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

绘画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兴趣,才有绘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是幼儿的绘画兴趣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培养才行。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如何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呢?

苏州彩香一村第二幼儿园  薛晓悦

绘画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他们不仅用语言,也常用艺术的手段,用自己的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绘画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兴趣,才有绘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是幼儿的绘画兴趣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培养才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加注意便不难发现,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种场合自发的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当中,这往往是幼儿最投入、最快乐的时候。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如何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呢?

一、创设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我们班级晨间区域活动的美术区,成为了幼儿写写画画的平台,他们可以随时到那里作画。有了这种氛围,幼儿随时随地观察美、欣赏美,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我们还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和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如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想象力,引起幼儿作画兴趣,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在玩画中找到乐趣,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二、给予幼儿启发点拨,促进自主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当学习活动出现困惑时,幼儿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师要经常观察了解,掌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发现其特点,找出差别,因人施教。另外,幼儿练习时,要随时辅导,辅导时态度要亲切,“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而是要注重启发式,要充分定幼儿的点滴进步,增强幼儿作画的信心,鼓励幼儿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

三、让幼儿自由想像、大胆创作,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美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表现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态度的特殊形式。幼儿的想象源自现实生活,是美好愿望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夸张地捏造与幼儿经验脱离的空洞世界。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要激发幼儿画画活动中的主动创作能力。以往的绘画课只注重教学效果,幼儿绘画多以命题画为主,教师怎么教,幼儿就怎样画,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长期以来,不仅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更可能会扼杀幼儿表现出来的艺术天赋。因此,教师在命题画活动中,要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若发现有幼儿更感兴趣的内容,就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大胆自由地创作,如:在画“美丽的树叶”时,我让幼儿在树叶上大胆地想像、创作,添画成小孔雀、小公鸡、小花等。也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像,大胆创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幼儿的绘画积极性。运用多种绘画形式、绘画工具,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也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在美术活动中,通常使用的绘画工具都是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绘画形式单一,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因此,应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如手指画、印章画、吹画、粉笔画、水画墨等,这些作画形式幼儿易学、色彩鲜艳、效果好,能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美术活动时,必须采用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把画、折、剪、粘贴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多姿多彩。例如:在“画果树”这一绘画教学中,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用不同的画法、不同的工具来画,采用撕、剪、贴的方法来画果树,幼儿不但剪贴出各种各样的果树,并在果树上点画果实,周围可添画上了太阳、小草、小花等,形式多样,画面丰富多彩的。这样,幼儿更容易对绘画产生兴趣。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一颗求异创造、理解关爱的心,还要正确处理好美术活动中想象和幻想的关系,把握尺度,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联系在一起,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幼儿想象的乐趣。

四、多鼓励,少批评,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幼儿需要鼓励和赞赏,当他们作出一幅画时,教师要适时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树立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一次美术课上,我请小朋友画《春天真美丽》,当大家在都聚精会神画画时,我发现第三组小朋友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我轻轻的走过去,只见袁文倩抢着告诉我:“老师,胡含婧什么也不会画,画得乱七八糟。”胡含婧连忙用手捂住画纸,孩子的心灵是多么脆弱,我既不能很虚假地去表扬“你画得不错!”也不能完全否定她的作品,我便说:“她画画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了,如果能再画上一些春天的花朵,小草一定会很好看的啊。”胡含婧想了之后,点了点头,又继续画了起来。待活动结束时,我发现胡含婧的画纸上果然多出了许多小花,我会心的笑了。我想: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细微的进步,并用语言、动作对他的进步表示肯定,让孩子在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把单独的个体融入到整个集体之中,在一个班集体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探索去发现,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我们要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鼓励幼儿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并且也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让幼儿运用绘画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和对事务的认识理解,使他们的情感通过这种正当的、积极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绘画活动。让绘画活动给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带来美的体验、美的感受,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开启孩子们的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和谐的健康成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