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整合性体育活动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当前幼儿园体育活动存在片面理解体育活动目标的现象,活动过程往往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幼儿的运动品质、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因此,我们尝试开展育体、育心、育智相结合的整合性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全方位育人的作用。体育承担着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和运动的安全性等任务。

幼儿园整合性体育活动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当前幼儿园体育活动存在片面理解体育活动目标的现象,活动过程往往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幼儿的运动品质、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因此,我们尝试开展育体、育心、育智相结合的整合性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全方位育人的作用。

一、从体育活动的核心价值出发,设计活动目标

(一)育体:开发运动项目的各种功能

体育承担着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和运动的安全性等任务。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体能等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如拍球能发展幼儿的手部和手臂力量,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踩高跷能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跑步、跨跳能增强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发展体能……教师在充分认识这些运动项目的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挖掘其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价值,由此制订恰当的活动目标。

对一个运动项目的研究,可以开发出许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如一张报纸,就可以有很多功能:可以将报纸放在胸前快速跑——开发快速跑的运动能力;可以将其卷成纸棍玩击剑——开发手眼协调的运动能力:可以跨走报纸路——开发跨步的运动能力等。因此,体育活动的目标应充分体现运动项目对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和体能发展的内在功能。

(二)育心:培养幼儿的运动品质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各项体验,是育心目标关注的切入口。幼儿对自己成功运动的良好体验是自信心的源泉:幼儿对运动项目的兴趣、热情是持久性的支撑:幼儿在交流运动方法和开展运动竞赛中能够体验合作的快乐和重要性。因此,体育活动的育心目标要重点关注幼儿在运动中可能获得的各项真实体验。如在中班“车轮滚滚”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不同颜色、不同方位的轮胎打招呼(奔跑并手触轮胎);从平地到在竹梯、板凳上滚轮胎;从直向到转弯、从正向到反向、从平地到斜坡等在不同场景中滚轮胎……每一个环节小步递进,幼儿都需通过努力才能完成,幼儿在不同情境的挑战中持续玩轮胎,培养了自信心以及坚持性。

(三)育智:激发幼儿主动探究运动的方法

幼儿的运动智慧包括其对运动材料的观察和认识,对该项运动的探究和尝试,以及结合自己的运动兴趣和能力而作出的综合判断和选择。幼儿的运动智慧是在运动的实践中和探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自由、充分的玩耍过程中,幼儿能了解某项运动内容及运动器械的特点,如在玩皮球的过程中,幼儿认识到皮球是圆的、会滚动,可以拍、可以抛、可以踢等。这是一种主动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发现材料——观察其特征——发现各种运动的可能性——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幼儿的探索和教师的预设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幼儿的尝试经常会和教师的预设相符合,因此,教师既要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机会,又要根据运动功能预设目标。如活动“纸棍停球”的育智目标可预设为“尝试用魔棒停球,探索魔棒和球的特点,发现其中的奥秘”,让幼儿在运动中观察器械和材料的特点,探究它们的关系,找到运动的方法,形成运动的智慧。

二、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整合性的活动过程

(一)创设蕴涵发展目标的活动情境

活动情境可以把单一的运动项目变成生活化、情境化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调动幼儿运动的积极性。活动情境的创设要把体育活动设施、幼儿运动水平及幼儿兴趣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贯彻在幼儿的运动过程中。


1.根据运动项目和材料的功能创设情境

不同的运动材料有不用的运动方法和运动乐趣,情境要充分反映这种方法和乐趣,以引发幼儿主动游戏的愿望。如在小班“小蚂蚁做面包”(玩太阳伞)的活动中,教师巧妙地把太阳伞当做“面包”,创设了“小蚂蚁揉面粉”“小蚂蚁烤面包”“小蚂蚁撒配料”等情境。其间,教师通过情境性的语言与幼儿探索甩、转、抛太阳伞的动作技能,大大激发了幼儿玩太阳伞的兴趣,使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又如在小班“小兔找家”(钻圈)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兔妈妈和兔宝宝去森林游戏的情境,将原本总是放在地上跳的圈腾空架起,让幼儿可以钻进钻出,根据信号找朋友钻圈。这样不仅增强了活动的情境性,还开发了圈的功能,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

2.根据运动要求创设情境

不同运动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某项运动的各个阶段,如探究阶段、技能发展阶段、表演竞赛阶段等,随不同运动阶段及发展进程来创设情境,这样才能使情境更好地为运动项目服务。如在中班“玩报纸”的活动中,在幼儿已经熟悉报纸并能用多种方法玩报纸后,教师以报纸的数量为主线,创设不同的情境,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促进了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3.根据幼儿运动水平的差异创设情境

幼儿在运动水平、运动兴趣与动机、个性心理、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运动情境,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幼儿在适宜的情境中主动运动。如在中班“车轮滚滚”活动中,教师创设了竹梯路、板凳路、弯曲的路等,使不同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幼儿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路线,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

(二)关注幼儿在运动中的各种体验

体育活动除了具有育体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育心的作用,使幼儿体验各种心理感受:或成功,或失败;或欢乐,或痛苦;或实现愿望,或愿望落空。因此,在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切身感受和各种体验,并创造机会让幼儿交流积极的体验,分享成功的经验,培养自信心。

对于幼儿在运动中遇到的挫折、困难等消极体验,教师要分析原因,寻找策略,或调整材料,或降低难度,或语言鼓励,或同伴支持……在中班“好玩的流星球”活动中,幼儿积极尝试用流星球让咚咚墙(挂有铃铛的攀登架)发出声音。有的幼儿成功了,有的幼儿不是扔得太高就是扔得太低,投不准目标。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幼儿,可以启发幼儿观察成功幼儿的动作,请幼儿互相交流成功的经验,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再次探索、尝试,在交流、借鉴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获得自信。

(三)引导幼儿探究运动材料的特点与玩法

体育活动除了有育体、育心的功能,还有育智的功能。在运动过程中,大量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幼儿学习新的知识,积累经验,提升智能。

因此,教师要注重创设机会,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运动材料、运动器械的玩法及身体活动的各种可能性,让幼儿用自己的经验,创造性地解决一些运动中的“问题”,使幼儿积极开动脑筋,以最佳的方式完成游戏和运动项目,从而培养幼儿的运动智慧。如在小班“小猫顶球”活动中,教师把直接教幼儿用头顶球改为一个问题情境:“不用手和脚碰球,可以用什么办法把球送到球门里?”幼儿纷纷尝试,发现可以用肩膀、屁股、头等不同部位顶球。紧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比较“用屁股、肩膀、脑袋项球,哪个方法更好”,幼儿再次尝试,并发现用头顶球的方法最利于控球。这一运动过程强化了幼儿对球和空间方位的认识,幼儿的运动智慧得到了发展。

又如,在中班的“纸牌玩玩乐”活动中,教师在第一环节先让幼儿尝试用纸牌作为运动器械进行一物多玩,大部分幼儿选用手扔纸牌的方法。接着教师提出“不用手怎样使地面上的纸牌动起来”,这时幼儿尝试使用身体其他部位使纸牌移动:有的用嘴吹,有的用脚踢,有的用头顶,还有的把脚放在纸牌上搓……教师及时组织幼儿交流分享,自然地引出用脚移动纸牌的方法,鼓励幼儿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方法和同伴进行比赛。幼儿在一次次不同的游戏中逐渐掌握动作要领,提升了运动智慧。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