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远足增进2~3岁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子远足,对增进2-3岁幼儿身心健康的意义和作用、措施与方法,以及家园合作教育的新模式。1.有组织、有计划的亲子远足活动能有效地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导读:我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在远足活动中利用自然环境创设困难情景,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困难。如爬高山、走过独木桥、钻山洞等,要完成远足活动中一系列的任务,就需要幼儿不怕苦、不怕累、要克己,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一、问题提出

已有研究表明,远足不仅是一项积极的健身活动,而且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达到陶冶性情、锻炼意志的目的。同时,它又为幼儿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扩大了幼儿接触、认识社会的活动空间,因此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一幼儿园:《幼儿远足综合教育实验研究》1995年)。但以往研究对象多为教师与幼儿的远足,有组织的亲子远足研究尚未见到。

亲子远足是亲子教育与远足活动的结合,是家园合作教育的一种模式,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它强调家园合作教育,同时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亲子远足包括父子远足、母子远足、三口之家远足等多种形式。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子远足,对增进2-3岁幼儿身心健康的意义和作用、措施与方法,以及家园合作教育的新模式。

二、研究假设

1.有组织、有计划的亲子远足活动能有效地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2.亲子远足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家园合作的教育形式,比常规的家园合作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三、研究方法

1.被试

选取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一幼儿园2002年入园的宝宝一班为实验班,共30名幼儿,女15人,男15人,年龄2-3岁。

2.方法

采用单组实验法,辅以观察法和调查法(观察记录如表1)。

表1幼儿活动记录表

幼儿姓名 活动时间
观察项目 幼儿表现
动作发展
情绪情感
意志品质 坚持性
独立性

(一)实验变量

1.自变量

父子远足活动(活动内容、活动地点、路线、活动时间、活动强度、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和评价)。

2.因变量

(1)身体形态(身高、体重)。

(2)体能(上下楼梯、20米跑)。

(3)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出勤率)。

(4)心理品质(情感、意志)。

(二)实验程序

1.准备阶段

(1)与家长共同研究,取得对远足活动认识的统一;取得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掌握。

(2)制订远足计划。

2.前测

①幼儿身体形态测量,包括身高、体重。

②幼儿体能测试,包括上下楼梯、20米跑。

③幼儿出勤率统计。

④幼儿心理品质观察记录,包括情感、意志。

3.正式实验阶段

在不改变正常教育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结合幼儿实际,在操作过程中,从时间、次数、活动量上加以合理控制。

设计远足活动时间、途距、内容等方面,始终遵循由短及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连续性。如宝宝班第一次远足的距离是o.5公里,所用时间为3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3公里、2个小时;远足的地点和教育内容也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将单纯的远足活动和各种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活动。

4.后测:测试内容同前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5.统计学处理

定量分析一律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显著性检验为T检验,显著性水平定在P<O.01和P<O.05。定性分析采用率(%)表示。

(三)时间:2002年9月—2003年9月

四、结果与分析

1.幼儿体格、体能的变化

远足班幼儿经过一年的远足活动锻炼,在体格、体能等方面的情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表2、表3)

表2实验班男幼体格、体能实验前后对照表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上下楼梯(级/分) 20米跑/秒
前测 92.2 12.65 12.79 8
后测 104.6 17.55 22.38 4
差值 12.4** 4.90** 9.59** -4**

 注:“*”P<0.05,“**”P<0.01(下同)表3实验班女幼体格、体能实验前后对照表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上下楼梯(级/分) 20米跑/秒
前测 91.1 12.82 13.84 8.5
后测 102.1 16.78 21.54 4.2
差值 11.0** 3.96** 7.70** -4.3**

表2显示,实验班男幼的身高、体重、上下楼梯和20米跑,实验后较实验前分别增长了12.4厘米,4.90千克,9.59级/分与4秒。经显著性检验,均有非常显著(P<O.01)的提高。同样,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女幼体格、体能的四项指标,实验后较实验前分别增长了11厘米、3.96千克、7.70台阶/分和4.3秒。经显著性检验亦有非常显著(P<0.01)的提高。

