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教育”是指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正处于创造能力开发、培养的关键期,幼儿的创造是为成年后的创造作准备的,幼儿的创造教育是为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的。在创造教育中,我们应教法多样,灵活运用。

21世纪人才的需求,对下一代的教育正由偏向智能转向素质的培养,对人的生理、心理、想象力、情感各层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以期促进人格发展。幼儿绘画教学要适应新的教育要求,在为孩子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上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就必须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重新建构一种能促进幼儿自主、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的特殊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家长们也热衷于把孩子送进各种美术班。为给幼儿提供一个美术舞台,让幼儿有充分展示的机会,挖掘幼儿潜能,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我确定了“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课题研究,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术兴趣,发展幼儿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

幼儿生活在一个心理上松弛的阶段,这为获得和发展创造力量提供了最理想的先决条件。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在美术教育领域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儿童是借助想象来创造的,孩子们借助于美术、制作艺术和游戏活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发自内心的表现感受、体会、求同和求异的思维,人们称这些为童趣。童趣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也就是儿童教育研究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开展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呢?通过实践,我获得了以下的体会:

一、创造环境,营造氛围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十分重视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首先在活动室走廊的墙壁到处都挂着儿童画作品,给幼儿视觉上艺术美的体验。其次,在美术活动中,我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儿童细微的变化,并用言语、动作对他的进步表示肯定,让孩子在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如孩子刚从小班升到中班时,对图像表现不太会,如画人常常是手和脚全画在头上,我们称为“蝌蚪人”。但通过几次活动,有的幼儿发现了身体,能把手和脚分解到身体上,虽然位置不一定正确,但我看见他就会马上肯定他:“你会给小朋友穿新衣了。”幼儿马上意识到自己成功了,大大增强了信心。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把人物的细微表现的更加正确形象了。在活动中,不管孩子会画不会画,也不管他们画的好不好,教师在活动中给予他们亲切、耐心的指导,让孩子有一种爱的感情体验,从而激发孩子绘画的兴趣。记得班级里有个年龄特别小的孩子,由于动手能力弱些,对绘画活动比较害怕。有一次我们画猫,由于他有生活经验,比较形象地画出了猫的基本特征。我发现时,马上把他的画在讲评中做了特别介绍,使他一下子获得了成功。之后,他对绘画产生了兴趣,画的东西越来越多。

另外,幼儿绘画教学“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目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新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只有其中一个细小的闪光点,我们也认为是好作品而给予赞赏。记得在一次中班活动画“健康娃娃”活动中,有一个孩子第一次画了一个特别小的人。我便问他:“这个娃娃这么小,是不是你的小妹妹呀?”孩子告诉我:“这是我!不过这是以前的我,以后我会变成一个长得特别高的象运动员一样的身体。第二次他又画了一个特别大的娃娃,大头大脑很可爱,从画面中充分展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性格特点。讲评中我特意安排他来讲了自己画中的故事,又有孩子画了“小猫用尾巴钓鱼”、“小狗一家子”、“猫捉老鼠”、“彩色机器人”、“和小花一样美的我”等等多幅生动形象的作品。

二、幼儿创造教育的基本内容及教育途径

所谓“创造教育”是指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正处于创造能力开发、培养的关键期,幼儿的创造是为成年后的创造作准备的,幼儿的创造教育是为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的。幼儿创造教育要突出它的“基础性”,就是幼儿的创造素质,包括:创造意识,使幼儿想创造;创造精神,使幼儿敢于创造;创造思维,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变速性和独创性;创造个性,即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富于挑战等。

在创造教育中,我们应教法多样,灵活运用。

1)情绪激励法。对幼儿的作品表示出赏识、喜爱的情感,激起幼儿的成功喜悦和积极投入的兴趣,更好地去发挥想象,主动创造,完善作品。

2)观察分析法。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能正确认识物体形象,在指导中设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丰富感性知识。

3)协作创新法。集体协作具有游戏和协作的意义,促使幼儿积极主动交往,互相配合,竞相创新,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4)演示想象法。用最直观的演示方法帮助幼儿找到目标,逐步跟学,到了一定层次,演示停止,启发幼儿再想象添画,既训练了技能又发展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外,我们还有比较讲解、录象演示等等。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使每一次教育活动都能生动形象,引起幼儿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调整目标,设计指导策略

在进行教育活动研究中,运用了以下指导策略:

设计策略(1):目标清晰,层层递进

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年龄层次不一样,他们发展的速度、水平完全不同。所以,安排内容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以上特点,概括总体教育目标,在总目标指导下层层递进设置阶梯目标。阶梯目标依据大多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又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稍微努力获得发展。

以5-6岁年龄阶段为例:总目标让幼儿灵活运用图形组合表现物体,接下来阶梯目标中第一阶段让幼儿尝试图形组合,在老师提示中发现图形组合——第二阶段老师重点教幼儿几个典型组合,让幼儿掌握方法——第三阶段引导幼儿在观察基础上灵活用图形组合表现不同物体。

设计策略(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目标制定后寻找合适的教学内容,内容的选择没有固定性,可以根据社会活动、情感体验、德育教育等方面,要求广泛寻找、有机调整。

以小班活动为例:小班我根据生活教育设计过“样样菜都爱吃”,在环保主题中设计了“植树造林”,在旅游节活动中创设了活动“云妹妹参加玫瑰婚典”,这些不相同内容适合于同样的教育目标。

设计策略(3):设计情景,教学游戏化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新颖的导入环节,以一个主题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把幼儿逐渐引入到一个情景中,幼儿以角色身份完成教学,使课堂教学游戏化。以中班活动“小熊过桥”为例,情景安排是请大家帮助小熊过小竹桥。在画面中幼儿用图形组合创造了许多想象,丰富了画面。小班活动“小鱼唱歌”,幼儿扮作小鱼唱唱画画等等。

设计策略(4):材料多样,拓宽创造领域

工具材料的丰富多样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小班用粘贴加水彩笔、棉签、海绵块添添画画、点点敲敲,小朋友感觉画画像在玩,轻松自在。中班孩子小手肌肉开始灵活,用绳子、牙刷、棉签、水粉等工具装饰。大班初步具有控制能力,在选择材料上更具有创造性。如:刮蜡、版画、线描、白描画、油画中油水分离法等产生了许多具有艺术美的效果的作品。

四、发展研究与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幼儿在美术表现上获得较大的提高。历几年来,有多位幼儿的作品获奖。同时,幼儿在审美情感上有进步。在作品中色彩深浅对比,相似色渐变,作品中主色调的突出,使作品色彩鲜明,构图错落有致,疏密有间,最大的特点是每件作品生动形象,充分反映了幼儿的创造表现。

怎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促进幼儿发展,更大限度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创新素质,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

从教师来看,不断转变观念,作为一个教师要能不断突破自我,一直给幼儿一个新意。教育在美术中反映也应是一种创意活动,把老师的创意与孩子发生共鸣是成功的教学,也是努力的方向,达到教无定法的境界。

从家长来看,我们要引导家长善于换个角度评价幼儿作品,尊重幼儿,不以“线条整齐不整齐,造型像不像,是不是和老师范例一样”等标准来评判幼儿作品。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个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其中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孩子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教育的成功依赖于教育者对教育实践的不断反思和对内容、方法、手段的逐步调整。随着素质教育相关理论的充实完善和教育者教学水平的提高,新的适合于幼儿发展的绘画教学形式将逐渐形成,幼儿绘画在发展幼儿创造性教育中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