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指出,幼儿园要“利用民间游戏,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的精华,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走进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指出,幼儿园要“利用民间游戏,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的精华,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民间体育游戏浓郁的趣味性、娱乐性,可以满足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感知、了解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同时还可发挥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强身健体的作用,可以说,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具有其他体育游戏不可替代的作用。

怀柔地处京郊,有两个满族乡聚集在这里,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资源十分丰富。精彩的“满族二魁摔跤” “满族撞拐”“抓嘎拉哈”“满族双飞舞跑”“满族杨木杆舞”,以及汉族的舞龙、踩高跷、跑旱船、鼓舞等,应有尽有。

为此,我园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人手,将其作为“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健康教育特色课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实幼儿园的体育游戏项目,以此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体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体育运动习惯,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观,激发幼儿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活动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必须以情感体验为基础。”家乡文化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对他们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园的孩子绝大部分出生、成长在怀柔这片土地,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对他们来说是触手可及的,这为我们在幼儿园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奠定了基础。

为了激发幼儿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我们多次带领幼儿参观怀柔满族民间艺人表演的二奎摔跤、撞拐等游戏。满族二魁摔跤又称“乔相扑”,是满族的表演性节目,是一种赛体力、赛智力和灵敏性的娱乐性体育游戏,在清代的时候表演者以双腿双臂分别扮成两个人的下肢,背负一个木架,装扮成两个假人,着不同服装,互相抱臂摔跤,经过多年的流传,现在也可以由两个人分别扮演两个角色进行表演。满族撞拐又称“格噔”,是指搬起一只脚,用一只脚蹦跳,并以膝盖互相冲撞的游戏,被撞倒则败。在观看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厚,脸上洋溢着兴奋、喜悦之情。在观看满族撞拐游戏的时候,孩子们边看边聊:“这两个人在干什么呢?抬着一条腿,太有意思了!”“咱们也试一试吧。”说着就模仿着玩了起来……

我们还带领幼儿到北部山区长哨营满族小学,观看哥哥姐姐们表演富有特色的杨木杆舞。在哥哥姐姐们的脚下,几根木棍就像有魔力似的,不停地变换着,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

住了。我们还邀请民间艺人到幼儿园表演踩高跷、舞龙等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欢呼雀跃,边看边兴奋地鼓掌。

通过参观、观看演出,幼儿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直观的感受,这使他们快速地喜欢上了民间体育游戏,并唤起了他们参与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收集整理,让民间传统游戏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

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有了丰富的感知之后,兴趣逐渐浓厚,这激发了他们进行民间体育游戏的热情。于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支持下,开展了民间体育游戏的收集行动。老家在怀柔北部山区的幼儿,周末回家乡时,向爷爷奶奶询问怀柔地区都有哪些传统的体育游戏;有的幼儿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忙,上网查找、了解当地民间传统游戏;我们老师则带领幼儿到怀柔博物馆,详细了解怀柔的传统民间体育文化,查阅相关资料;老师还组织幼儿参加怀柔的满族风情文化节活动,观看当地民间艺人表演满族的各种传统游戏,等等。

通过多种方式,我们收集、整理了十几种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如前面提到的满族二奎摔跤、撞拐等,还有“抓嘎拉哈”(又称“抓子儿”,清代是用动物鹿、猪、羊等的骨头制成并涂上各种颜色,现在人们就用石子代替骨头进行玩耍)、满族“双飞舞跑”(又称二人三足赛跑、三条腿走路等)、满族“杨木杆舞”,以及踢毽子、跳皮筋、舞龙、跑旱船、跳格子、滚铁环、摔泥炮、建碉堡、滚蒲墩(蒲墩是用玉米皮编成的圆形小坐垫,很厚实,可以滚着玩)、跳板凳、推车轮、跳竹竿等等。

这么多的民间体育游戏,如何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呢?哪些游戏适合小班,哪些适合中班,哪些适合大班。通过研讨,教师们达成一致意见:首先要充分了解不同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在此基础上将收集到的体育游戏进行分类整理。小班幼儿普遍喜欢在有儿歌伴随的情景下进行活动;中班幼儿大多活泼好动,喜欢有情节的活动;大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喜欢竞赛性、挑战性的活动。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我们引导小班幼儿玩简单的有儿歌伴随的游戏,如“拉大锯…点牛眼”等;而跳皮筋游戏中的“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投沙包、抽汉奸等游戏,趣味性、游戏性较强,同时又有一定的难度,中班幼儿对这些游戏表现出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汉族的舞龙、跑旱船、鼓舞、跳皮筋游戏,满族的二魁摔跤、撞拐、抓嘎拉哈、双飞舞跑、杨木杆舞等游戏需要两人或多人的配合与合作,更符合大班幼儿喜欢挑战性、合作性、竞争性游戏的特点,他们对这些游戏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在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分类整理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利用户外活动时间,玩起了他们各自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游戏中,孩子们体验着民间传统游戏带来的快乐,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更大的兴趣。老师们感慨地说,孩子们在游戏中非常快乐与自主,自己创编游戏玩法,自己选择游戏场地,自己选择游戏伙伴……和孩子们一起玩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年!