2.幼儿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格发育是一个人健康的外在表现,体能和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则是一个人健康的综合反映,体现在抗寒、抗热能力,抵抗各种病菌侵入机体的能力。实验中我们选用出勤率以考察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远足班在第二学期幼儿的出勤率达到95%以上,连续被评为集团“发病率低、出勤率高”的优质班。详见表4。

表4实验班幼儿出勤统计表(%)

 

2002年 2003年
时间 9月 10月 11月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出勤率 79 76 80 86 95 96 95 97

3.幼儿心理品质的变化

父子远足对幼儿心理品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现今大多幼儿的父亲由于忙于事业,无暇与子女沟通,而父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又有其特殊性,父亲自身的意志品质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勇敢、坚强、有恒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心胸开朗等,这些优良品质对幼儿一生的影响极大。

4.幼儿情绪、情感的变化

表5实验班幼儿情绪、情感实验前后对照表

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4 26.7 7 46.7 4 26.7 11 73.3 4 26.7 0 0
3 20.0 7 46.7 5 33.3 13 86.7 2 13.3 0 0

从表5看出,父子远足活动促进了父子关系,在沟通了孩子与父亲情感交流的同时,满足了幼儿良好情绪体验,使他们获得成功感,树立了幼儿的勇敢、自信等良好心理品质。

实验前,多数幼儿在情绪情感方面波动较大,个别幼儿有不愿参加此项活动的表现,实验后有73.3%的男孩和86.7%女孩能积极参与该项活动,而且情绪高涨、心情愉快。另外,传统家庭教育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母亲往往承担着教育孩子的重任,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父亲则很少过问。久而久之,就造成父亲与孩子关系的疏远,而母亲与孩子却更加亲近。实践证明,通过父子远足活动,与孩子一起共同游戏,不仅使父子关系更加和谐,改变了父子间相处的模式,而且父亲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相处和交流,达到了情感沟通,促进了父子关系的融洽。

在远足活动过程中,当幼儿成功地完成某些任务时,他们会高兴地对父亲喊道“我们找到了”“我们胜利了”。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使他们克服了困难、完成了任务、增强了自信,并获得喜悦和欢快的心情。加之父亲赞赏的目光,肌肤间的接触,使幼儿获得情感的满足。

5.幼儿意志的变化

表6实验班幼儿坚持性、独立性实验前后对照表

项目 坚持性
实验前 实验后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2 13.3 6 40 7 46.7 7 47 6 40 2 13
3 20 6 40 6 40 9 60 5 33 1 6.7
项目 独立性
实验前 实验后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 6.7 5 33 9 60 8 53 6 40 1 6.7
2 13 5 33 8 53 7 47 8 53 0 0

从表6看出,在远足活动中有意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可以培养幼儿坚持性、独立性及勇于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男孩的坚持性由原来的13.3%增长到46.7%,女孩子也由20%增长到60%;在独立性方面男孩由原来的6.7%到实验后的53.3%,女孩也由13.3%上升到46.7%。

我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在远足活动中利用自然环境创设困难情景,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困难。如爬高山、走过独木桥、钻山洞等,要完成远足活动中一系列的任务,就需要幼儿不怕苦、不怕累、要克己,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例如,嘟嘟小朋友原来不爱运动,做事情时碰到困难就求助于爸爸。刚参加远足活动时,他让爸爸抱着又哭又闹,但是家长很希望能通过远足锻炼他,克服他胆小、脆弱、依赖的缺点。在循序渐进、有趣的远足活动中,他逐步地转变了。乃至有一次发高烧还坚持参加远足活动,嘟嘟的进步,使家长非常满意,并高兴地说:“嘟嘟真的变了。”

五、结论

1.本研究证明:有组织、有计划的父子远足活动,能有效地增强2-3岁幼儿的体格、体能,尤其对幼儿耐力素质的影响较为显著。

2.幼儿出勤率的稳定提高表明:远足活动对提高2-3岁幼儿适应自然环境能力,抗寒、抗热能力,抵抗各种病菌侵入机体的能力等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父子远足活动,增加了亲子间的接触和情感交流,满足了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对2-3岁幼儿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一幼儿园 高劲梅 邱新玲 贾玉珍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