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七连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成功的幼儿教育模式中,环境的作用在不断地被强调。以曙光幼儿园环境为例谈谈“本真"理念下幼儿园户外环境打造的探索与实践。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七连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成功的幼儿教育模式中,环境的作用在不断地被强调。以曙光幼儿园环境为例谈谈“本真"理念下幼儿园户外环境打造的探索与实践。

一、“本真教育,快乐童年”办园理念的形成

幼儿园规划的核心是定位问题,独立清醒的价值定位,反映办学具有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回想起公招面试时老师的追问“如果给你一所幼儿园,你的办园理念是什么?”这正是我作为幼教人一直以来的心灵叩问,《窗边的小豆豆》里校长先生的“巴学园”是我的向往;被称为最中国的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先生倡导的“诗性教育”令我感动。“本真教育,快乐童年”是我的回答。虽然前方的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不忘做专业幼教人的初心。

“本真”即事物的原生状态、真实情况和本来面目。“本真教育”即最真实的教育,不作秀、不急功近利、不违背幼儿的发展规律。“本真教育”需要“本真的环境、本真的课程、本真的管理”去推进实施。两年来,我们坚持理念,梳理思路,“健康园、快乐园、创意园、生态园”的办园愿景逐渐清晰,园风中的团结、进取、仁爱是幼儿教师这个团队应有的一种基调和素养,但是务实、创新、尚美这是我所倾向的团队应有的追求。

二、“操场”环境的构想与初探

“本真”环境就是利用各种真实的环境要素以及诸要素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在诸多物质环境创设中,瑞吉欧幼儿教育机构、华德福学前教育机构及欧洲“森林幼儿园"颇有特色,基本上体现了当前国外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和利用的主流思想——以幼儿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追求自然朴实的环境创设风格。

而对于我们幼儿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赋予“操场”新的概念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幼儿园应该像鲁迅先生的“百草屋”。可在人们传统的概念里“户外环境”就是一个“操场”,但我认为作为幼儿园的“操场”应具有以下功能:

1.是大型集会活动的场所。

2.适合全园幼儿运动、游戏的乐园。

3.是观察自然生命、四季更替的浓缩花园。

4.是教室场地的一个延伸。

5.是课程生成的一个活教材。

(二)围绕理念“变废为宝”打造环境

在山野之中我们提出“向大自然要材料”的环境打造口号,运用本真的理念,拒绝虚浮、因地制宜,对修建时保留的木头、老水井、卵石等资源材料进行二次利用。

水环境:古人云“水乃生命之源。”在传承与创新中我们做到——水乃课程之源。两口老水井,古朴、自然,水如何为教育所用,结合科学的知识,水风车、水井轱辘、手压水井、叠水池、循环水、工具引水等多种水的运用。幼儿在探索玩水的过程中对传统取水、水的流动、水的变化、水的沉浮有了更直观的生活体验。

木环境:变废更体现在我园对木头的再次利用。木头加工的鳄鱼、大象等简易“火车”;种上吊兰的木花槽;角落里枯树根上长出的蘑菇、木耳;大小木桩变成区角的餐桌、凳子、涂鸦磨具;香樟木加工成户外区域标志牌、吉祥小兔等。木头的再次利用,让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灵动的气息。


石环境:石头是幼儿的玩具也是幼儿的学习材料。将大自然馈赠的石头运用于幼儿园是曙光幼儿园的一大特点。藏在幼儿园每一个角落里的卵石是幼儿们的画作;闲置空地的备色雨花石、瓜米石、磨盘石、碎石铺就成为幼儿探索的感知区;珊瑚树下幼儿们散步、休憩时摆弄图案的石头区;石缸子组合的循环水;各种石材、形状的水槽系列兼具了实用性、艺术性、可变性、教育性等特点,玩耍中的学习、无意中的感知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户外功能区域的整合与丰富

“本真教育”需要本真的育人环境,我们将户外区域是否具有育人功能作为其价值衡量和存在的标准。为此,我们对户外环境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功能优化,力争做到“变好看的幼儿园为好玩的幼儿园”。

(一)材质丰富的地面。“能否让特定年龄阶段的幼儿获得经验”是衡量材料价值的标准。曙光幼儿园的地面是丰富的:柔软的青草地,古朴的青石路,粗糙的碎石地,大小不一的卵石带,弯弯曲曲的栈道,光秃秃的土坡等。幼儿园拥有材质丰富的地面给了幼儿时时体验的机会和可能。    .

(二)种类繁多的植物。“大自然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部百科全书。”幼儿园拥有植物近100类足以让幼儿去阅读:12类果树,乔灌木35类,花卉类23类,药材10类,不知名的野草20多类。果树和乔木兼具了观赏与遮阴功能,药草丰富园内的角落,时令花卉点缀着简朴的老围墙。曙光幼儿园里真正做到了四季有花香、四季有果香。

(三)功能合理的户外功能区。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户外环境与课程五大领域的整合,让其成为室内环境的补充,成为园本课程开发的基地。幼儿园户外拥有相对独立的运动区、种植区、沙水区、美工区、角色区等,将各领域的材料丰富其中,将幼儿休憩、补给时用的水杯架、长条凳、遮阳伞、洗手槽配套其中,同时做到了每个区域都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四、户外环境与课程的结合

(一)变有限资源为无限可能

再大的幼儿园,场地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在环境打造时必须合理留白。蜿蜒的小溪是幼儿们喂养小鱼、小蝌蚪、水生植物的地方,也是夏天幼儿们玩水、捉鱼虾、研究沉浮、冬天探索各种材料过河的地方。幼儿园的沙池既能变成戏水池又可以变成土木工程试验地。其功能的最大化和多变是曙光环境打造中的一大亮点。

(二)变户外环境为园本特色活动生长点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态资源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春花烂漫的3月幼儿园举行的种植赏花节,全园师幼给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播种了春的希望;毕业季的6月全园互动的趣味亲子游园活动,动用了幼儿园的每一块土地;中秋前后举办的瓜果节,充满了收获、感动与喜悦;岁末的12月举办的亲子蔬菜运动会,园内丰收的蔬菜作为特别的奖品,让教育富有了诗意。这也是来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的“本真”教育理念的内化。

户外环境与课程的整合,课程对户外环境的支撑,让我们看到更大的惊喜:幼儿们身体变得更加的结实,宽阔的户外环境足以让精力旺盛的幼儿发泄,性格孤僻的问题幼儿变开朗了;他们习得了良好的收拾整理、与人协作、大胆交流、不怕困难等习惯。这些东西的获得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定了基础和可能。同时,家长们不再要求老师教写字、做计算了,甚至还有家长在周边租房陪读。教师们也变得平和了,连保育员茶余饭后都会讲班里幼儿发生的趣事,屡禁不止呵斥幼儿的现象也消失了。科学的户外场地既是对幼儿精神的抚慰更是智力的开发和良好品格培养的陕乐营!这也许是偶然,但也许是环境给这里的幼儿耳濡目染滋养的必然。

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教育资源,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