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

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但往往我们重视的是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他们在生活中哪些方面要运用等问题却极少思考。如果我们能立足于幼儿的现实生活,收集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使科学教学内容源于幼儿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幼儿现实生活,幼儿的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幼儿现实生活,就能达到提高和完善幼儿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在生活中学科学

孩子们有着与科学家一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只要留心,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所关心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恰恰是最基本的科学问题。只有当幼儿真正感到所要学的内容是他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或想要解决的问题,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关系,使科学活动内容源于生活,启于生活。

(一)聆听幼儿生活中的心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内容。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往往依赖于生活,所以教育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契机,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

案例:下午起床后,我在中班协助班主任工作,帮女孩子梳理头发时在旁边的丁钰哲忽然大声说:“真好玩!周诗寅的头发都飘起来了!快看看在跳头发舞了……”这下,许多幼儿都围过来,只见周诗寅散开的一部分头发随着老师的塑料梳子移动而上下左右飘舞,有的还吸到梳子上。“这是怎么回事?是风吹的吗?”“不对,教室里没有风啊!”听着他们的讨论我没做声而是梳好了一个又给另外一位女孩子梳头了,刚梳一下,就有一部分头发飘了起来,孩子们更奇怪了,“怎么邵老师摸谁,谁的头发就飘起来呀?”听到孩子们这么说我就用手摸了摸旁边的女孩子的头,并没有头发飘起来,我笑着对他们说:“事实证明头发可不是我摸了就会飘哦。”看着他们一脸的疑问,我再次用梳子给女孩子梳头,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因为他们看见了随着梳子的移动,小朋友的头发都跳起舞了,“是梳子,梳子把头发吸起来了。”孩子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高兴地欢呼起来。我把梳子递给他们,孩子们把梳子看来看去,“没什么特别的呀,这是怎么回事呢?”看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跟班主任决定满足孩子们的愿望,于是“有趣的电”活动就这么生成了,我还在班里的科学探索区中投放了很多材料让幼儿做“摩擦起电”的实验,当孩子们看到被摩擦后的塑料尺子把纸屑粘牢、塑料绳做的毽子经过磨擦后会飘起来等可激动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都明白了这就是“静电”,是塑料制品在摩擦以后产生的。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聆听到了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们看到并明白了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二)观察幼儿生活中的发现,捕捉适合幼儿的科学内容。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也会发现大量的科学问题,这些不是幼儿学习的障碍,而是他们学习的时机和方式,这些问题与幼儿现实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就是最适合幼儿的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发现,去捕捉和挖掘幼儿生活中有意义的信息来选择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

案例:在学雷锋日里小朋友和老师在小区捡垃圾时,有位叫小晴的小朋友因发现了水泥地上裂开了一条缝发出了惊呼。有的幼儿说:“地要裂开来了吗?那我们多危险呀?”还有的说:“说不定要地震了,所以有一点点的裂缝。”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地不亦乐乎,但谁也说不清到底这条裂缝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们带领幼儿继续往前走,走一段,水泥地上就有一条裂缝,再走一段,又有一条,每一条裂缝相隔的距离是差不多的。这时,老师告诉孩子们:物体受热要发生膨胀,受冷时又会收缩,而水泥地上的缝隙是用来保护我们的地面的。“哦,我们知道了夏天天气热,水泥地上的裂缝就胀满了,我们根本看不出来,而到了冬天,天气很冷,水泥地就有裂缝了对吧?”还有的孩子马上想到了:“老师,兵乓球踩扁了,用热水泡一下,它就会饱起来,这也是的,对吗?”老师看小朋友这会对这个热胀冷缩的问题很感兴趣,就顺势说:“对,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观察,一定会找到答案的。”热胀冷缩这一现象存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但常常被我们所忽视。其实,热胀冷缩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夏天的电线比较松弛,而到了冬天电线就拉得紧紧的了。由于这次的事件很让孩子们感兴趣,因此,回来后大一班就生成了关于热胀冷缩的科学活动,小朋友很感兴趣,对热胀冷缩的概念也理解的比较好。

