还有声音,那么要在这屋子里找找手机在哪。这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

(三)

游戏二:请把乒乓球递给我

家长都知道让孩子抓东西是在锻炼他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其实在锻炼这个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要求就是家长要把孩子抓握的物体名称一样样告诉孩子。

在孩子面前放玩具,开始放一种,然后放两种。每增加一件东西,告诉他这是什么。比如说刚开始抓着乒乓球,说:“这是乒乓球,乒乓球”,他就抓着玩。然后又给她增加一块积木,又说了,“这是积木,这是积木”。由少变多,2种到3种,总在重复着说这个抓握的玩具的名字。

经过你量的积累,他就记住了。这个时候就要提高,进行思维训练了。跟他说“你把乒乓球拿起来。”那么孩子这个时候就要有一个思维了,这3种东西哪个是乒乓球?他经过思维判断,最后确定了,才伸手去把乒乓球拿起来。



家长一会儿让他拿乒乓球,一会儿让他拿积木,一会儿让他拿摇铃,他会玩得非常开心,但是在这个当中,具体、形象思维就开始有了。

那么家长要知道,思维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得以实现,这是很重要的。这时候家长可以继续提升难度,拿一毛巾把这玩具盖上。比如说把乒乓球盖上了,边盖还边说“乒乓球怎么不见了?”这时候孩子就会根据你的语言的指令,用眼在观察。

因为你一边说一边在毛巾盖着,这个时候,孩子其实已经把你的动作看到了。他就会伸手去把这个毛巾抓掉,这个球就出现了。

这中间也有思维活动:开始有球,这时候怎么没有了?因为毛巾把这球盖上了;把毛巾拿下来,这个球出现了,他就能得出结论,这个球没有,是因为毛巾给盖住了。

那么在孩子在抓获和摆弄物体亲身感知的动作当中,能够逐渐地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系,这个球有和没有是跟毛巾产生了联系,这就是一个思维过程。

(四)

游戏三:建个大超市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喜欢玩搭积木,为什么呢?

多数情况,都是因为孩子不知道积木有什么好玩的,往上一直搭,一遍两遍,玩儿几次就烦了。孩子生活经验不足,不知道还能搭什么。那么家长就该给孩子引导“我们昨天去哪买菜来着?”。孩子一想超市,那我们来搭个超市吧。

用积木来搭货架,那货架上面要有物品,物品怎么办?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可能会说家里有什么玩具或者他自己画出来、用软陶捏出来等等,他想出一种,家长也可以提议一种。

然后说咱俩怎么分工呢?让孩子来安排。

做完了货架、弄好了物品,还可以想想“咱们是不是还得有购物工具啊?超市门口是不是有收银台啊?”等等。

这些用什么来做,让孩子主动去想,他想不出来的时候,家长适当提醒,然后一起操作,分工合作。整个过程只给他提线索,他就得积极地思维,努力去解决问题。

这样激发引导,使孩子的思维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孩子也乐在其中。

这就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要什么都给他具体的答案,什么都给他想好了,他只去被动的去动动手,那就不是思维活动,他提高不了也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知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爱学习,孩子就爱学习,你爱动脑筋,孩子就爱动脑筋,你爱动手,孩子就爱动手。

所以不要嫌烦,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直接给答案。一定是要引导孩子学会在问题的指引下,让他主动去思维,去探究,寻找答案。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