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放型生活教育

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进行了开放式幼儿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实现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内容的开放,活动形式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为幼儿的生活而教育,彼此进行着心灵、情感、智慧的对话,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并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实效,促进家庭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和重视。

随着科学、经济和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中国迎来了申博、申奥的成功,在这令人振奋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教育在审视了以往的历程后,把教育定位在“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上”,突出教育的人性化,实现“开放、互动、整合”的教育。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进行了开放式幼儿生活教育的实践研究,实现教育观念的开放,教育内容的开放,活动形式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为幼儿的生活而教育,彼此进行着心灵、情感、智慧的对话,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并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实效,促进家庭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和重视。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后现代主义学前教育哲学认为,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从生命的一开始就能自己构建或与他人构建知识、人格和文化,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开放型生活教育本着这一哲学理论及“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幼儿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有思想、有情感、活生生的人,有自己兴趣与需要的人,在教育过程中,认为儿童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应该能与成人分享权利。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又是在师幼关系中展开、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聆听童声懂得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关系,尊重关心幼儿,关注幼儿的非常时刻,追随幼儿的发展需要,在与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亲密、可信赖、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以智慧、情感、完整人格启迪幼儿,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地位,我平时重视对幼儿的关注,把幼儿童真的言行视为内心情感的,因而使我发现了他们许多探究的兴趣点,如在自由活动中,我听见孩子们问“螺蛳有眼睛吗?”,在区角活动中听见他们围住动物角在议论动物朋友的脚,在户外活动中看见孩子们蹲在花坛边玩西瓜虫等等,由此我便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展了以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动物的眼睛”、“动物的脚”、“会飞的虫和会爬的虫”等探究活动,为幼儿营造开放、和谐、温暖、宽松的环境,使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得到提升,从中获得许多收益和成功的喜悦,体验童年成长的幸福快乐。

二、凸现互动的人性化教育

20世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他的哲学中认为,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着生动、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是主体间的交往,这种观点意味着交往共同体中的每一方都是做为平等独立的主体而相互作用着,是人性化的交互作用。

(一)自我互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

开放型生活教育实施的就是人性化的教育,通过自我互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的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尊寻和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根据幼儿不同的学习生态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过程是真实的体验过程,真实的体验是指幼儿的学习和幼儿的生活不可分,是置身与现实情境中的人格化的学习。体验是幼儿观照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在体验中认识了客观事物、人和自身,知识具有个人性、过程性和体验性,因而我们所做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把课程题材原于经验之中”,正如施良方教授所说“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要允许学生学习,满足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在案例活动“帮小泥鳅找朋友”的开展过程中,我通过环境创设和与幼儿的平等对话,激起幼儿探究的强烈愿望,幼儿经过调动自己的感官,凭借自己独特之感受,寻找多种途径,找到了河里、海里、陆地上、天空中的许多动物朋友,取得了对动物的切身印象,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真正的知识,获得了成功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的情感体验。

我们不但要重视幼儿的自主性,更要重视宏观、微观背景中幼儿自主性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因为幼儿的学习同时是与物、与人、与自己建构意义的过程,在实践中我创建“抛锚式”的教学情景,即创设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真实问题情景并抛锚给幼儿,在幼儿间制造认知冲突,激起幼儿的自主探究,启发引导提问。在帮小泥鳅找朋友的时候,幼儿提出给它找小虾、小鸭、鲨鱼、海狮、小猫、小鸡等河里的、海里的和陆地上的朋友,这时我向幼儿抛出问题“它们住在一起吗?”、“它们能见到小泥鳅吗?”“能做小泥鳅的朋友吗?”幼儿接了我的“球”后产生了争议:有的说大鲨鱼很凶要吃掉小泥鳅的,有的说我在电视里看到海狮是海里的,不能和小泥鳅做朋友,有的说小鸡不能到水里去,会淹死的。我赞赏地倾听着孩子们童真的话语,没有急于替孩子出注意、想办法,而是给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与机会,耐心等待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以提问“那么这些动物朋友怎样才能见到小泥鳅,做它的朋友呢?”来激活幼儿的思维,幼儿们带着老师抛给他们的问题,去想、去寻找答案,有的说:“用魔法树呼的一下,把海洋里的海狮、海豹变到小泥鳅的身边。”有的说:“给不会游泳的小动物套个救生圈。”等,当有的幼儿说小鸡可以骑在小鸭的背上游过去时,有的幼儿马上提出异义,认为小鸭太小,小鸡会跌下水的,要骑在大白鹅、大乌龟身上,因为它们身体大。孩子们在以交流、分享为主的情景中产生了认知冲突,又促使幼儿解释、反省、调整、重构自己的概念,同时在民主、平等交流沟通的氛围中,学会考虑、接纳他人的主张和想法,即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合作、关爱。

