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区角活动

老资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常规培养教案《美工区角活动》,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而美工区角活动更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和幼儿的喜欢。因此,我们依托乡土资源,开展了利用竹资源开展幼儿园美工区角活动的探究,取得了一些经验。

老资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常规培养教案《美工区角活动》,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而美工区角活动更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和幼儿的喜欢。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班级投放的材料多是购置的现成的玩具,这些材料的选用成本高、浪费大、玩法单一,活动很难长久地发展下去。因此,寻找和投放低成本、易收集、活动功能灵活多样的材料是区域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江山市地处浙闽戆交界处,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同时有着丰富的竹资源,全国惟一保存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仙霞关更是漫山遍野的翠竹。竹木产业是江山市的“六大”产业之一,近几年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全市竹木经营企业达1170家,其中深加工企业就有239家。我园曾组织教师参观过一个竹制品加工厂,当时教师们就对厂里堆放在一边的边角料“爱不释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我们依托乡土资源,开展了利用竹资源开展幼儿园美工区角活动的探究,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竹资源材料的巧妙开发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从竹制品加工厂淘来的剩余边角料,在我们幼儿园教师的眼里成立了“宝贝”,这些边角料有竹筒、竹根、竹条、竹丝、竹篾、竹枝等不同的类型,我们根据其不同的特性进行整理、归类、加工成半成品,合理、巧妙地投放到了幼儿园的美工区角活动中。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安全第一,多角度着眼

保护幼儿的身体乃至生命是幼儿开展活动的前提,只有保证了竹制品本身的安全,才能发挥其教育作用。

材料的投放要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促使幼儿的机体得到发展,这是开展美工区角活动的前提也是宗旨。但是由于竹子本身坚硬的特性也隐藏着危险,所以首先在投放之前,我们将这些材料进行裁剪、去角、磨光,保证无尖角、无棱角、无竹刺,确保材料自身的安全性;然后我们对幼儿进行了一些必备的安全教育,使幼儿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最后,我们还与幼儿一起制定了合理的区角活动的活动规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各区角的醒目位置进行张贴,多种角度切实保证美工区角活动的正常开展。

2.因“竹”而异,全方位开发

前面所述,这些边角料有竹筒、竹根、竹条、竹丝、竹篾、竹枝等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特点,我们根据竹制品的不同特点从美术活动的不同创作手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开发:

上色:虽然有竹筒、竹条等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存在着易上色的特点,因此,不同的材料均可进行上色活动,可采用水粉、水彩、橡皮泥等进行,如竹筒的上色活动、篾条的上色活动等。

造型:一是在竹筒、竹根或者竹片上用马克笔进行自由造型;二是利用竹筒、竹条、竹枝本身的特点进行造型。

拼搭:利用竹材料本身进行拼搭、建构,拼搭的材料可以是竹筒、竹片、竹节等,其中旧麻将席的席子是进行拼搭、建构的最实用的材料。

粘贴:利用材料本身进行趣味粘贴,如竹叶粘贴、篾条粘贴、竹屑粘贴等。

装饰:根据竹制品的特点进行装饰,如用竹筲箕的背面用白颜色的油漆染成白色,晾干后让幼儿在上面用水彩笔、油画棒等画上戏剧脸谱,再用竹叶装饰后挂在墙上即成了漂亮的挂饰。也可用舀饭用的竹勺来做,方法是幼儿在竹勺的背面用水粉、水彩和油画棒画上动物、花草等图案,在勺把上用彩线或彩纸做装饰物,再钻一个小孔挂在墙上。

二、竹资源材料的多元使用

竹资源具有可观赏、易创作的基本特点,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材料。怎样使有限的竹资源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我们进行了尝试。

1.同种材料指向不同目标

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区角会有不同的用法,达到不同的目标。因此我们注重拓展思路,挖掘材料的多用性,提高利用率,使我们的本土材料在各个活动中多次使用,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竹筒在绘画区可以用来上色作画、在泥工区可以用橡皮泥进行粘贴、在美工区就可以直接作为放置剪刀等工具的器具;竹笋壳可用于主题墙布置,用于美工剪贴、用于做娃娃……

2.同种材料指向不同年龄段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手上动作的发展规律,我们注重挖掘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段中的教育价值,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获得发展。竹篾:小班用来插刺猬,中班用来拼拖鞋,大班用来编制工艺品和拼图;竹屑:小班用来粘图,中班幼儿用来作填充物做工艺娃娃,大班幼儿自己调色,制作立体美术作品,……

3.同种材料指向不同孩子个性特点的使用

竹资源材料的投放得到了幼儿的欢迎,但是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选择,如孩子的性别,孩子的喜好等,因此它带给孩子们的是不同的教育效果,能让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如竹竿:巧手孩子用来做工艺品—风铃,奔放型孩子用来作枪玩;竹筒:男孩用其雕刻,女孩用其做娃娃;竹枝:男孩子用来制作“行军帽”,女孩子用来插花……

