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的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在经历过消极体验后,再面临同样或类似情况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长期如此,孩子就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通过对习得性无助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我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习得性无助是指在经历过消极体验后,再面临同样或类似情况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些孩子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作出“我不懂,我不会”之类的回答,或许有人会认为“没问题,教吧”;或许有的则认为“你怎么不会,真笨”。由此出现二种不同的情况:一、手把手地教,让孩子永远在大人的帮助下学习;二、一味地批评,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凡是缩手缩脚。长期如此,孩子就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那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变得自信、能干呢?通过对习得性无助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我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

现在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寄予厚望,于是想方设法地给孩子创设优裕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但又怕爱过头,纵容孩子,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时髦的教育名词——挫折教育,就是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来培养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于是父母们狠下心来,拉下脸来,扮演严父严母的形象,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不了解事情原由,就狠狠地批评一通;当孩子提出一些正当需要时,父母却一律回绝;这样一次二次反复的挫折会导致孩子习得对生活的无助感,从而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因此,我认为首要的是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最好在注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让孩子在自然而然中发展。首先,父母不制造过多的压力。有的父母给孩子制定了许多课外作业,诸如弹琴、学画、学书法等,稍不如意就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相比“你看XXX学琴比你好,你呢?”本来孩子就已经失去玩的时间,现在又这么讲他,势必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比别人差,比别人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家长需要的是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以使孩子能够放松心态自然进入求知状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并且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家长需要保持平常心,切不能过于急躁,更不能揠苗助长。

再者,适度地表扬。现在有的父母经常批评孩子,即使当孩子有了一点进步时,他们还是不轻易地表扬,因为他们认为多批评少表扬能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殊不知,较少表扬的孩子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产生退缩行为,慢慢地失去主动性,从而产生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其实我们应该赏识自己的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孩子,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情。

只有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充满对生活的热情。

二、创设充满安慰、鼓励的环境

由于孩子年龄小,经验不足,所以当遇到新鲜陌生的事物时总不能自如面对,有时充满了畏惧感,这时成人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而当孩子出现“我不懂,我不会”时,往往有的家长会认为“你怎么不会,别人为什么能行,没出息”,于是就训斥孩子,其实不然,这时如果你给予孩子的是安慰和鼓励,那么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画火车,他们画得很认真。这时一个小小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老师,我……我不会”听这声音就知道是雯雯小朋友。“雯雯,你试一试。”我走过去,蹲下来,摸摸她的头,“老师,火车我不会画,太难了。”“没关系,请你试一试,你一定会画出和别人一样漂亮的画,你试一试,老师相信你一定会画的”一次、二次、三次……雯雯终于动手了,而且画得不错。通过体位的下降,目光的平视,鼓励的语言,让孩子有亲切感、安全感,从而相信自己是能干的。

当孩子遇事退缩时不妨让我们采用“试一试”的方法,安慰鼓励他们,让孩子们不再害怕新的事物,学习摸索;让孩子们能勇敢地面对新事物,并克服它。

给孩子一个充满安慰、鼓励的环境,它是一枚强心剂,推动着孩子们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三、创设积极、适宜评价的环境

首先,以往对孩子的评价都以评价活动结果为主,而忽视评价活动过程。如经常听到评价某某小朋友的作品和老师一点不像,而不去注意该小朋友画这幅画时是多么地认真;又如为画纸上出现一个黑太阳批评孩子,而不去聆听孩子的解释等。

再者,对孩子的评价是消极的,夸大其不利的一面。有的家长一味地强调自己孩子发展情况不佳主要是身体因素,当孩子的面对其他孩子家长也这样说,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学习跟得上跟不上没关系。

记得有一次体育活动中,孩子们都在开心地攀登绳梯,只见冬冬站在一旁看着小朋友玩,我走过去问:“你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呢?”“唔,我不会。”“没关系的,老师来帮助你。”冬冬一声不响,看着我。“来,我帮助你。”我准备扶他往上攀,“老师,妈妈说我身体不好,不要去乱动,休息一下就行了。”说完,他站在旁边继续看着。看到这不由让我想到平时冬冬的表现:懒得动,遇到一点事往往放手不干,问他时就以身体不好为理由。于是就这件事和他妈妈进行谈话,从中了解到冬冬是个早产儿,体质一向不好经常生病,为了他的身体健康就控制他的活动,有什么事都由大人代替。谈话中他妈妈对孩子发展情况毫不关注,还一直说:“老师,没关系的,主要是孩子身体不好,我只要求他不生病,其他不要紧的。”

家长的消极评价影响孩子,他们往往以它为行动准则,学习不积极,遇到困难就退缩,或放手不干。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用积极、适宜,而且带有感情、慎重的,尤其不夸大其不利一面的评价来影响孩子。

对于已有习得性无助表现的孩子,成人要及时地纠正和引导,如营造一些情境,让孩子体验成功;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评价等。

总之,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多给孩子一点安慰和鼓励;多给孩子一点积极的评价,那么我们的孩子会很自信、很能干!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