(二)环境互动

学习环境对幼儿是致关重要的,幼儿可以在环境中通过活动进行经验的分享和认知的构建,因此,环境创设能激发他们互相交流、主动学习,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探索、学习的乐趣。

在探讨帮小泥鳅找朋友的时候,我创设开放、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交流。有的幼儿提出给它找小虾、小鸭、小金鱼等,而有的幼儿则提出给它找鲨鱼、海狮、企鹅、小猫、小狗、小鸡做朋友,由此我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寻找河里的朋友”、“寻找海里的朋友”和“寻找陆地上的朋友”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在增长了见识的同时体验到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快乐。我又在活动室里增设了“小泥鳅找朋友”专栏,幼儿看到专栏里孤独的小泥鳅,就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拿起笔,涂画出各种动物围在小泥鳅周围。翻阅画报、图书,剪下动物图象。让爸爸妈妈从网上下载动物资料,到动物园、海洋馆等地拍下动物照片贴入专栏里,还积极主动地收集了彩纸、碎布、旧挂历纸、绒线、各种瓶盖子等材料,和我一起撕贴、涂画、拼搭成各种动物形象,送到小泥鳅的身边。在环境的作用下,幼儿至始至终全身心地投入到有真正意义和价值的学习之中,情感和认知需求得到了满足。

在开放型生活教育中,随着教育的要求有个别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教育活动的生动、活泼、多样的教育形式。幼儿以独特的个体构建、独特的思维形式与环境材料进行着独特的对话,在自主操作、自主探索、自主构建中形成个体经验,在小组学习中把个人构建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并根据他人的回应进行个人经验重构,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进一步重温、分享、交流、证实,完成对客观事物经验的提升。

三、挖掘有效的家长资源

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各自丰富文化背景,教师善于发现家长资源的潜力,挖掘家长资源,可以非常有效地拓宽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面,使教育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同时,引起家长对教育孩子的重视。

在我园即将开展开放型生活案例活动中,根据家长的职业、特长等情况,建立了一份家长档案。还在家长会上,把开展开放型生活案例活动的前提和意义向家长作了宣传,和他们达成共识。我们还在家园联系栏里,把孩子们的近期兴趣热点和阶段目标告知家长,并指导他们正确引导孩子的方法。还通过交谈、电话、家园通讯录、E-mail等多种形式,及时交流幼儿发展情况,取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在我班由孩子们生成和老师预设的有关“我们的动物朋友”的一系列活动中就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中做报社编辑的家长,从自己报社资料库里收集了种类各异的动物资料给我们送来;有爱好摄影的家长,给我们拍来了姿态迥异的海洋动物照片;有在外资公司供职、英语相当棒的家长送来了全英文版的“地球上的动物”DVD碟片并在孩子们观看时为孩子们作同步讲解,有做公司文员的家长,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海陆空”各类动物生活习性和与人类关系的科常资料;有的家长把家中饲养的小动物和动物玩具送到幼儿园来让孩子们在玩中亲近小动物,对它们有个感性认识,还因此引发了孩子们许多探索热点,就连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在家戴上老花镜为孙子孙女剪下报刊上的动物表演马戏的图片,塞进他们的小口袋带到幼儿园来。家长的积极支持,丰富和充实了教育的内容,极大地开阔了幼儿的眼界。挖掘家长资源,还能使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注重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带他们去动物园、自然博物馆、海洋世界等地参观,花费相当的时间引导孩子观察,启发孩子思考,回答孩子提问,使孩子获得多方位多层面的发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