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对话:师幼交往的新视角

由此可见,潜对话正是源于幼儿年龄小、不善表达的不足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师幼交往形式。而潜对话正是让教师与幼儿在这种无声的交流中,到达彼此的世界,接纳彼此的思想,升华二者的关系。

导读:潜对话作为对话活动的一个子概念,形式上虽然是一种“独白”,但作为一种精神发展的构成,不是某些人之间一问一答的具体行为或期待。它是两个以上和更大的社会群体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是连接人性和社会群体之间的链条,是人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由之路。

现代幼儿教育中,我们提倡教师与幼儿交往时要遵循民主、平等、对话的原则,这些观念已被大家熟悉、认可并接受。殊不知,在对话中我们仍然有一种对话方式不可忽视,那就是潜对话。潜对话,顾名思义是指没有通过口头而是通过文本从而借助心灵进行交流的一种对话形式。从总的目的和价值出发,潜对话与一般对话没有任何区别,但就其所指的对象而言,潜对话一般没有任何具体对象,它可能是某种意识、某种观念或者一段历史,而代表这种历史或观念的有可能是语境中的自我。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观察到不是每名幼儿都有机会与教师进行交流,而在幼儿的心中却都存在一个鲜活的世界。幼儿由于受入园前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体本来就具有较大的差异,入园后,又因为性格、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与同伴相处能力和教师喜爱程度的不同,在教师眼中渐渐形成了“讨人喜欢的”、“调皮的”、“可有可无的”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教师与他们交往互动的频率较高,后两种在教师心中地位不高,所以教师大部分是凭借幼儿外在表现来对幼儿进行评介,而在幼儿心中到底有怎样的想法教师其实并不清楚。即使有各种各样先进理念的指导,仍无法发挥作用、改善关系。无形中加大了教师与幼儿的心理差距,使教师与幼儿心灵世界不能相互交融,更不用说相互的敞开接纳了。

所以,我们提出潜对话这一概念,是有价值的。在这里,重点谈谈幼儿潜对话的文本表现方式——主要是其美术作品。在现实中有的幼儿内向不爱说话,或者有的幼儿调皮、令老师头疼。但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往往在画画时表现得特别专注,而且从上交的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看见其思想中的创造性。因此可以说,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打开了另一扇门。笔者观察到,现在的幼儿园正常的美术活动中教育目标很明确,就是让幼儿学会画老师规定的事物,但往往幼儿画出的结果让老师赞叹和惊讶,“原来这孩子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孤僻、内向”,“原来这‘小猴子’还挺会想象的”,“原来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而这正是教师与幼儿进行的一种潜对话。由此可见,潜对话正是源于幼儿年龄小、不善表达的不足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师幼交往形式。在这种对话中,教师与幼儿不面对面直接交流,而是教师通过观看幼儿的作品去感悟,这样也会渐渐改变教师对部分幼儿不正确的看法。其中,笔者认为应关注幼儿平时独创的美术作品。如在区角活动中,部分孩子喜欢选择美术角,在这里画画没有老师的要求与苛刻,幼儿可以任意发挥,所以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但通常情况下,教师对这类活动后的作品关注不多,所以相对来说也失去了很多与幼儿进行潜对话的机会。

潜对话作为对话活动的一个子概念,形式上虽然是一种“独白”,但作为一种精神发展的构成,不是某些人之间一问一答的具体行为或期待。它是两个以上和更大的社会群体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是连接人性和社会群体之间的链条,是人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由之路。幼儿借助美术作品的“独白”,只有教师善于观察、细心体会才能读懂。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说过,“要尊重他,就必须先了解他。关怀和责任如不在关于其个性的知识的指导下进行,那是盲目的。”教师要了解幼儿,才能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而潜对话正是让教师与幼儿在这种无声的交流中,到达彼此的世界,接纳彼此的思想,升华二者的关系。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高媛媛

上一篇:世界最高的教堂
下一篇:全球最长的曲子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