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字化区域环境 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为此,我们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最大化地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最大化地实现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任务,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评价,从而使活动区游戏成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更具有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

创设数字化区域环境 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当下,活动区作为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很多幼儿园研究的重心。而师生比一直是活动区观察和指导的难点。就如话题中所言,教师少,幼儿人数多,区域数量多,教师不能逐一了解每个区域中幼儿的活动情况、个性化需求及发展情况,从而无法给予幼儿针对性、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

为此,我们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最大化地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最大化地实现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任务,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评价,从而使活动区游戏成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更具有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

一、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我们首要解决能够满足幼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问题。要实现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那么我们必须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内容。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应用程序,它们不仅有动画的操作演示,且有对应的每一步骤的配音说明,幼儿可以自己根据它展开自主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精选出适合幼儿自主学习的APP程序,下载在各个区域的移动终端上。

为了结合课程主题,我们还在各个区域的数字化设备——iPad或触摸一体机上,同步投放与集体活动相应的视频资源和介绍。一方面,将教师在集体活动中的学习内容继续呈现在区域中,满足那些没有掌握或依然有兴趣期望继续再次学习的幼儿;另一方面提供集体活动中,限于时间没法丰富、拓展的课程内容,满足那些想进一步探索和拓展课程内容的幼儿。

在各个区域中,我们还围绕幼儿本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提供相应的APP程序和视频资源。

如大班幼儿对于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教师就在阅读区专门提供iPad,下载介绍有天文、地理、动物等百科知识资源的电子书。由于每一个内容都有配音介绍或动画演示,幼儿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视

频中找到自己期望的答案,解决自己的需求。

二、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我们通过数字化设备的提供增加了幼儿学习方式的选择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需求,选择与自己当下水平相匹配的学习方式,解决自己面临的学习问题。

线上线下学习结合。一方面,我们“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重视通过虚拟情境来帮助幼儿解决实际生活中不能理解或不能实现的直观操作的障碍,发挥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增加幼儿学习体验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如,大班接水管活动,教师先让幼儿用各种直管和两通、三通、四通等管件来尝试接通不同路线,完成搭接水管路线的活动,通过自己操作实物来获取直接体验,初步理解接水管的目的。在实体管件的搭建过程中,幼儿感受不到两通、三通、四通的作用,体验不到管件若不封口会漏水,或各个通路上根本就无法通水,幼儿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将每一个通路都要保持封闭,要根据路线个数来使用相应的通路。

教师就选择了线上的接水管游戏和水管工人游戏,通过线上的虚拟游戏让幼儿感受到了接通后水就会流下来,线上游戏解决了实体操作无法给与幼儿真正体验的问题,帮助幼儿透彻地理解了“三通、四通、两通”的作用,理解主管道和分管道的关系,理解分管道的个数与连接件通头数的关系,体验到水管的连接是为了将水源接到每一条路线上的每一户人家。这还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实体玩具的兴趣,在线下实体操作时能更有效、有目的地使用各种管件。

纸质阅读与多媒体阅读结合。我们在每个区尤其是阅读区不仅提供图书,还提供了与图书配套的录音故事和电子图书,幼儿可以选择听看图书,可以只听故事录音,可以选择阅读电子书,也可以选择只读纸质图书等多种学习方式。


如,在小班语言区,提供耳机和音频播放器,幼儿可以选择听故事、边听故事边看图书;提供iPad视频,幼儿可以选择看电子图书;书架上还提供和播放器、电子书匹配的纸质书,也有适合小班幼儿独立阅读的纸质书。教师提供多媒体阅读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能够自主阅读和喜爱读书,从而达到会自己阅读图书的目的。因为小班幼儿自己阅读的能力较弱,希望他人给自己讲故事,iPad和播放器起到的就是陪伴和激发兴趣的作用,并在幼儿自己阅读纸质书的过程中起到支架的作用。当熟悉故事内容后,幼儿就会主动去阅读纸质图书。

动态视频与纸质步骤图结合。在美工区,我们不仅提供了各类折纸步骤的图纸,还提供了幼儿学习折纸的视频。能力强的幼儿自己看步骤图学习折纸,而对于那些空间想象能力和心理旋转能力较弱的幼儿,由于看不懂平面的步骤图或对于图形平移、旋转、空间的翻转、变形等方法不理解时,大都选择看视频,通过视频中的动态演示和同步解说,弥补空间想象和空间表征能力的不足。

三、自主探索

我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支架,解决在没有教师的情境下,幼儿自己展开探索的问题。

制作微课。我们围绕幼儿在各区域活动内容中可能遇到的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及兴趣点来开发系列化微课,同时根据各领域本年龄段的学习内容按照一个个知识点进行拆分,制成单个知识点的微型课程下载在各区域的iPad中,便于幼儿在进入每个区域活动时都能找到支撑自己自主学习的工具,进行探索学习。

