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

幼儿园作为幼儿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对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对健康教育的悉心研究中,更是关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为了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开启了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探究适合教学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

【摘要】《纲要》中明确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教育方法不当,特别是不少家长对幼儿重知识教育,轻情感培养的片面教育理念,导致很多幼儿已经表现出自私、任性、不自信、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心理特征,这些问题如不正确引导,可能会影响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幼儿园作为幼儿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对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对健康教育的悉心研究中,更是关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为了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不断的摸索

与实践中开启了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探究适合教学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得我们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其特点,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故事、动画人物、游戏,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等来完成教育功能。依托幼儿一日活动,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到了一些符合幼儿园教育实际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一日活动主要模式

一、教学模式:以课程为引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结合小、中、大班不同层次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围绕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追随幼儿兴趣点查找、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例《天黑我不怕》《情绪变变变》《甜甜的招呼》等120余节,设计相关如,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我该怎么办”、自信心提高—“寻找闪光点”、应付挫折—“我未达标时”等教学内容,并将这些活动适宜的与主题相结合,开展如“最棒的我”——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并肯定自己,培养自信心;开展“SOS小超人”——帮助幼儿掌握生活中自我保护及紧急自救的多种方式;以及“爱心对对碰”“快乐宝贝”等系列帮助幼儿发展社会性情感及体验愉悦情绪的主题活动,通过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拟补了曾被忽略的心理感受,

真切地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程,切实促进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结合幼儿自身特点我们还探求了一种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的组织形式——情境教育,以情景表演为手段帮助幼儿矫正不良心理问题行为。根据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和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内容,如我们发现幼儿有咬指甲、吃手指的行为,我们就让他们看情景表演“肚子为什么疼”;针对具有攻击性、说谎行为的幼儿表演情景剧“朋友回来了”“说还是不说”;通过情境表演故事“快乐宝贝”教育幼儿不要乱发脾气,学会合理宣泄;对于幼儿胆怯心理,我们设计了心理情景剧“勇敢地莫尼”“我是小勇士”等。在情境教育中,结合环境的创设、音乐的配合、教师的引导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情景之中,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作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经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参与表演中潜移默化的矫正了不良行为。

二、游戏模式:以游戏为媒介满足不同幼儿的心理需求。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所做的、所忙的才是自己的事,而感觉不到任何压力。游戏让幼儿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并获得情绪上的松弛。现在的孩子缺乏同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不懂得分享和交流,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而游戏活动改变了这一现象,游戏让孩子们走到一起,他们互相模仿着、商量着、冲突着,在这种模仿、比较、冲突和合作中,幼儿的各种能力与日俱增。通过不同游戏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心理需要及情感需求:如对任性、孤僻的幼儿,可为他们创设趣味性强的、有针对性的集体合作游戏,提供相关的道具和情景,引导幼儿参与,为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机。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等。游戏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游戏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譬如, 在某一中班的表演游戏中, 幼儿对“喜羊羊”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 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己喜欢的“喜羊羊”、“美羊羊”等角色发生争执, 而使表演难以进行下去, 这时他们也逐步意识到需要商量一下角色的分配、表演哪些节目等内容。于是, 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 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在区角游戏中可让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独立解决遇

到的困难等。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完全放松的活动空间,班级设立“心育角”如:“快快乐乐屋”、“消气商店”“悄悄话吧”“创意花店”“照相馆”“烧烤吧”“茶艺轩”等,幼儿通过在不同形式且贴近生活内容的区域中与各种材料的互动、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发展心理潜在的各种能力和品质。游戏中, 总有个别胆小、害羞、缺乏自信的幼儿, 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 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 可以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你们为什么不去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 ”“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引导。如在游戏刚开始时, 有的幼儿不知玩什么, 教师可通过扮演角色, 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和老师所扮的角色一起玩, 让幼儿逐渐克服胆怯的心理,在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戏中以后, 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次成功, 胜过百次说教, 幼儿的自信心就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三、生活管理模式:以生活环节为落脚点寻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契机。

日常生活中蕴含丰富的心理教育契机,日常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倡导幼儿之间的交流交往,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开展系鞋带、扣纽扣、叠手帕、整理衣服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午睡起床后两人合作叠被子、互帮穿衣服等,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又感受到了相互合作的快乐体验,在与同伴的生活互动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生活管理环节是促进幼儿同伴间交流的重有效环节,如每日餐、点前准备时间,教师会针对个别具有不良个性特征的幼儿开展“赞美时刻”,小朋友之间互相赞美优点,诸如哪个小朋友今天吃饭好、午睡好;哪个小朋友上课变得认真,不捣乱了;哪个小朋友改正错误,不打小朋友了等等,然后进行投卡找朋友的活动,幼儿将找朋友卡片投给今天进步最大的幼儿并和他拥抱交朋友,此环节教师可以有意引导、鼓励幼儿选择那些正努力改正行为问题的幼儿,通过积极的鼓励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肯定他们的点滴转变或进步,让幼儿在同伴的肯定中获取积极情感、建立自信。

不仅如此生活管理更是师幼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生活管理中应努力用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逐步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及自我认同的积极情感。

四、户外体育模式:以体育游戏为载体强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激烈、紧张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幼儿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户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

以体育游戏为载体,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能力特点及心育目标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通过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小组竞赛来提高幼儿协商、互助合作及竞争性品质;通过开展锻炼幼儿力量、耐力等活动培养幼儿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等。如:我们在中、大班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性的体育游戏。竞赛性使得整个过程活泼而热烈,对幼儿来说,取胜的机会始终是均等的,而其结果通常又不确定。他们为了取胜,就必须摒弃一切懈怠和散漫的行为,承受住对手或竞争目标所施加的心理压力,靠自己的力量、意志勇敢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同时,我们注重个体差异,以“强对强、弱对弱”的方式,同一内容不同要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力参加比赛,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培养自信心。此外,幼儿为能使自己与游戏伙伴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获得游戏的快乐,也会主动、积极地改变自己一些不良行为、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等。由此,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通过参与不断获得体能锻炼的同时,还提高了合作、协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等心理品质。

五、混龄模式:以混龄活动为契机开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

针对现在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与之交往,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不会关心帮助他人等现象,我们尝试打破常规,利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提供机会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共同学习活动,以混合活动的方式,开展一日活动。如:期初小班新生入园,小班幼儿突然来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宝贝们会感到非常焦虑;升大班了,大班孩子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了!为了帮助小班孩子们尽快适应环境,缓解分离焦虑,为了给大班幼儿提供一个自我认可的锻炼机会,开展了“大帮小”活动,组织大班幼儿到小班去帮助新入园的小弟弟妹妹。他们宛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交给弟弟妹妹:吃饭时要怎样做、怎样玩玩具、玩完玩具要怎样整理等等,有了他们的帮助,小班的教师也轻松了许多。为了让幼儿体验成长的快乐,让小年龄幼儿感受与比自己大的幼儿共同玩耍的乐趣,我们还专为孩子创设了一段“大带小”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10—15分钟,几个大班轮流带着小班的弟弟妹妹在户外游戏玩耍。在混龄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年长的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而年

幼的幼儿通过于年长幼儿的交往,其领会能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强,也充分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获得的照顾和帮助,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作为独生子女的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得到了纠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性。

总之,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幼儿园及教师应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行为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