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电热锅一个、每人一个盛有热水纸杯、冰块每人一块;记录表格每人一张、彩笔每人一支;水的三态变化课件——《小水滴变变变》;若干个节约用水标志。第四环节教师放课件《小水滴变变变》。

幼儿园科学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科学教育活动?

我在大班科学活动《水的三态变化》中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水的特殊性质,探索水的三态变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2、学会用记录表格形式,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表现出来。

3、幼儿通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做到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活动前一天让幼儿观察水的特性,把装满水的冰格放进冰箱里,感受冰箱水的变化。电热锅一个、每人一个盛有热水纸杯、冰块每人一块; 记录表格每人一张、彩笔每人一支; 水的三态变化课件 ——《小水滴变变变》; 若干个节约用水标志。

活动过程:

首先、老师将活动前一天放在冰箱里的冰格取出来,发给每组的小朋友。让孩子们观察和触摸,说一说水的变化,冰的特点,以及水在什么情况下能变成冰,让幼儿感知、组织幼儿讨论水怎么变成了冰?因为放到冰箱里,冰箱里很冷,水被冻住,就变成冰了。 然后触摸,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说出冰是凉凉的,硬硬的,不能像水一样流出来。 教师总结:水遇冷变成冰。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液态的水就会变成固态的冰,冰不能流动。 第二环节是进行实验、观察, 教师与幼儿一起操作实验:将水放在电热锅里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老师告诉小朋友,你们看到白色上升的气体,那是水蒸气。也就是说,当水遇热时会变成水蒸气。 下一步教师拿出凉的锅盖,让幼儿触摸,说说有什么感受。 锅盖好凉,把凉的锅盖拿到水蒸气上方,水蒸气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 观察,并得出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冷后又变回了水。 第三环节分组实验操作: 水遇冷能变成冰,那老师要问问小朋友,当冰遇热会变成什么? 小朋友一起做个实验,看一看冰遇热会变成什么?幼儿将冰块放入盛有热水的杯子里,通过实验,观察冰的变化,并利用记录表格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束后,展示幼儿的实验记录,让幼儿用语言叙述出来。 第四环节教师放课件《小水滴变变变》。引导幼儿认真观看,结合实验,回答出问题,从而巩固幼儿的知识点。 第五环节活动延伸: 我们一起在实验中发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秘密:水遇冷变成冰,水遇热变成水蒸气。关于水的其他奥秘你们还知道吗?老师要问问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水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教育幼儿要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

活动结束后,我经过认真的反思,我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幼儿用感官观察、触摸、然后幼儿进行感知,组织幼儿 实验后讨论得出结论,环环紧扣,最后,播放课件使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巩固,就是在实验中,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指导还不够,还应进一步加强。
 


2、学习本专题,你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1),在教学方法的主要采用有实践教学法和观察认识法。实践教学法具有探究性较强、需要教师实践指导幼儿层层递进操作。观察认识法要引导幼儿发现、然后认知,经过验证后得出结论。在科学领域中,两种教学法有机结合会效果更好。

(2)科学活动是做到循序渐进,在设计活动还必须注意要有延伸和拓展过程。采取不同方式及组织形式取得的活动效果差异是非常大的。

(3),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操作环境,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注意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观察、分析、比较、总结、从操作中获得认知和经验。

(4)在科学教学要注意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推理、判断能力。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这一活动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使孩子获得不同的情绪体验。萌发学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在内容方面定位必须准确。从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它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和条件。教师 特别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内容还必须符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2)教师注意在教育活动中适当指导。先让幼儿产生疑惑,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适当提问,难度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幼儿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偏离活动主题。

(3)教师活动材料的提供上,材料必须能引发幼儿思考。只有在有思考性材料的刺激下,幼儿才能更好的探索和积极思维。

还有,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注意多种方法交错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反复斟酌,思路清晰,引导语运用适当,组织幼儿从感知、猜想、实践、验证、讨论等过程中获取新的经验认知。

4、幼儿园科学领域存在哪些误区,如何避免这些误区?

存在误区:

(1)教师的较多讲解、动手操作方面较少;知识、方法传授较多,兴趣培养较欠缺;对知识技能要求高,缺乏素质培养。

(2)教师对《纲要理解不深,定位还不够准确,教师要成为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要引导幼儿探索、合作、交流、分享,创造积极的探索环境。

(3)没有建立新的教育理念。

面对这些误区,我认为,首先,教师必须都学习,逐步更新教育理念;其次,教师注意激发幼儿科学活动兴趣、欲望和培养幼儿科学的精神。再次,科学内容选择应贴近幼儿生活;还有,教育活动过程要强调幼儿的交流和合作;最后,组织 幼儿开展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