如,在中班健康区,我们围绕中班幼儿喜爱和能够制作的食品,制作了爆米花、蛋糕等烹饪微课。幼儿自己选择相对应的微课,学习制作方法和步骤;在大班美术区,制作了围巾、帽子编制系列的微课;在小班美术区,制作了泥工水果系列微课。微课解决了幼儿自己探索学习的需求。

提供PPT菜单。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幼儿水平能力及兴趣点,选择优秀的视频资源做成PPT菜单,并将这些视频进行逐个链接,幼儿只要点开相应的链接即可进行学习。这些菜单图标均对应这些学习材料的实际形状,便于幼儿快速找到链接。

同时,教师还将一些集体学习中的单个学习材料制成单个PPT,将此学习材料中的难点用截图、视频片段或逐个分解的方式进行链接,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难点选择某个点展开反复学习。

如,幼儿学习过幼儿版的律动《小苹果》后,教师在iPad上下载了不同风格和难度的《小苹果》舞蹈视频。在成年男性版《小苹果》舞蹈中,教师将此视频制成正面跳、背面跳、慢速讲解,并将舞蹈分解为每一个动作的片段进行链接,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自主学习。一般,幼儿采取先反复看慢速讲解,然后对着自己学不会的难点动作反复进行探索。这样,数字化设备成为幼儿个性化自主探索的有用支架。

四、自主评价


由于iPad操作便利,拍摄对焦的界面大,有利于幼儿自己拍摄。我们设置好定时自我拍摄,幼儿可以将自己和自己的学习成果(包括绘画作品、手工制作成果等)同时拍下。为此,我们为每个班都提供了一个iPad,专门用于幼儿及时拍下自己的学习作品进行影像记录。幼儿用iPad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更清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也起到自我鼓励的作用,不断地激发出成就感。

另一方面,ipad影像能帮助教师了解全体幼儿在每个区域中的学习情况,解决了教师在各区域巡回指导过程中不能够全面了解的障碍和困惑,也解决了幼儿语言描述能力或表征能力不足的障碍。同时,影像记录生动、直观,便于教师及时有效地获取幼儿在各个区域学习中的真实信息,了解到每~位幼儿玩了什么区、玩了什么内容、玩的情况怎么样,更为

准确、全面地掌握幼儿的个体学习状况,便于反馈和调整。教师既可以了解全体幼儿的学习状况,组织相应的集体教学或分组教学,又可以对个别幼儿进行针对性和差异性的指导。

五、自我管理

明确使用iPad等数字化设备的规则。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展开使用规则的讨论,让他们明确使用iPad的规则,从而自主地遵守,实现自主管理。

教师们主要从两个维度与幼儿共商规则:从保障幼儿健康的角度,合理地控制好幼儿使用iPad的时间和次数,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幼儿每天连续使用iPad只能1次,且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连续使用的时间长度也不同;从安全使用的角度,明确使用的方法,比如轻拿轻放、不触碰插头等。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内化规则,执行规则,学会自我调控,有节制地使用iPad等电子产品。

教师不仅要和幼儿一起讨论规则内容,更要讨论规则的执行。比如,怎么样表征这些规则,用什么方法将这些规则让大家都能记住,忘记时怎么提醒。在讨论规则表征的过程中,

教师进一步帮助幼儿明确、记忆了规则,同时,将规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班级显著位置,利于提醒幼儿记住、执行规则。尤其是在规则建立初期容易遗忘时,幼儿自己通过阅读规则,明确规则,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

同时,教师为了帮助幼儿坚持做到每天每次在规定时间内玩一次,采用记录与插牌、内置计时器等方法来帮助幼儿控制时间。如,教师在iPad上设置计时器,幼儿在使用iPad前的首要步骤是先打开内置计时器,到时间后,内置计时器就提醒幼儿时间到了。这样帮助每位幼儿自己管理使用iPad的时间。

增加iPad管理员。iPad等移动终端每次使用后的收放任务,特别是充电工作,谁来做呢?在大班,一次由于教师的失误,幼儿使用时发现iPad没有电,开始讨论:谁来给iPad充电?小朋友怎么做才安全?什么时间充电?经过讨论,幼儿决定轮流担任iPad管理员,负责将每天使用过的iPad收放进固定的位置,并要检查数量是否齐全,明确每个区域有几个,班级一共有多少台,在收放过程中逐一检查是否有电,若没有电要负责充电,保障每天使用时都有电。

同时,教师不仅和幼儿一起讨论明确安全充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而且教师为了保障幼儿的安全,避免幼儿接触插座,减少充电工作的复杂性及不安全性,创造性地制作了安全充电盒。教师将多相插座装进一个盒子里,在盒子上打上几个小洞,将数据线穿出来,幼儿操作时只要将数据线直接连接上即可充电。

总之,我们将数字化设备运用在幼儿活动区,不仅解决了师生比的客观障碍,保障了大班额中的幼儿能及时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创意和成果,及时获得有针对性的反馈、支持和指导,而且增加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另外,我们还帮助幼儿建立iPad等数字化设备是学习工具的概念,既能玩游戏,还能有效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