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正确指导幼儿使用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一种媒介、一种符号,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的作用并不会“自我凸显”,只有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游戏材料的“隐形”作用才能凸显,幼儿才能从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意义的信息,继而发挥材料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于如何正确指导幼儿使用游戏材料的认识不是很清晰,甚至还存在一定误区。

教师如何正确指导幼儿使用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一种媒介、一种符号,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的作用并不会“自我凸显”,只有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游戏材料的“隐形”作用才能凸显,幼儿才能从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意义的信息,继而发挥材料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于如何正确指导幼儿使用游戏材料的认识不是很清晰,甚至还存在一定误区。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对策。

一、教师指导幼儿使用游戏材料存在的问题由于对游戏材料价值理解的歪曲,当前一些教师在指导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时存在一定的误区。

1.追求游戏材料摆放的秩序感

案例1:“超市”的幼儿正在玩游戏。教师走向超市,指着贷架最下端一层放着的篮子:“不对,想想看,我们到‘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篮子是放在收银台旁边,是吧!”“超市”工作人员把贷架底端的篮子拿出来,但是不知道该放在哪里。教师继续问道:“篮子是放在贷架上的吗?”超市工作人员回答说:“不是。"教师说:“那应该放在哪里?”“收银台。”“对了,篮子应该放在那边,不是放在这里。”教师说完离开,“超市”工作人员又把篮子放在贷架上,对客人说:“这里比较好拿。”

案例l的现象并不少见,我们观察发现,许多教师很关注游戏材料是否摆放整齐,而教师对此类问题所作的指导,幼儿基本是忽视的。当幼儿开始游戏时,许多教师就像巡逻员一样到各个游戏区检查幼儿是否摆放好游戏材料。关注游戏材料摆放的整齐度,说明该教师非常重视游戏活动呈现出的秩序感。如果教师强调的整齐性、秩序感没有打断幼儿的游戏行为,没有违背幼儿的游戏意愿,只要教师指导方式恰当,这种秩序感的培养有其合理性。但是,案例l中教师以打断幼儿的游戏为代价,要求幼儿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将材料摆放整齐之后再开始玩游戏,则是本末倒置了。

案例2:教师发现小舞台的材料柜上掉了一个发箍。教师说:“这是谁的啊,掉到地上了?”女孩将发箍捡起来和乐器一起放在柜子的第一层。教师问:“乐器和发箍是一类的吗?”女孩将发箍放到第二层,虽然第二层已经放满了物品。教师满意地点头。这时,一名男孩走过来,将发箍重新放到第一层,说:“这个应该放在这里。”教师说:“为什么?”“因为这里(第二层)已经放不下了,上面(第一层就放了一个乐器——摇铃)很空,两个放在一起不会挤。”“那它们是一类的吗?”“不是,可是下面放不下了。”“一个是乐器,一个是发箍,不是一类的。"在教师多番“劝解”下,男孩把发箍放到拥挤的第二层。

教师追求材料摆放整齐的另一表现就是,关注游戏材料的分类摆放。分类摆放是隐藏在游戏材料中的教育资源,善于发掘这种教育资源,能将游戏与各领域的内容进行统整。分类存在一定的标准,而教师的误区则是常常把这种标准单一化。如案例2中呈现的,男孩是根据空间的可容性来摆放物品,而教师则是根据物品种类进行摆放。幼儿的分类标准虽然看上去不如教师的分类标准来得规范可靠,可是角色游戏本身是创造性游戏,只要分类是合理的,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创造性的想法,而不是在观念上就认为幼儿的分类摆放欠缺科学性,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幼儿只会迫于教师的权威暂时妥协。

2.追求游戏材料使用的真实情况角色游戏中最能体现其创造性特征的莫过于对材料的假想与替代使用。据我们观察发现,当幼儿询问教师游戏材料可以用来做什么时,教师很少直接告知答案,基本都是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鼓励幼儿,充分给予自由想象的空间,支持幼儿对材料的假想使用。另一方面,教师对某些材料的使用却给予了限制范围。如教师常常规定“医院”的玩具不能搬到别的区域、“理发店”的工具只能在“理发店”里玩等。


