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唠叨一下“幼升小”

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前途无量的开始,很多家长选择幼升小择校,没经历过的不知道,这里面真是很复杂,利弊权衡,很是纠结!no,我坚决不会同意,也许是北京人的那么一点点优越感在作怪,但是,进城读书,必须的!最终决定买了一套超级蜗居,50平,为了儿子,小总价就是优选了,就在这看房过程,就感觉到了北京房价的超级大波。

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前途无量的开始,很多家长选择幼升小择校,没经历过的不知道,这里面真是很复杂,利弊权衡,很是纠结!

兜从一岁开始,我就开始琢磨孩子的上学问题,之前也不听谁说过一嘴,孩子要上学,除了户口必须落在当年学校招生范围内的片区,而且必须要落满三年,也就是说,六岁上学,三岁前就必须搞定这个落户问题,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有三:

第一,姥姥家,那也是我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从小到大就没离家多远过,所以周围的学校,孰好孰坏也是心知肚明,比较好的,是古二小,可是姥姥家不在该片区,纵然离的很近,也是毫无人情可言的,而且,姥姥家的房子小,孩子在这里上学,我回来住都会觉得挤,为了进个连区重点都算不上的小学买套房?不划算,而且距离市区比较远,升值空间小,pass!

第二,通州,当初买房子,纯粹是看上了这里的闹中取静,当然了,不可否认的还有就是便宜,孩子?完全没考虑过,否则也不会买两居了,总觉得很遥远的事情,可是如果真要在北京没别的窝,就这么一个地界,周末的升学环境,就不那么乐观了,首先,学校软硬件和城里肯定是没法比,很多虽然是名校的分校,可是我也听周围人说了多少次了,所谓的分校,那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老师都是就地解决,真给你从城里调过来?开,开,开,你开玩笑哪!还有,就是同龄人的素质,通州现在几乎就是外来人口聚集地,首先说,我并没有歧视外地人的意思,北京也一样有不是东西的,但是,通州这种现状就决定了,如果就地上学,学生素质肯定是良莠不齐,这兜上本小区的幼儿园就已经感觉到五湖四海皆兄弟了,上学?no,我坚决不会同意,也许是北京人的那么一点点优越感在作怪,但是,进城读书,必须的!

最后一个,就是奶奶家了,东二环,其实兜一出生,户口就落在奶奶家了,可是后来我实际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同是挨着的几个楼,划片完全不同,偏巧兜奶家划片的小学就不好,临二环主路,学校没有什么成绩,在周围的几个学校来说,不说垫底,也差不多,没办法,最后一条路了,必须得硬着头皮走,开始了漫长的看房之路。

最终决定买了一套超级蜗居,50平,为了儿子,小总价就是优选了,就在这看房过程,就感觉到了北京房价的超级大波。所以在儿子二岁半之前,终于咬牙买了,虽说不是什么响当当的名校,但是在这片,还算是个相对好的学校,而且,在这附近买房,不说赚,但至少不会亏,保值空间比较好。其实在这之前,我也斗争过,反正都是买房,干嘛不买名校,那时候史家的片区房也就在2.6-2.8w左右(我买的2.2),但是多方打听,那样的名校,出入接送孩子的,非富即贵,社会名流,成功人士,小头小脑的,就是那句话,您开个富康,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孩子之间的攀比非常严重,名车接送,专职保姆,我的娃如果进去了,每天得承受多大的心里压力,看了个论坛,里面有个孩子爹开捷达接孩子,第二天接到孩子电话,让他把车停远点,别让同学看见,看得我这个心寒,算了吧,儿子成不成才固然重要,但是做人还是根本,从小接受这样的刺激,难保孩子不为了挽回面子撒谎,或者承受极大的心里压力,这还读什么书,所以干脆放弃了去名校的想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不丢人!

当个妈容易吗,一天到晚得琢磨多少事?最开始跟兜爸说的时候,他完全不理解我的行为,说我杞人忧天,结果经历了买房后才发现,周围多少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谈论起来头头是道,丝毫不逊于尔等,一问,孩子才几个月。如果真等等孩子快上学的时候,你再去找,那真是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那不是对孩子不负责么?等到孩子上学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还不得懊悔死,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能做到的,我会尽120%的努力,希望孩子能理解我的苦心,学校再好,孩子不学,也是白瞎,他学的好,小升初,我就能松口气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