4.多种材料的组合使用

竹资源的材料有不同的类型,孩子可以自由的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让各种材料在孩子的尝试、探索、操作中相互组合,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如竹节和毛线组合做出的娃娃多姿多彩;竹鞭和竹丝组合做成的向日葵栩栩如生;竹筒、竹片、竹节组合成的建筑富有创意……

三、教师指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在美工区角中,由于幼儿人数减少,幼儿与教师的接触更加频繁。在活动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理解幼儿,关注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从幼儿活动的过程来看,教师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的投放要做到“有的放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可见,材料是为服务的,在美工区角中投入竹资源材料能增强孩子操作的兴趣,但是如果投放方式或者投放数量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

⑴新材料投放前要让幼儿先熟悉材料。如在投放竹筒之前,应该通过认识竹筒、玩竹筒等形式了解竹筒的性质、特点,这样就会很好的避免幼儿在过程中玩的兴趣超过了美工操作的兴趣,达到很好的预设效果。

⑵材料的投放要适量。即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情况适时增减,保证幼儿最佳的操作状况。如大班幼儿绘画区让幼儿在竹筒上添画,教师所提供的竹筒数量就必须与幼儿人数相符,太少幼儿要争抢,太多的话,幼儿又不会专注于自己手中的材料,为了多拿一个竹筒他会对前面的操作不专心,达不到良好效果。教师可以多准备几个但事先不出示,等幼儿完成一个作品后,教师拿出来进行奖励,鼓励幼儿的创作愿望。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活动材料的使用价值并不是在达到目标后或未达目标就失去使用价值,材料的可塑性很强,可以通过增添材料、改变材料的性质、作用,使活动进一步深入。或者因活动的难度增大,幼儿思考角度不同,尝试运用某种辅助材料进行活动,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保持探索欲望,引发新的活动。
 

2.教师的指导要做到“点”“面”结合

在美工区角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要做到“点”“面”结合,即参与指导的教师要有不同的分工,根据不同的记录表观察孩子的情况,进行即时指导。我们根据幼儿美工区角活动的实施过程,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表格供教师记录,其中表一的记录者是班里的其中一位教师,她负责记录班里幼儿活动的大体情况,是一个比较粗放的记录表,即“面”上的指导;而表二则要求班里的另外一位教师直接参与到某一具体的活动中去,从头至尾参与其中,并具体详细地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在活动结束后予以评价及反思,即“点”上的指导。这样通过两位教师由点到面的参与活动过程,及时地了解孩子活动情况。同时,在指导时要求做到:

⑴指导语言艺术化

当孩子的行为或希望得到认可时,当孩子发生状况获因纠纷而使活动出现停顿、有放弃的迹象时,教师应及时介入,介入时的语言指导要讲求艺术性。如小班幼儿在运用麻将席子进行自由拼搭时,有一幼儿突然抓起一把席子扔在地上,还一边扔一边说“下雨了,下雨了!”其他幼儿见状也开始模仿起来,整个活动室一片热闹。如果这时教师将其训一顿然后责其捡起来当然也会收到效果,但孩子非常有创意的想象也就此而止了。于是,教师顺应着孩子的思维走过去很夸张地说“噢,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一边说一边将席子一颗颗拾起,孩子们见状,也纷纷仿效起来,一场“闹剧”就在教师非常有艺术性的指导语言中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⑵教师站位合理化

在幼儿美工区角活动的指导中,教师的站位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指导策略应该是这样的:当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时,教师的站位除了面对该幼儿以外,还必须用余光关注其他幼儿,最忌讳的是面对该幼儿背对其他幼儿进行辅导,同时教师还应蹲下来与幼儿保持平等的视线。这样,该孩子指导完了,“下一个目标”又出现了,教师眼里关注的是区角中所有的幼儿。只有这样,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才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3.活动的评价要促进幼儿的能力提升

每次区角活动结束,教师应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出现的问题、新的表现和玩法,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相互启迪、示范推广新玩法,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

①评价要有针对性

对幼儿活动的评价,要有针对行,切忌泛泛而谈。评价可以依赖于教师对幼儿在活动的观察,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可以为区域评价收集资料。教师通过观察不同幼儿的区域活动情况,记录下幼儿有典型性的行为,积累不同层次的作品,为区角活动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②评价要有提升

活动的评价中教师的提升很重要,教师要运用简练、形象的语言对本次活动进行提升,帮助孩子梳理经验。如中班竹叶粘贴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粘贴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动物造型的,在评价时教师就可以说“今天小朋友真棒,利用竹叶开了一个动物运动会,动物们可开心了。不过,那些水果呀,交通工具它们可不高兴了,它们希望小朋友下次也用竹叶来和它们交朋友,好吗?”通过教师的语言评价,使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有了一个认识,同时对物品的归类知识又得到了提升。

③评价要有延伸

活动结束的评价中,教师在对此次活动进行点评的同时,还有与幼儿共同商量下一次区角活动的活动内容、投放材料以及初步的活动规则,使此次活动得到很好的延伸。

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指导幼儿对活动器具和场地进行整理,通过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感,培养幼儿整理材料的技能及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总之,乡土材料唾手可得,资源丰富,只要在教育实践中做个有心人,将我们身边的乡土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