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如何让幼儿适应新环境并且有秩序地进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需要我们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建立规则。因此,良好常规的培养对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小班长”拿“贴贴”,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带领全班小朋友朗读儿歌、表演舞蹈是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渴望的事情。

浅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摘要:

幼儿园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刚入园的孩子们脱离了父母温暖的怀抱,面对新的环境会表现出不适应的情况。如何让幼儿适应新环境并且有秩序地进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需要我们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建立规则。因此,良好常规的培养对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常规培养

正文:

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有些紧张,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成为小班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

一、小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的存在,必定要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亲人、同伴、法律、道德、公德等多方面的制约。正是由于这种制约、是人类具有文明、有修养、有高尚的情操,能和谐的团结在一起,发挥聪明与才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规则意识是社会性适应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影响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关系,也影响一个人终身适应社会的程度。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说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我们不能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小班幼儿适应能力、自控能力、自律能力较弱,教师必须从小班开始就将幼儿的常规培养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中之重。我想小班幼儿常规好了,到了中大班就不会难管理了。

二、常规培养的具体做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受到家庭、亲友、邻居多方的关怀、照顾与爱护。久而久之,一些孩子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注重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各项规则,增强自控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从小孩子进入幼儿园的第一个月起,我就开始常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1、要求统一,在活动前交代明确的规则。

只有事先交代好活动要求,幼儿才有可能在活动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如:户外活动回来之后老师要求孩子不能走在老师前面,回到教室之后一定要站在脚印上等待其他小朋友回来完之后,然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听着音乐进行换鞋、拉尿、喝水活动。“等待”的目的是避免幼儿出现混乱的场面,如果没有“等待”的过程,孩子们就会漫无目的的在教室里奔跑、追逐。在这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跟幼儿念儿歌、唱唱歌曲,消除幼儿等待焦虑,同时也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待幼儿到齐之后才给幼儿交代要进行的任务。这样孩子们就会有意识地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从而达到了培养自我服务的意识。

又如吃饭之前,先给孩子讲解规则,老师说“请小朋友们开始吃午饭”之后,孩子才能一同进餐。在分饭的过程中,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吃饭要一只手扶着碗,一只手拿汤匙。低头,嘴巴对着碗来吃。这样就可以减少饭粒洒落的现象,同时提出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等细则要求。

诸如类似的规则要求应在每个活动进行之前明确提出,而且越细致越好。例如,搬椅子的姿势一定要两边手,听到特定的音乐就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睡觉之前要上厕所并把自己的鞋子在固定的位置摆放整齐等等。日子久了,孩子们就习惯了,规则就可以体现出来了。


2、采用音乐、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

将音乐融入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并且根据每个环节的不同选取了不同的音乐作为背景。例如,喝水的时候我选择了一首流传久远的粤语歌《鸡公仔  尾弯弯》,之所以选择粤语歌作为背景,一是担心中文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只顾唱歌,忘记喝水了。二是这首歌可以让宝宝想着小公鸡的喝水的样子,同时鼓励幼儿爱上喝水。

吃饭的时候我选择了一首浪漫悠扬的世界名曲,如《秋日私语》,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进餐。上课前为了收拢孩子兴奋的情绪,让孩子能更好的进入课堂。教师可以利用钢琴,弹奏摇篮曲,让孩子休息片刻,缓解课余时间的兴奋,以全新的情绪等待课堂的开始。

另外儿歌也是培养幼儿常规的好帮手,如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效果事半功倍。

3、以争当“小班长”的形式,表扬和鼓励孩子。

当“小班长”拿“贴贴”,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带领全班小朋友朗读儿歌、表演舞蹈是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渴望的事情。孩子们都为能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朗读儿歌、表演歌曲、舞蹈,能给小朋友分发毛巾等活动感到无比自豪。所以我便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将“争当小班长”作为我们班常规管理的一个特色。

例如,小班的孩子挑食、不愿意自己动手一直是家长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为此,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某某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班长。”这时,其他幼儿们都会学着一口口慢慢地吃饭,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

这种以点带面的鼓励与表扬不仅体现在吃饭环节中,还可以体现在玩玩具、喝水、睡觉等环节中。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明确提出的教师应以情感教育为重点的教育理念。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4、适当地运用夸张和比喻。

在建立生活常规的教育中,有时运用一定的夸张比喻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促进常规管理的有效途径。就拿吃饭这一环节来说吧,吃饭慢是小班幼儿的通病,针对这一现象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夸张的教育方法使我班幼儿在进餐习惯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经过我仔细观察,多数幼儿在吃饭时咀嚼差,不肯吞咽,于是,我就夸张说:“我来找找谁是大老虎的嘴巴,狮子王的嘴巴等”自己一边说一边找。在找的过程中,我不停地说:“我要做个大老虎,啊呜一口吃下去。”其实,这也是在提醒孩子们不断的咀嚼。

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班上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规则意识的确立不是为了制约孩子的活动范围,只是为了让孩子的活动空间提供保障的条件。试想一下,如果车辆开在马路上,没有交通规则的束缚,人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开车,那道路会乱成怎么样子呢?

对于幼儿来说,常规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的习惯养成以及人格、性格的养成。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是长期的、艰苦的动态过程,要使“习惯成自然”,教师要加以重视、持之以恒的坚持,还要不断思考、探索符合幼儿的教育观念、方式以及途径,是幼儿在生活学习中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用耐心、爱心和智慧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非常时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