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脱节?

和朋友聊天至深夜,朋友的孩子是我的学生——从幼儿园小班带到中班。从上幼儿园时的状态看,孩子的整体素质应对学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半夜时分,朋友电话里非常无奈的说着:“幼儿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脱节的,是完全的两种学习状态。”幼儿园养成式的快乐与发展教育,是符合孩子特点的启蒙阶段的教育。

和朋友聊天至深夜,朋友的孩子是我的学生——从幼儿园小班带到中班。

朋友是个非常有心、又很有见地的妈妈,我们因为经常聊孩子的事情成了朋友。小家伙已经上一年级了,在我的印象中是个懂事、漂亮的孩子。从上幼儿园时的状态看,孩子的整体素质应对学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初上小学的一段时间,果然没有太大问题,本身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较强的自控能力和规则意识,在适应课堂环境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半年过去了,再和朋友聊天时,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个妈妈,为孩子学习真是煞费苦心,几近疲惫。

半夜时分,朋友电话里非常无奈的说着:“幼儿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脱节的,是完全的两种学习状态。”说真的心里很不舒服。幼儿园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启蒙阶段。当我们还秉持着“给孩子上最佳人生底色”的快乐教育的时候,真的忽视若干年后孩子将独立面对小学教育的这一现实?在幼儿园里能歌善舞,乖巧玲珑的优秀小苗,上小学以后为什么会让爸爸妈妈如此着急?着急到开始怀疑自己一项优秀的孩子“是不是记忆力不好啊?是不是智商不高啊?是不是遗传基因不好啊?……”挂了电话,辗转反侧。难道上了小学以后,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受的教育都没有意义了吗(主要是私心,那些我带了3年或者2年的孩子们,我在他们身上花的心血,我对他们的影响真的毫无意义吗?)

天亮醒来,打起精神去上班,一路上都在想,似乎有一点儿想通了。上小学孩子换了一种环境(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同伴、老师、课业、考试、思考问题的方式)都需要她来适应。幼儿园养成式的快乐与发展教育,是符合孩子特点的启蒙阶段的教育。在幼儿园里为孩子奠定一个优秀的整体素质基础,对孩子上学,以至于今后的每一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正如朋友所说,也要面对现在的学校教育。这个是需要我们社会、学校、幼儿园、家庭、老师们共同努力的工作了。比如:孩子出现短暂的不适应、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突出等问题的时候,我们大可不必持怀疑的态度。坚信一定有更适合孩子地方法,我们还没有找到;没有找到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从各个角度去尝试。给朋友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训练孩子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这里要提到的一点就是,有时候孩子是很聚精会神地在听了,但是注意的效果并不精准,注意的指向性过于分散,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不适应持怀疑的态度看我们的孩子。什么智商啊,记忆力啊……先天的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不如动用后天的力量创造奇迹。何况绝大多数孩子的先天资质并不是很差!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种效应中,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期待效应”。即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还可以跟大家分享一本书《卡尔·维特教育全书》;让我们从多方面帮助孩子尽快度过入学适应期吧!

德国人卡尔·维特出生后被认为是个痴呆的婴儿,但他的父母却凭借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把不满14岁的卡尔培养成为了一名哲学博士,他们教育卡尔的经验是:

1、不浪费孩子的智力,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正确的语言。而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咪”。

2、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独立思考解答。

3、锻炼孩子的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

4、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偶尔做一些有违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

5、开阔孩子的视野。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增长见识。

6、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7、鼓励孩子学习的热情。父母应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绝不敷衍。

8、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本文由“张张老师”发表于e度社区,详细请查看原帖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