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中外学生的不同遭遇告诉你

有人说,中国人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夸奖、打骂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我们被父母打骂的关键性人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不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近段时间微博上的一段采访视频让大家再次目睹了什么叫做“成功的家庭教育”。

【导读】有人说,中国人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夸奖、打骂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我们被父母打骂的关键性人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不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阿卡索小编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些年被“别人家的孩子”所支配的恐惧。

近段时间微博上的一段采访视频让大家再次目睹了什么叫做“成功的家庭教育”。视频中的女人叫陈美玲,1955年生于香港,曾经是与邓丽君齐名的当红歌星,然而现在的她却是以“成功妈妈”的身份出现的,因为她的三个儿子全部陆续考入斯坦福。这意味着,连同她自己(陈美玲拿到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陈美龄的家里有了四个斯坦福学生。现在有太多人好奇,她究竟有什么育儿妙招。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说过:“教书的是教师,育人的是父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意义重大,父母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

有人说,中国人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夸奖、打骂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教育方式。尤其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我们被父母打骂的关键性人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不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阿卡索小编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些年被“别人家的孩子”所支配的恐惧。

“成功妈妈”陈美玲在采访中也提到了不少家长惯用的教育方式,动不动就搬出“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孩子作比较,从而让孩子的自信心大受打击。而陈美玲的做法是从来都不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她认为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小朋友就会没有信心,他的潜力不敢让父母看到。自我肯定力低的小朋友,他们更可能会去欺负别人、看不起别人,以此博取更多关注。

其实,家长爱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其目的是希望为自己的孩子一个奋斗的目标,激励孩子不断向上,但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激励孩子,反而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甚至对家长不满,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因此,阿卡索小编提议,父母不要拿孩子同别人作比较,而是让孩子和他自己比,帮助孩子了解他身上的不足,同时正确引导他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倡导鼓励教育,中外各有不同

现在的中国家长开始关注家庭教育,不再是随意地打骂、批评,开始倡导鼓励教育。但是,在鼓励教育方面,中国和外国并不相同,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式鼓励教育其实更像是“奖励”,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是“如果你考了100分,我就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你考第一名的话,我就满足你的心愿”。这样的鼓励其实就是一种物质奖励,孩子先达到家长的期望值,然后家长来满足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中国的鼓励教育往往是对孩子学习结果的鼓励,孩子达到了目标,就进行物质上的鼓励。久而久之,学习这件事情变得如同“交易”一般,等价交换,这难道是我们所期望的教育吗?

而国外教育中所提倡的鼓励教育是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鼓励,尽管每个家长的目标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但是一旦孩子在攀登“顶峰”的时候有进步,家长就会去夸奖他,鼓励他,这样孩子的成长路上一直都会有父母的鼓励。

现在不少中国家长也愿意孩子去尝试国外教育,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激发潜力,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有了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在线外教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便捷地感受到外国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国外教育特点。当孩子在一家专注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教育平台,譬如阿卡索外教网,跟着外教进行一对一英语学习时,外教老师风趣幽默,很会调动课堂气氛,不管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都会极力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并且及时的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自己有意识地主动开口说英语。同时外教老师还会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情动作来辅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路上保持自信,保持思维的活跃。

对于当前的中国教育现状来说,家庭教育的情况并不太乐观,同一些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的教育理念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在许多方面仍然值得我们借鉴,譬如今天小编提到的“鼓励教育”,虽然应试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育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才是未来的教育方向,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