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孩子拿粗心当借口的毛病?

“粗心”是什么?学生自己也捶胸顿足,我本来都会,怎么又“粗心”了。而“粗心”呢,实在也是替它的远亲近邻背负了若干的锅。我们不要拿“粗心”做借口,掩盖了背后的真实原因。现在我们通过现象到来分析原因,再给出解决方案,并推荐给家长日常训练的方法,今天我们换个角度看待粗心,更好的改善它。

“粗心”是什么?当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会而不对、会而不准、会而不全”,做错了、做偏了、做漏了、不规范,等等等等,被扣分,老师和家长就会一言以蔽之,痛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学生自己也捶胸顿足,我本来都会,怎么又“粗心”了。

“粗心”就这样,成了一个沉重的壳,每个孩子都背负着它,甩也甩不掉。每个孩子又把它做挡箭牌,考不好的时候,自我安慰一下:“我又粗心了,不然就…”挡箭牌掩盖了真实的问题,沉重的壳也让孩子们背负不动。而“粗心”呢,实在也是替它的远亲近邻背负了若干的锅。

我们不要拿“粗心”做借口,掩盖了背后的真实原因。重复的提醒小心、认真、仔细,别马虎、别大意、别粗心,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他并不知道怎么去做到小心认真仔细。

现在我们通过现象到来分析原因,再给出解决方案,并推荐给家长日常训练的方法,今天我们换个角度看待粗心,更好的改善它。

对于粗心,我们这样理解它:

1、粗心是结果,不是原因。不是因为“粗心”做错,而是有其它原因导致“粗心”

2、“粗心”的本质,是态度、是能力、是习惯,甚至是人格特点

3、“粗心”,经过系统训练,可大幅度改善,当然很难趋于零

孩子在作业和考试中的粗心

从现象分:马虎、大意、疏忽、丢三落四

1、读题阶段:看错读错(比如凸透镜读成凹透镜,千克看成克),读偏(理解不准),读漏题(比如最少两种方法的两种没看见,取g=10没注意,甚至一小问没看见)。

2、解答阶段:抄错写错(乘号抄成加号,漏写负号,小数点),计算错,不全面(两问答一问),不规范(辅助线、做图分析,物理不写单位),不准确(问东答西)。

从产生原因分:不上心、不用心、不细心、不认真,不能行

1、方法习惯型:读题跳跃,先解后读,手快大于心快;计算口算,跳步计算;不做草稿。

2、态度忽视型:陈题轻敌;小作业不重视;松懈状态;差不多心理;侥幸心理。

3、考场因素型:心理紧张;考场状态敏感(外界干扰);临场状态。

4、学习能力型:不熟练、掌握不透彻(似是而非),关键点不敏感,综合能力(读题时信息提取、理解)。

5、注意力型:精细能力差(很难发现细微差别);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一心多用);专注能力弱。

改善流程:记录→归因→对策→训练

1、记录现象:发现“粗心”现象,回忆当时真实场景,按照“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现象”,记录“粗心”发生时的真实场景,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

2、分类归因:过一段时间,对记录的现象,分析“为什么发生”,原因直追到细枝末节。有可能多种不同现象,最后归为同一原因;也可能一种现象,不同的发生情况下有各自的原因。比如说就简单的计算错误,是跳步、还是移项、还是看错了符号、还是抄漏了数字,跳步属于思维习惯不好,移项错误属于技能敏感性不强,看错符号属于精细能力弱、抄漏数字属于当时当时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3、找出对策:针对一种原因,思考“怎么办”就能克服。比如说就计算的跳步和移项,别以为重视就行,其实是你思维定势,不良习惯根深蒂固,只能老老实实一步一步笔算,像二年级小朋友一样回炉计算,直到你思维定势改变。将这些小点,写在便利贴上,贴在醒目的地方。

4、重点训练:在一定时间内,让醒目的便利贴在眼前频闪,唤醒大脑注意,直到大脑自觉意识。就像走路见了红灯,下意识停下脚步一样。严格按照便利贴的提示执行,坚持“这样做”尽管有可能暂时降低效率,但是一旦改善,今后的收益回报可是大大的。

作业或考试中的常见粗心训练:

