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绘本?

也不独是符合孩子,在哲学中也是一样,以感知的原点出发、罗列事物、不同层面深入发现关系、相互关系、体系寻找,这个是和绘本创作的基本方法相似的模式,其实就是自然的思维方式,跟我们现在所接受的灌输式教育截然不同,我们因此每接触一件事物时,都以重新体验的方式去发现,才让世界和自我不沉睡在概念的厚茧中。

什么是绘本?

自由生长的的思维

熊亮/文

绘本在我心目中从来不是一种特定工作,而是一种有趣的思维方式。

它有四个特点——

综合语言思维

结构性思维

自我思维成长的空间

重新发现的能力

我们所教的也不是绘本的技艺,而是以绘本作为一种工具,进行艺术学习和创作。

综合语言思维:

在技术上,绘本需要写作、绘画、平面设计等等多种艺术语言结合,但并非文字+绘画+设计,而是完全融合于一起进行思考,类似于一种全息的思考方式。

我有幸拜访许多优秀的绘本作家,常讨论的问题是:你如何想故事?先有故事还是先有画面?事实上在绘本作家头脑中并不区分这些,构思是一种全息形态,文字、视觉、潜意识、声音和节奏无差别糅合在一起。他们的思考方式甚至不是线型的,而是整体的开头、关联、结尾、显性线索和隐性线索都在脑海一时呈现,绘本作家要做的就是静观,然后出手捕捉到自己的思维,把它放在纸上。

这些绘本作家们,头脑中发生什么样的转变?一定有些原因,使他们消除了各科语言间的墙垒。普通课堂中教育就是分类和定义,各科各类,各种语言,分别思考,然后灌输概念,我们小时候都是这么教大的,所以很难理解全息化的思考方法。

所以我们要进行的是交错的学习方式,诗歌、绘画、音乐、设计,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对比,从而抛开表面形式,进而更深地理解艺术背后的语言关系。相比单一模式的学习,综合思维会让我们举一反三。

结构性思维: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思维捕捉者,通过读一本书、观察一幅画、听一场音乐会或是一场科学报告,或者就仅仅是跟他人日常的聊天,他们都会不自觉地想:“啊,这真是一种绝妙的结构(体系)!”

现在更多的家长在关心孩子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想象力,那这二者哪个更重要呢?如何既具有学习力又充满创造力呢?事实上,灌输式积累的知识也许因为缺乏自我观点而]有想象力,而天马行空的想像也可能因为缺少知识而只是流于胡想。

我也见过很多大学生因为太多被动式学习而缺少创新的能力,或是相反看似有太多创新能力,冒出一堆古怪新奇的想法,但都是碎片,没法形成深度和广度的体系。这些都是缺乏结构性思维的原因,我们需要学习一种抽象思维的能力,把碎片拼入整体,把片段接入体系,把自我的定位置入更大的文化脉络中。

绘本有一种有趣的方法,比如我们开始了解一个文本,无论是小说、诗歌或者是自然科学,除了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知识和细节,我们更关心这个项目的结构和系统,就像把这个结构系统抓出来,放到我们的思维空间中,观察它如何形成和演变,然后把它转变成图文结构或影像,文字、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这就是创造力,创造力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想象力,而是将知识运用、转化并衍生出新的体系的能力。

在绘本教育中我们会一直让大家学习如何了解结构和体系,这听起来特别抽象,其实包含都在创作里,但当你做了几本绘本,从选题到策划、主题研究、结构设计、通过写作和绘画创造性呈现作品,一整套做下来,自然明白什么是结构思维,也自然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

自我思维成长的空间:

“自我”这个参照点非常重要,即使你能够拥有广博知识和严谨的系统思维,但创造力也不会发生,只有将自我纳入进来,以自己作为一个参照点,才会有你自己的东西出现。

另外在学习中也是一样,我比较建议由点入面,先寻找一个你喜欢的艺术家,学透了,再去做横向纵向学习,你会发现自己远远未学透或是发现新的东西。

绘画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画家或风格,不断练习,不止是像之前的学习临摹了,我们要尝试运用在创作中,要耐心地给予时间,等我们将手法和语言更深入了解之后,有一段持续地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学习新的,这样你就获得一个熟悉的参照点,在比较中学习起来才有方向。

阅读和写作中也是一样,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困惑,看得多忘得多,其实这跟自我参照点没在里面有关,如果你有自己的观点,那么阅读就像与智者对话,在头脑中有互动,有比较就有方向和体系,跟盲目读书是完全不一样的。写作亦是,没自己的观点参照着根本下不了笔,只能按照作文八股记流水。



我们用‘绘本创作’来让孩子找自我,因为一开始就需要你自己选择课题,自我选择画法和语言,寻找资料、研究并自己去组织,它是一个有系统的持续性的自发行为。

自我思维成长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尤为稀少,但它是非常重要的,是未来有独立想法和创新能力的源头。

重新发现的能力:

在绘本中我得到的最大惊喜,是重新发现世界的能力。

任何事物,在绘本的讲述方式中都不会是既有概念式的,绘本必须抛开原有的约定俗见,重新进入体验,就像我们此刻在喝水,水的滋味是第一感觉,然后才是我在喝这个意识、身边的人、环境、时间,绘本的一切是反着来的,但实际上这是最符合自然的思维方式。

我们必须抛开固化的概念,先体验到此刻,在依次推诸罗列周围事物、以及他们的关系和相互关系,这是一种发现的方法论,其实所有的好绘本都有这个特点,看似技术化,但孩子们看绘本时觉得比其他图文书更有趣,因为它是符合人类认知模式的。

也不独是符合孩子,在哲学中也是一样,以感知的原点出发、罗列事物、不同层面深入发现关系、相互关系、体系寻找,这个是和绘本创作的基本方法相似的模式,其实就是自然的思维方式,跟我们现在所接受的灌输式教育截然不同,我们因此每接触一件事物时,都以重新体验的方式去发现,才让世界和自我不沉睡在概念的厚茧中。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