(三)整合幼儿生活中的资源,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内容。《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提高了家长们参与幼儿科学教育的积极性。

将家长请到幼儿园来为孩子讲课,和孩子一起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请幼儿的医生爸爸给孩子们讲解人体的构造与骨骼,以及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卫生知识;请幼儿妈妈们在公开科学教育活动“红喜蛋儿”中担任执教老师;请家长中的消防警察帮忙,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车进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另外,我们还利用家长资源参观奶牛场、养鸭场、草莓基地等等,让孩子认识了奶牛、了解了鸭子的生活习性、知道了草莓原来是生长在暖棚中不是长在树上的等等。家长的课给孩子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孩子们兴趣倍增,学得认真,学得投入,同时,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学生活中有用的科学

斯宾塞说过:“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以前在幼儿园里我们认为科学随课结束,现在我们要让孩子把科学带回家去,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的质量,让幼儿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会给生活带来无穷乐趣。

(一)营造教学的“空间”,让幼儿“乐”在其中。<纲要》对科学领域目标的确定注重了儿童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教育目标中强调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也就是说让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平时,孩子们喝牛奶、豆浆,经常会不小心洒在桌子上,我们会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一般来说,孩子们总是去洗手间拿抹布来擦。可是有一天,一个孩子带来了面巾纸,他高兴地说:“老师,我用纸也能擦干净的。”继而,有的小孩子也拿出自己的手绢来擦桌子。这是一个良好的科学教育契机——有关水的可吸附性。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起来,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用来擦桌子?我先请孩子们猜想,让他们从家里选择自己需要的物品带来,也可以在教室里选。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猜测的东西做实验。于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纸、布、塑料袋等。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思考,参与实验,其乐融融。通过这一个随机教育,孩子们认识了水的可吸附性这一特性及一些生活用品的作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

(二)提供教学“舞台”,让幼儿“立”在其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渗透生活中的各项技能。科学活动时,应该把多种潜在的教育因素有机地整合在整个活动中,让幼儿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得到丰富,技巧得到验证。比如在小班科学探索活动“包装袋的秘密”中,老师给幼儿提供了各种袋装食物,要求幼儿不用任何工具,用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打开食品袋吃到食物。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既面临了生活技巧的问题,撕和剥又发展了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幼儿在互帮互助中提高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服务能力等多样技能,使科学活动更显丰实。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回家吃一些包装袋的食品再也不用麻烦大人了,都夸自己的宝宝能干呢!

(三)转动教学的“魔方”,让幼儿“动”在其内。我们的科学教育活动是来自于生活,通过生活而最终是为了生活。我们注重通过幼儿的生活实践,让幼儿调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孩子们去滑滑梯时发现水珠(滑滑梯上的水)——了解水珠(水的三态)——制造水珠(做实验怎么形成水珠等)整个活动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直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制造小水珠再到幼儿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从而使我们的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如有的小朋友说:“我们家的茶几是玻璃的,我吃了很多零食的屑在上面,我擦掉屑的时候发现玻璃上有很多脏的地方,我想到了我们制造的小水珠,于是我就在脏的地方好好的哈了好几口气,把小水珠都哈上去了,结果我就轻轻一擦就把茶几玻璃擦得干干净净的,又简单又方便。”有的小朋友说:“我从淋浴房一走出来,哇!你们猜?我们浴室的镜子怎么样了?糊的啥也看不见,我想到了我们的实验我就拿吹风机那么轻轻一吹,哇塞,镜子立马明亮又清晰了,妈妈直夸我呢。”还有小朋友骄傲的告诉同伴,奶奶告诉她锅盖上的小水珠还有治疗口疮的药效呢,灵的很……

总之,只有让孩子在“生活”与“科学”的交替中体验科学,才能领略到“科学生活化”的巨大魅力。让科学与生活结伴同行吧!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