创新,让民间传统游戏带动幼儿全面发展

随着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孩子们对体育游戏的兴趣逐渐浓厚,喜爱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幼儿受特殊的生理结构、身体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都适合孩子们玩。一方面,老师会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更适合幼儿游戏。另一方面,孩子们自己也会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创造性地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改编,玩出自己的创意。


例如,杨木杆舞中的杨木杆数量较多,幼儿玩起来难度较大,于是老师们撒掉了一些杨木杆,降低了游戏难度。又如,原来的满族二奎摔跤游戏主要是由一个人同时扮演两个角色,这种形式不太适合孩子们玩,老师们就将这个游戏改为两个人玩,并且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主要以上肢力量摔跤为主,锻炼孩子们的臂力。

在跳皮筋游戏中,开始时孩子们只是简单地跳皮筋,后来他们将日常喜欢的儿歌引入到了游戏中,边说儿歌边跳皮筋。逐渐地,他们又将原来的跳皮筋游戏中的儿歌“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进行改编,用自己熟悉的词汇来替换,使之变成为“小朋友,一起跳,蹦蹦跳跳身体好……”。而且,孩子们跳皮筋的花样也在不断地翻新,出现了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撑皮筋的跳法。又如,在玩满族撞拐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开始时只是简单地两个人互相撞着玩,在有了丰富的游戏经验之后,他们开始创造性地开展了分组游戏,玩起了撞拐对抗赛,形成了小组多人游戏。再如,在观看汉族大鼓表演之后,幼儿对大鼓产生了兴趣的浓厚,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鼓舞的游戏,将打鼓和舞蹈融为一体,创造性地开展了鼓舞运动,并且在怀柔区阳光体育展示中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孩子们大胆探索、创新玩游戏的意识逐渐增强。例如,他们将跑旱船游戏进行改编创新,自己动手制作了形象的旱船,有小车型、有船型等多种形式的旱船。传统的跑旱船游戏主要是以表演为主,孩子们在其中加入了跑旱船竞赛、跑旱船赛歌等新的游戏形式。他们还将“抓嘎拉哈”游戏改变为摆花样、对抗赛等多种游戏方式。许多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如二奎摔跤、撞拐、杨木杆舞、打鼓等,都分别被创编成了幼儿喜爱的儿童摔跤,撞拐、竹竿舞、鼓舞运动等。

改编、创新后的民间体育游戏,更加适合幼儿的生理特点,更富有儿童情趣,因此也更受孩子们的喜爱,真正起到了娱乐、体育运动相结合的作用。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浓厚,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等品质逐步展现。

此外,我们还将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与各领域有机结合。例如,在开展舞龙、跳竹竿、跑旱船等民间体育游戏之后,组织幼儿进行语言谈话活动、艺术绘画活动等。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大胆地表达他们舞龙时的自豪、跳竹竿时的新奇与快乐、“抓子儿”游戏(即“抓嘎拉哈”)赢了时的兴奋……每天他们都有谈论的新内容。这样的语言活动,孩子们是在说自己的游戏、自己的话题,因此“喜欢说、有的说”。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画出了惟妙惟肖的舞龙游戏(二龙戏珠、神龙摆尾、游龙在天等),画出了快乐的跑旱船、跳皮筋游戏……由于都是亲身感受,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灵性。

总之,我园充分利用怀柔当地的乡土资源,深入挖掘,为我所用,使民间传统游戏瑰宝在幼儿园里重放异彩。在开发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家乡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动作更加协调灵活,体能更加强健,性格更加积极向上、活泼开朗,体验到了合作、团队的力量;更愿意表达游戏中快乐的事,口语表达能力迅速提高,等等。

几年来,我园通过开展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到户外体育活动中的深入研究,通过举办三届民间体育节等多种方式,使园所逐步形成了民间体育特色,也使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里绽放了新的生机!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