教师对材料使用的指导还特别关注游戏服饰是否穿戴以及是否穿戴整齐。游戏服饰是游戏角色的外在象征,它能让幼儿体验到角色的归属感,让幼儿感觉到自己就是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可以促进幼儿长时间地扮演这个角色。但是,服饰仅仅是角色的外在表征,并不能取代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体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能力的增强,有些幼儿往往并不在意是不是有游戏服饰。因此,当幼儿不想穿戴某种服饰时,教师不应当强迫幼儿必须穿戴服饰才能玩游戏。而对于游戏服饰是否应当穿戴整齐这一问题,我们观察发现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帮助幼儿把服装穿好,提醒幼儿穿戴整齐。但有些教师中断幼儿的游戏,只是让幼儿穿好服装的行为则是不可取的,如下面案例3所呈现的。

案例5:教师到“医院”,发现“医院”的幼儿衣服没有穿戴整齐。教师说:“现在衣服穿得最整齐的是谁?东东,检查你的扣子啊,如果歪了就不整齐了。笑笑,你要检查你的领子。”东东放下手上的听诊器,把医生衣服的扣子努力地扣好,笑笑把竖起来的领子翻好。教师看到男孩在扣扣子的时候总是没把扣子对整齐,对男孩说:“顺着摸,检查看看对不对了!”教师又说:“其他人也检查一下自己的衣服穿好没有!”“医院”的几名幼儿只好停下手上的活动,将衣服都穿好。

在案例3的角色游戏指导中,教师以现实生活为蓝本,将自己掌握的日常生活经验无条件地灌输给幼儿,忽略了幼儿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忽略幼儿与游戏材料所进行的创造互动。久而久之,幼儿除了被动地复制现实生活,没有自己对材料的直接感知,根本不可能产生游戏的愉悦。因此,要想幼儿进行真正的游戏,教师就要思考游戏材料赋予幼儿的真正意义,以富有成效地促进幼儿投入地游戏。

二,教师正确指导幼儿使用游戏材料的关键结合以上一些教师指导幼儿使用游戏材料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

1.抓住指导幼儿使用材料的重点游戏材料的指导不是强调材料摆放的整齐度或者材料使用的秩序感,而是幼儿对材料的创造性“把玩”。真正的游戏不怕“乱”,教师关注的秩序感反而无形之中给予幼儿压力,让幼儿害怕自己的“捣乱”把玩具弄坏,害怕自己的“玩闹”把教室弄乱。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经常肯定幼儿对材料的离奇想象,若非幼儿求助,尽量减少自身的介入;关注评价的价值,强调游戏分享的激励机制,鼓励幼儿在游戏评价环节中大胆陈述关于材料使用的想法与观点。

2.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大小与外形,要符合年龄特点。据我们观察发现,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提供的服饰过于成人化,如围裙、医生服装、导游的扬声器等,基本就是将废旧的材料清洁之后直接投放,而没有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改造。以“围裙”为例,对于幼儿来说,成人的围裙太大,幼儿围上围裙后甚至拖在地上。游戏中,常常看到幼儿拿着围裙求助教师,或是由于服饰穿戴问题而浪费宝贵的游戏时间。因此,教师尽量提供合乎幼儿身材大小的、易操作的材料而非将成人废弃不用的物品直接进行投放,避免幼儿为穿戴游戏服饰而浪费游戏时间或者因为材料的不易操作而终止游戏。

3.善于观察材料的支架作用游戏材料是沟通幼儿与周围环境的桥梁,教师要观察哪些游戏材料支持了幼儿的哪些游戏行为,观察丰富幼儿的游戏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的支持,并及时投放。正如一位教师所说:“当幼儿重复出现某一行为或游戏情节得不到发展时,教师首先应该考虑是不是自己提供的游戏材料限制了幼儿的游戏行为。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