1、小低年级精细化训练,注意力训练(可通过日常生活、注意力专项训练),含注意力分配。

2、阅读训练(特别是各科目读题),指读、默读、划重点,关键词敏感性训练。

3、意识上重视,重视,再重视。就像红灯、斑马线,在大脑里形成肌肉记忆,下意识重视。

4、好习惯:计算,草稿纸。检查。日常作业如考试。眼不见陈题,只有新题。准确度不高的时候,放慢速度,先练习持续保持正确的能力。

5、能力,能力,能力。熟练度足够,速度足够,见识量足够,灵活性足够。打破固定思维(比如跳步)。系统能力训练(比如作文前花3分钟整理思路)。

6、引入检查单机制。比如计算的验算。

有的孩子,考试中很少粗心,这类孩子一般在平时作业中就认真细致。平时作业马虎大意、不细致、不认真,到考场上是不容易一下子就不粗心的。所以,平时的学习习惯、作业习惯,很重要。另外,生活中重视细节、有序做事、专注力的培养,幼儿阶段的感统协调训练,都是和学习中的“粗心”有关系的。只有下定决心,不怕烦难,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粗心”。

除了孩子在作业和考试中的粗心,父母们又何尝不是呢?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事务繁杂而分神。

妈妈在厨房里的“粗心”

为了便于妈妈们理解,帮助孩子,做为对照,举几个道理相通的厨房做饭的例子。我在厨房里,经常犯些小错误,出些小毛病。我在厨房出过那些小事儿?糊锅,炒菜忘了放盐,切了手,烫过,打了碗,煮饭有沙子……

这算粗心了吧?反正这种情况一出现,老妈通常都会说,你注意点,你小心点,你认真点。我呢,老妈百般叮咛,但“粗心”的毛病也还在,不时冒头。后来有一次烧坏了一只锅,痛定思痛,下决心改悔,终于能让家人安安心心吃饭了。

怎么痛改粗心的?

老妈认为我“粗心”的那些事儿,全部列出来,深挖原因,主动对策或者强制对策。按原因到现象举例:

1、心不在焉:一边炒菜,一边想事,结果忘了放盐,或者倒酱油没止住(≈注意力不集中)

2、一心多用:烧着菜,想着要用几分钟,抽空看了下手机,忘了时间,糊锅(≈不专心)

3、敷衍了事:批量洗菠菜,结果根部泥土没洗干净,吃菜咯牙(≈马虎,态度不认真)

4、方法不当:竖切胡萝卜,没抓稳,切了手(被斥为不小心,实际≈方法不当,不熟练)

5、缺少经验:学人做米酒,煮糯米饭,放水不足,饭太硬(被斥为不用心,实际≈不会)

6、不看细节:煮绿豆粥,没检出来绿豆中的小石子(≈大意,不细致)

7、习惯不好:不提前剥好葱姜蒜,放了油才切葱,经常油温过热焦了葱(≈流程、习惯不好)

8、相似混淆:盐和糖装在同一个调料盒的分格里,想放糖放成了盐(被斥为不细心,实际≈辨识度太低,被忽视)

9、能力不足:有一次饭后收拾,两手各端一摞碗,端不住摔了一摞(被斥为不小心,实际≈超能力)

10、负载过大:一盆汤装的太满,从厨房到饭桌撒了一路(被斥为不小心,实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1、特殊情况:油热了正想炸鱼,电话铃声响起,一着急,整个鱼掉进过来,烫了手(≈突发事件应激不好)

基本上就穷举完了。这些,一般都会被老妈归为厨房中的“粗心”。当我把原因再归类的时候,其实就只有几个大类:不专心,态度上应付,标准流程和习惯不好,能力不足或超负荷,突发事件应激不好。

实际上,现象是接近的,原因是不同的,有主观有客观,有内因有外因。改善的办法,就是:

意识上:用心。专注力,注意力,做饭就是做饭,这时候做饭高于一切,手机、电话、工作中的烦心事,统统一边去;

态度上:认真。细致。菜、米洗干净,不偷懒,不敷衍;

方法上:优化。效率集约化,提前准备好辅料,不至于手忙脚乱;

能力上:提高。熟练熟练再熟练,技巧技巧还是技巧,做不到的分两步,不会的多练手;

习惯上:一个是厨房行为习惯,一个是厨房思维习惯,比对老妈的好习惯来改

大约从有意识强调开始,几个月后厨房“粗心”就大大减少,少见踪影了。其实爸爸们也会存在粗心的问题,想想自己开车的时候是不是也时长有一些粗心的问题?总之所以对于孩子,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种“粗心”的理由。找出自己娃的原因,再针对性克服解决。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