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课题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从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来阐述,以求对当前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有更深入的认识。“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是正在我国进行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之一。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学习。

泰兴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于岚

摘要:“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价值,主要在幼儿教育阶段针对学前儿童进行试验,开展的主题都是科学领域方面的,有实验探索活动“溶解”“影子”“磁铁”“水的沉浮”“风车”等,还有科学观察活动“小鸭喜欢吃什么”“小鱼生活在那里”“蒲桃树的生长变化”等等。让幼儿深入了解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发现其中的奥妙,构建科学知识体系。本文从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来阐述,以求对当前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有更深入的认识。

“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科学教育实验是正在我国进行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之一。它是在吸取美国和法国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基础上,经韦钰院士发起和积极倡导,由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于2001年5月共同发起的。它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发展,从小培养我国儿童的科学素养。它又是如何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呢?

一,它犹如游戏活动一样在幼儿发展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幼儿放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学前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做中学”具有以下基本原则:

1.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儿童间的差异。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不论他(她)是男孩还是女孩、有无残疾、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不论他(她)是什么民族、住在什么地区,都应平等地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

2.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其探究热情不亚于科学家,我们要给予精心呵护和大力培植,使它们得以保持和发展。我们要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有进取心,乐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他们未来能适应社会,幸福地生活打好基础。

3.教学案例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通过“做中学”科学教育,学生并不是得到随意的,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科学教育标准,灵活多样地开发与设计突出本土化并体现地方特色的案例。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我们应从孩子们身边选择易于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物品,作为他们的操作材料。

4.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孩子们提供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内容和有适宜结构的材料;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动手解决问题;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铺路搭桥,促进他们亲历发现过程;指导孩子们学会使用科学探究记录本,记录探究过程和所得出的结论,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发展他们的交往和表达能力。

6.采用激励性评价。我们的评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注重孩子们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重视探究的过程。我们要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更要关注孩子在探究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的见解、能设法解决问题、能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和交流。

7.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进行科学教育。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已取得较高的成就,在公众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他们有科学实践的体验,通常有开拓和敏锐的眼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家的参与将为科学教育的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家及科学工作者以其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和学识与教育界人士合作,成为教育理念的变革和课程设计,以及支“做中学”实践的重要力量。

8.充分动员社区和家庭的力量,支持科学教育。各地现有的自然科学场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都是科学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我们提倡这些资源向孩子们开放,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场所和设备支持。

“做中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方法发展上来说是一个新的飞跃。它跟游戏一样,深受幼儿的喜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又是必不可少的,让幼儿在玩中做,做中玩。

二,做中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1,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引发探究兴趣。

育星老资料网——幼儿教师之家(WWW.GZ61.COM)版权所有在“做中学”中,提出疑问正是活动展开的开始,有了疑问才有了学习探究的兴趣,有了疑问,才产生了想要寻求答案的愿望。学龄前儿童生性好疑,好问,他们对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充满了好奇。“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下山?”。在以往,这些问题总会被一笑置之,或直说“等你们长大了就知道了”。但在“做中学”中我们允许鼓励孩子们问,并为孩子们创设了发挥想象,自主探索学习的安全的心理环境。如:当孩子们问“花儿为什么生长在土里,它也能生长在沙里,石头里吗?”我没否定也没肯定,只是引导孩子们去做实验,并协助孩子准备材料,引发了幼儿主动的学习探究兴趣。

育星老资料网——幼儿教师之家(WWW.GZ61.COM)版权所有2,让幼儿亲历探索发现过程,验证自己的假设。

育星老资料网——幼儿教师之家(WWW.GZ61.COM)版权所有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应有意识的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幼儿有意识的运用视觉、嗅觉、触摸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去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属性,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科学实验“给鱼缸换水”中,幼儿想了很多办法:有的用针筒把水吸出来,有的用杯子把水舀出来,有的用海棉析出来有的幼儿还用泡沫板看看能不能把水吸出来……幼儿尝试了好多办法,虽然有的方法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失败的,但我没有马上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假设是对是错。如有一个幼儿刚开始用一个四周有一些小洞的小盆舀水,结果水洒了一地。如果是以往,操作到这里一定结束了,因为预测失败。但是现在,我则鼓励幼儿继续思考,探究,因为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什么。于是又一次进行尝试,他找来了塑料袋套在小盆上解决了洒水的问题,虽然不是最佳的方法,但他成功的用事实证明了他的想法没有错,他用他的实践证明了他的想法。

