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舞蹈教学策略让孩子们快乐舞蹈

但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老师为了追求幼儿舞蹈学习的最终效果,常常采用讲解示范的方法,把一个个动作、一套套组合教给孩子,以便让幼儿能完整地随音乐跳舞。然后要潜心构思、精心准备,巧用舞蹈教学策略,让幼儿在舞蹈中主动感知,积极想象,大胆表现。



幼儿舞蹈教学作为艺术领域的教学内容之一,我们可以用“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等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舞蹈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学习多少舞蹈动作技巧,或者学会跳几个成品舞蹈,而是要通过舞蹈教学,让幼儿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展开想象,用多种形式的动作语汇来表现音乐,表达情感,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但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老师为了追求幼儿舞蹈学习的最终效果,常常采用讲解示范的方法,把一个个动作、一套套组合教给孩子,以便让幼儿能完整地随音乐跳舞。这样的教学不仅枯燥乏味,也偏离了幼儿艺术教学活动的价值追求方向。

那么该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在舞蹈教学中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舞蹈教学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价值功能呢?笔者认为,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能引起幼儿审美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是让幼儿能够快乐舞蹈的前提。然后要潜心构思、精心准备,巧用舞蹈教学策略,让幼儿在舞蹈中主动感知,积极想象,大胆表现。在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舞蹈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让舞蹈教学变得更精彩,幼儿的舞蹈学习变得更快乐。

一、借多样途径积累表演经验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孩子们一听到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手舞足蹈。但他们的动作往往比较单一,缺少创造,究其原因,是缺少生活和表演经验。为帮助幼儿积累舞蹈表演经验,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

策略一:现场感知

在组织孩子开展《快乐的厨房》韵律活动时,采取了深入厨房现场感知的策略。厨房里的声音可多了,孩子们听到了切肉的咄咄声,学起了切肉剁肉的动作;听见了水流哗啦哗啦的声音,孩子们用双手学起了上下水流的动作;看见厨师爷爷磨刀的动作,孩子们也小手伸直收回,来回做起了“磨刀霍霍”的动作。在接下来的表演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且动作也有了几分美感。

模仿是创造的开始,孩子本能就会模仿,但怎样发展孩子的模仿能力却很有学问。老师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孩子可以模仿厨师的动作,模仿水流的动作,把这些看到的动作转化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有趣的生活,形象的劳动成为我们感知舞蹈的第一现场。

策略二:动画先行

在开展《蚂蚁搬豆》活动时,老师先给孩子看了动画片《蚂蚁总动员》,片中蚂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路,蚂蚁互相触碰自己的触须打招呼,蚂蚁摇头晃脑的思考……都给了孩子模仿的榜样,为接下来的舞蹈教学积累了丰富的表象。

幼儿期的孩子思维具有形象性,特别偏爱小动物,动画片中的小蚂蚁可爱的形象、稚拙的动作让孩子们非常喜欢,而且孩子们通过视觉直观地将小蚂蚁的动作引入大脑。内在的喜好激发孩子们愿意去尝试模仿蚂蚁的动作。

策略三:游戏渗透

孩子们的学习就是游戏,游戏也就是学习,把学习当玩来进行,切合孩子自身的需要。在进行丝竹课题活动《谁是大将军》活动中,我们选用了《猜猜谁是领头人》的游戏,先让孩子们玩游戏,在猜领头人的过程中学会了骑马、扬鞭等表演动作,为接下来的表演积累了较多动作表演的经验。

通过现场感知、动画先行、游戏渗透等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让孩子在听听看看的同时提高对舞蹈的兴趣、引发孩子大胆想象、模仿创编,这样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学得顺畅、学得愉快!

二、用多种方式激发动作想象

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想象,并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幼儿的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以此激发幼儿的动作想象和创造性表达。

策略一:情景化语言引导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 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情景化语言,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不仅把幼儿带入有趣美妙的想象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拓宽幼儿动作想象的渠道,而且可以使幼儿的舞蹈学习充满情趣。例如,在舞蹈《嫩芽》中,教师一边带着幼儿一起表演芽儿萌发、生长的动作,一边充满感情地旁边:“……春天到了,小小的嫩芽要从泥土里钻出来啦。温暖的阳光照着,小嫩芽伸出了小脑袋,慢慢地扭动着身子向上长呀长。微风吹来了,小嫩芽轻轻地旋转起来,越来越高……我看见这颗小嫩芽喝了口露水,好甜;这颗小嫩芽抬起头和小鸟打招呼……”老师断断续续的旁白衬着背景音乐,给幼儿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给幼儿带来了完整的动感经验,也拓宽了幼儿动作想象的思路,帮助他们产生艺术情感的多向沟通,幼儿的动作表现多姿多彩。

策略二:趣味性童谣暗示

英国哲学家罗宾·科林伍德曾经说过:“舞蹈不仅是一切艺术之母,也是一切语言之母”, 舞蹈和语言有着天然的联系,舞蹈是语言之魂,语言是舞蹈之意,二者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乐记·乐象篇》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然而音乐的源头又在哪里?人类从何处感觉到情绪?人体如何感觉自己的情绪?如何将内心感觉表现于外在世界?怎样让情绪跟着音乐走?对于幼小孩子来说,“童谣”无疑是激发想象的最好的途径。比如律动《三只熊》,孩子能明显地从音乐中听出熊爸爸的憨厚、熊妈妈的温柔和熊宝宝的可爱。在表现这三个角色的时候,孩子们的动作是带着情绪起伏的,并且能在动作和表情上看到学习的主动和快乐。


