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几点尝试

新《纲要》中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自然界生物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而作为一所处于偏远乡镇的农村幼儿园,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应该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摘要】环境保护教育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同时作为基础教育的需要,又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需要。新《纲要》中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自然界生物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所以,在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势在必行。而作为一所处于偏远乡镇的农村幼儿园,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应该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关键字】农村  环保  因地制宜

在1990年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就曾指出:“中学生及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有关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面临着环境所带来的沉重挑战,不仅是城市,农村的环境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教育成为了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教育者有职责有效利用家乡资源,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周围环境的情感,并提供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真正做到让环保理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所以,我认为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法:

一、让周边环境资源成为我们教育的场所

农村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周边环境资源,农村的自然环境中,幼儿能在自主探索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农村有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有着绚丽多彩的花儿,有着绿茵茵的草地,有着到处歌唱的小鸟,有还丰富的农作物,随季节不同而变换,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多带领幼儿去田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并在亲自探索中了解发现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种既感知了生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也培养了孩子们初步的环保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农场,看一看农民怎样喂养小动物和种植瓜果蔬菜,幼儿在观察的同时,就会萌发一种保护环境资源的情感。不仅如此,农村的田野是一片天然园地,幼儿可以在这片天然园地里观察到许多奇妙的现象,如蜘蛛吐丝知网、蚂蚁搬运食物等。这些真实丰富的资料,让孩子们在感叹自然神奇的同时,萌发出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结合身边事物开展主题活动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有些词汇经常出现在环保教育中,如“白色污染”、“大气污染”、“酸雨”、“可怕的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节约用水”等,可是这些书面性、概念性较强的词汇孩子们很难去领会。作为一名教育者应灵活运用身边资源,从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幼儿从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的去接受教育,使孩子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为自觉的环保行为。如:孩子们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的菜市场,现在已经是垃圾满天飞,臭气远扬。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课题,与幼儿展开详细的讨论,因其真实性、亲历性,幼儿了解到垃圾对环境、生物造成的危害,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如农村在农忙结束的时候,会把大量的秸秆在田地里直接燃烧掉,产生的黑烟就会对大气造成污染,通过秸秆焚烧这件事教师就可以对幼儿进行大气环保教育。也可以带孩子到附近的工厂、工地、马路走一走,让孩子们听听喧闹的汽车喇叭声、机器的隆隆声,感受噪音的嘈杂难耐。这些选材,都是具有农村特色的,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容易被幼儿接受,同时还能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

三、广泛开展环保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

让幼儿的环保知识得以实践,可以坚定幼儿的环保信心。农村幼儿园环保活动的开展应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动手的乐趣,继而转化为更积极的动力。环保教育不仅要使幼儿对环保知识有所了解,更要使幼儿去练习保护自然生态必须具备的技能。比如在起风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幼儿园内开展“捡垃圾”的活动,并将捡到的东西归类,可利用的做成各种玩教具,无法利用的就处理掉。教师还可以和幼儿到附近的木材厂或是造纸厂区收集被丢弃的边角料,回园后开展废物利用手工活动,让幼儿在感受动手操作乐趣的同时,感悟到周围许多事物其实都是宝,不应该随手丢弃,而应该再循环使用,用心珍藏。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好的条件。”孩子们在离园后或者是假期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天边玩耍,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应通过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等多种平台,教授家长一些幼儿园的环保教育计划,以及一些环保小知识,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在田间玩耍时,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观察、一起体验、一起探索,让幼儿从家长的表情动作中感知道对事物的态度和方法,使幼儿也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环保主题活动,如:《我爱地球妈妈》,老师可以设计多个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与孩子一起认识、设计环保标准;与孩子一起来到田园,为未来农村的绿化设计蓝图等等。通过爸爸妈妈的亲自参与,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并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融会贯通,将环保教育融入到各个细节

1.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及时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幼儿平时乱摘花、乱采草坪、乱丢纸屑、随地吐痰等不良现象,教师就及时地晓之以理,让幼儿既克服了自身的不良行为又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可以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到街道上做有关环保的宣传,让孩子体会到向别人进行环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悦,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主体,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所以融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是很有必要的。在美工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废物利用为主题,让幼儿通过利用一些废旧的报纸、饮料瓶、塑料袋等材料,来制作小工艺品,从而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观点。让孩子们愉快的游戏,使他们懂得废品也能再利用,促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