育星老资料网——幼儿教师之家(WWW.GZ61.COM)版权所有从这过程中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会带着问题进行研究,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假设和验证中,孩子的思维不断的发展,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也随之养成。

育星老资料网——幼儿教师之家(WWW.GZ61.COM)版权所有3,引发幼儿动手动脑,自己构建新知识。

育星老资料网——幼儿教师之家(WWW.GZ61.COM)版权所有在以往的活动中,老师更多的关注的是:孩子观察到了什么,是否发现了问题?这只算是浅层次的发现。“做中学”的理念则认为,老师应该把孩子的研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鼓励孩子在积累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思考、推理等一系列过程,将感性经验提升到孩子易懂的科学道理上,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建构知识。

育星老资料网——幼儿教师之家(WWW.GZ61.COM)版权所有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一个小朋友突然问我:“太阳怎么只能照在门这边,不照到(对面)窗那里?”按照以往,我也许会很干脆的告诉幼儿:“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太阳只能射到这里。”但这么复杂的科学原理,对于小年龄的他们会懂吗?这时,“做中学”给了我灵感。我设计了《它们能通过管子吗?》活动,我用几根管子折弯,让孩子们预测铅笔、手电筒射出的光、打气筒打出的气、一头系有重物的绳子四种物质能否从弯道中通过。20位幼儿中有16位幼儿预测光能从弯道中通过,经过实验验证,他们发现光和铅笔都不能通过。接着我又拿出一根长长的直管让孩子们尝试,结果光和铅笔都通过了……最后孩子们自己总结出:“光和铅笔一样是直的。”接着在我一步步的引导下,6岁的孩子解释了自己先前困惑的问题:“光是直的,要能拐弯才会照到窗”、“光直的照下来,正好照到门这里。”就这样,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让孩子使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构建了有关“光”的知识,同时也拉近了孩子和科学的距离。

育星老资料网——幼儿教师之家(WWW.GZ61.COM)版权所4,培养了幼儿创造性的思维

(1)、收集、提供丰富、多样性的材料,激发其兴趣,教育家布鲁娜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科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孩子对你所提供的材料感兴趣了,他(她)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如在:“什么样的纸可以制作风车”的“做中学”科学实验活动中,我首先让家长在家教会幼儿用一种材料制作一种类型的风车,然后让他们引导幼儿一同探讨“除了这种纸,还有什么纸可以制作风车。”再请他们把讨论的结果及收集到的材料带来园试验。如:卡纸、面巾纸、滑光纸、报纸、粗面纸、礼物纸等等。

(2)创设宽松氛围,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培养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环境是陶冶幼儿心灵、启迪幼儿智慧、促进幼儿发展的无声教材。在活动中,我尽量与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尽量让孩子感觉到安全、自在。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我们只有不断的肯定他们,才可能极大地刺激其创造欲望,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将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到一个清醒的意识水平上。为他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

(3)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培养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做中学”科学实验活动中,我们还注重对孩子的启发引导。“做中学”的精神告诉我们,不能轻易对孩子说“你错了”,“你这样不行”等等。这样,我们会把我们未来的小科学家摧毁在萌芽中,扼杀在摇篮里。我们应该是积极的给予鼓励。

(4)科学合理的评价幼儿,培养、推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挥。

“好表现、喜表扬”是孩子的特点,做为教育者,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孩子的天性,及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评价,使之不骄、不卑。在“做中学”实验活动中,我们特别提倡让孩子“手、眼、口一致,也就是说不但要孩子学会操作,还要学会表达。这就难免有做错说错行为,这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而是诱导孩子应该如何“逆境而上”,让他们知道错了也不要紧,可以“重头再来”。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让他们知道总会成功的。

5:增长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

教师通过尝试模仿,实验创造,反思总结,对科学及其性质,对儿童及其科学学习的特点,对教师的作用及其引导策略等都有了新的认识,教师的科学素养不断得到提高,教师科学教育得观念及其教学行为发生了积极得变化,教师的创造性被激活,课堂教学充满升级。

总之,“做中学”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效果上,它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价值。同时,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为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良好时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做中学”科学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在观念上做了重要的铺垫。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比以往更突出了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