还有不少儿童歌曲就是宣泄了孩子的喜爱,能从简单明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中激发孩子动的欲望。当我最初给孩子听《小花猫》时,小班孩子也会扩张双手的五指,在自己的脸前做小猫洗脸的动作,这就是孩子情绪的体验与外露,由于儿歌简单,一听就懂,于是孩子都喜欢念,“小花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调皮可爱的小花猫不就是我们周围的某一个孩子吗?我们演的不就是自己吗?此时不就是“舞动其容也”! 《吹泡泡》也是经典的童谣之一,“吹呀吹泡泡,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在歌词中孩子不仅清楚了要做哪些动作,更能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体会“大”与“小”的反义,“语言”在这个舞蹈的学习中起到了灵魂的作用。

此外《理发店》、《大公鸡》等经典曲目也能通过词的趣味激发想像的灵感,让孩子更好的参与舞蹈的学习。

三、以多种手段引领主动学习

幼儿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经验或只是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地学习。幼儿的主动学习不会自然发生,要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发生,必须向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环境,这其中就包括材料和教师的支持。在舞蹈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提供一些图谱、标记,并预设一些问题,可以引导幼儿的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策略一:符号图谱提示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符号图谱在幼儿舞蹈教学里就如“渔”,既然成人可以看图谱学动作,无师自通,那么对于孩子也同样适用。

首先,动作视图的精确简化了舞蹈的过程。比如《草原小骑手》活动中,孩子要学习的是离我们生活较远的蒙古舞蹈,毕竟蒙古舞有它特殊的民族特色和韵味,光靠看看蒙古人活动的录像,看看现成的蒙古舞,孩子们是没办法一下子看明白那些动作的变化,强弱拍的位置的,这时老师给出了动作的解析图,用简笔的方法,记录动作的位置,实践下来证明简图对于孩子的帮助很大,既简化了动作又帮助孩子主动学习,孩子获得的是成功,体验到了无师自通的乐趣。又如大班《邀请舞》中舞蹈的四个动作的设计从孩子中来,老师即时把孩子的动作记录下来,让大家看明白,体会了互相学习的重要意义。《摇摆舞》和《邀请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一种方法在这两个活动中被实践下来,证明了简图对孩子的帮助是“渔”而不是“鱼”。

其次,队型图例的清晰勾勒出舞蹈的多姿。我们在进行大班集体舞教学时,通常面临着走队型的困难,最后总是在闹哄哄中老师累孩子也累,一个好好的舞蹈弄的心力憔悴,不欢而散。但在《快乐扭扭舞》中教师除了想到设计前后交叉的脚步示意图,还在地上按圆形队型贴好不同颜色的双圈,又每隔两步贴一个红色的箭头,示意外圈的孩子转圈的方向,这样在幼儿进行集体表演的时候很快就找到了集体舞的方法,教师也不用又跳又喊,一举多得。

碰到舞蹈中的队型变化,同样也可以让幼儿看图谱来掌握。例如,在《小鸟的舞蹈》中,需要幼儿从四横队变化到四纵队,边做动作边走队型。教师就设计了方形图谱,将排头第一个孩子的标记做大,并在变化队型前先确认这就是领头人,在练习过程中万一幼儿搞不清方向或忘记动作,只要一看图谱就一目了然。这样就再也不需要教师在队伍中高声指挥,大声喊叫,忙得不亦乐乎了。

策略二:启发式提问点化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的提问往往蕴含了明确的目标和价值指向。然而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在什么时候将问题抛给幼儿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因为只有在恰当的时间提出恰当的问题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将幼儿的探索和表达引向深入。

同样,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巧用提问策略,用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点化幼儿思维火花,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思考、想象和表达,把活动引向深入。例如,在《花朵的舞蹈》活动中,幼儿观看了课件后,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花朵是怎么开放的(跳舞的)?它们跳起舞来像什么?——这一组提问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和表达花园里花朵开放的过程和不同姿态。当幼儿观看第二遍课件前,教师的问题是:如果你是一朵小花,你会怎样开放?——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各种花开的姿态,为下一步表现自己所获得的直观体验做铺垫。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基于对舞蹈教学重点(表现花开的不同姿态)的把握和对幼儿学习特点的理解,所以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针对性,能有效地启发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想象。在教师启发式问题的引导下,幼儿表现出了各种各样花开的动作,动作表现丰富而生动,同时幼儿也学到了很多动作变式,积累了积极的审美表现经验,感受到了舞蹈学习的快乐。

从前,教师一听说要上舞蹈课,显得无从下手,除了要考虑舞蹈教学的教育性、艺术性,还要从孩子学习的兴趣上,从教材的难易程度上下功夫,苦思不得半解。笔者的有效实践不能说是打开了舞蹈教学策略之门,只能说在实践中有了合适的音乐,有了设计好的动作,还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鼓励幼儿主动运用多种感官,才能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让舞蹈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