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能力

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儿童的内心世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所以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在我们素质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幼儿的绘画能力也是在这个时候培养起来的。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论文摘要]绘画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诸方面的发展。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儿童的内心世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所以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在我们素质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幼儿的绘画能力也是在这个时候培养起来的。绘画活动中兴趣非常重要,幼儿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如何将幼儿潜在的绘画兴趣挖掘,这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研究和发现。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关键词]绘画兴趣能力自由想象创造力对美的感受力

《纲要》中指出:我们该为儿童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而在所有的艺术表达形式中,绘画活动以其灵活的形式、鲜活的图像、丰富的内容、灵动的线条、艳丽的色彩特别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也特别喜欢进行绘画活动,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放飞心灵,跨越时空的想象,因此,绘画活动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情感的重要途径。而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享受着自由与创造的快乐的同时,其它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幼儿学绘画的兴趣,并且培养与提高他们绘画的能力呢?多年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平常的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做了些尝试工作:

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要想让幼儿掌握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得让幼儿对绘画感兴趣,让幼儿在乐中学,乐中画。兴趣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幼儿学好绘画,首先需要培养和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我经常引导幼儿欣赏一些画刊、杂志上发表的小朋友的作品,带他们参观幼儿园小朋友的画展,给他们讲一些名人画家学画、绘画的故事、趣事,用浓厚的绘画气氛去感染、熏陶幼儿,使他们对绘画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另外,在教室里创设一些让孩子身临其境的环境能使孩子在活动中更为投入,特别是墙壁和窗户的装饰,都是幼儿喜欢的一些动植物,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内容生动,色彩鲜艳协调,具有童趣。同时,还利用户外活动的机会带幼儿外出观察大自然不同的景致,并引导幼儿观察在春、夏、秋、冬各个时节的动植物,培养他们会从各个角度去观赏大自然这幅画,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描绘自然的兴趣。

1、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应选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不太难的内容,并且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如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可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把绘画的内容串编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来作画,这样就能让幼儿在画画时感到绘画是一种愉快的游戏,只有这样幼儿的绘画技能才能在健康的身心愉悦中潜移默化,一步一步得到提高

2、利用趣味绘画对幼儿进行教学,调动和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多年来我一直利用趣味绘画对幼儿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趣味绘画它有几点好处:首先,应在于它的趣味性。即采用幽默有趣的儿歌配合绘画,那幽默、诙谐的儿歌使富有好奇心的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更有兴趣学习绘画。其次,在于它的生动易学性。这些儿歌都采用生动有趣的、恰当的比喻,与幼儿的生活更贴近,幼儿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绘画技能。三是在于它在教学效果上的双重性。趣味绘画利用儿歌进行教学,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学会了儿歌又学会了绘画,达到了双重效果。

3、让幼儿自由想像、大胆创作,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我们该为儿童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绘画教学时,我不再是机械的填鸭式教学和和灌输,而是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命题画的基础上添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动植物,使画面更加丰富、充实。现在许多的幼儿都喜欢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一些什么,只要你能说的出你添的是什么,老师都是允许的。也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像,大胆创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幼儿的绘画积极性。这样一来幼儿创新的意识开始得到了培养,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自信心增加,兴趣也会随之增加的。



4、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与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读懂”孩子的画。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图形、每一种色彩都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们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评价能力。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肯定幼儿成绩,发展幼儿智力,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二、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

兴趣是幼儿学画的先决条件,那么在绘画中如何去培养与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呢?

1、首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才能更好的去教学生。我平时非常爱好绘画,常常从各种途径收集绘画技巧方面的书或作品材料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以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和教学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2、其次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由于幼儿的观察能力较差,对一件事物总看不仔细,只感知了片面,对直观具体的事物印象较深,但想象力却不丰富,因此绘画常会出现丢三落四、画面不丰富等。针对这些情况,在平常的教学中总能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娱乐去观察、感受、体会。例如:通过观察天空中的小鸟、飞机,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及林荫道旁排列整齐的树木,让幼儿感受事物近大远小、近疏远密的透视关系。从站在不同角度引导幼儿去观看同一事物,让幼儿知道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事物侧面,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增强幼儿对观察事物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绘画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多鼓励,少批评,逐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

幼儿需要鼓励和赞赏,当他们画完一幅画时,教师要适时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树立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要尽可能避免指责的话语,如:“你画的是什么呀?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乱七八糟”等话语,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出现:我不会、我不想、我不要的消极心理,有的孩子甚至一到绘画课就害怕上,严重者还会哭鼻子……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因此,教师看幼儿的画,要尽量找出好的地方,如“很好,颜色很美,画面很丰富。”或者是“如果……将会更好。”一旦幼儿作品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总之,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应该是寓教于乐的活动,要想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和技能,所重视的应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为一张画或一次作业。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对于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用心去呵护、发展幼儿的兴趣。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在体验中感受到美术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才能让孩子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