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高的鼓励,会让孩子发光

称赞和鼓励,就像是糖果,孩子尝到甜头后心里会乐开花,带着甜蜜的喜悦,他们会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去完成或坚持一件事。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任何方面,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也要放大这一点,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日后会有积点成面的神奇效果。于是和小米商量后,给她报了名。小米上的第2节课正好是公开课,可以让家长观看孩子的表现。

称赞和鼓励,就像是糖果,孩子尝到甜头后心里会乐开花,带着甜蜜的喜悦,他们会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去完成或坚持一件事。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任何方面,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也要放大这一点,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日后会有积点成面的神奇效果。

插班生的手足无措

在参加过某英语培训机构的试听课后,小米很喜欢那儿的气氛,而我也看中课程里的一个环节,即通过小组成员的区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然后用英文把这个项目介绍出来。于是和小米商量后,给她报了名。但小米是插班进去的,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基本都在这儿上了近1年的英语课,只有小米是新加入的,对于老师的全英文授课,基本听不懂。

第1节课上完,我和老师沟通,老师说小米上课时什么也不说,在小组区域合作时刚开始也不配合,后来经劝说才开始动手。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是第一节课,慢慢来,不着急。小米问我和老师都说了什么,我说:“老师夸你第一天上课虽然有点害羞,但还是鼓起勇气和小朋友一起动手合作了,我觉得你愿意参与,这一点非常好。所以妈妈相信小米一定能很快地融入这个环境。”小米听后没有说什么。

鼓励的力量,让一切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小米上的第2节课正好是公开课,可以让家长观看孩子的表现。之前只知道小米是插班进去的,会有差距,可当我亲眼看到其他孩子的表现时,才知道这差距不只一点点。老师提问时,孩子都非常投入地大声回答,只有小米沉默地坐在一旁。当老师让小朋友一个个上前回答问题时,小米的回答几乎听不到声音。两相对比之下,失望肯定是有的,可我还是记住了那句话:慢慢来,不着急。

回家的路上,小米告诉我,她还是很害羞,不敢回答问题,而且很多英文都听不懂。我说,这很正常啊,我也有没听懂的地方,等你上课次数多了,学得多了,就会比妈妈更能听懂老师说的了,妈妈已经看到小米在努力地适应,尤其是唱歌跳舞的环节,我看到你的动作做得相当到位,虽然还不太会唱,可已经努力在跟着跳了,对不对?我相信再上几次课,小米就能把歌完整地唱给妈妈听了。小米笑眯眯地点头。

插班生的完美蜕变

第3节课、第4节课、第5节课……等到第11节课时,课程告一段落。老师准备了一个第1阶段的毕业小典礼,对第1阶段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小典礼上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小朋友在学习中的表现,小米是最后加入的,图片与视频片断自然不多,可让我非常意外的是,在视频的最后,老师居然放了一小段小米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片断,整句整句的语言输出,让我实在无法和第2节公开课上小米的表现联系起来。这个变化真的太大了,而老师更是在视频中写了一句画外音“你们看到我的进步了吗?”

那一段视频,看得我直想落泪。换作是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语言不通,别人又都比自己强,我可能会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也许会闹着不想再学了。可是小米比我强多了,这当然要归功于她的坚持,我想我和老师的鼓励也带给了她更多走下去的力量。

鼓励孩子也是一门技术活,恰如其分的鼓励才能产生神奇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鼓励的“含金量”?

不能是空泛的鼓励或表扬。

“你最棒”“你真聪明”“真是个好孩子”……这样的表扬、鼓励你说过没?我必须承认,我说过。可慢慢地,我发现这样的表扬、鼓励很容易导致孩子有挫败感,因为她想要一直这么棒、这么聪明,一旦有了一些不好的行为,被妈妈批评时,就会觉得自己不再是好孩子了。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把表扬、鼓励具体化、明确化,比如,当小米主动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好能及时归位时,我就针对这一点表扬了她,并鼓励她坚持下来。果然,从此以后小米的玩具再没乱扔过,每次玩好都会分门别类地归位。

鼓励重在过程,进步不分大小。

家长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一点点小进步,而不是给孩子提出太高的期望,当孩子觉得目标可能遥不可及时,往往会反抗或退缩。所以鼓励的应该是孩子努力的过程或行为,一点点进步和努力也值得鼓励,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鼓励重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力,并包容孩子的不足之处。

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要先褒后贬,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做得好的那一点或是孩子可能存在的潜力,接纳孩子的不足之处。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肯定孩子做得好的那一面,把孩子的优点放大再放大,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越走越自信。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