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然而,当今一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像个小皇帝、小公主,走出家门后却胆小、自卑、孤僻,合作能力明显较弱。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幼儿交往技能、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刍议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然而,当今一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像个小皇帝、小公主,走出家门后却胆小、自卑、孤僻,合作能力明显较弱。这样怎能适应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未来?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幼儿交往技能、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交往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人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度过的。合作的前提是交往,交往过程中的愉悦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最重要的是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消除幼儿对交往的紧张和畏惧感。在课间、游戏、午休时间,亲一亲、抱一抱孩子,孩子们会幸福地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亲。这种情感的满足,使他们体验到师幼交往的愉悦,初步产生与人交往的强烈愿望。对于性格孤僻的幼儿,教师要创造一个接纳与爱的氛围,尽力缩短双方的距离,减弱孩子的戒备心理,有意地常与他们交谈,与他们交朋友,做一些和他们手牵手亲近感情的游戏,并引导他们和大家一起活动。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及同伴的接纳,会使孩子情绪放松,消除交往的心理障碍,使交往成为他们心中向往的事情,从而迈开合作的第一步。

兴趣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基础

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合作的兴趣呢?

首先,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帮助幼儿克服不良心理,大胆与同伴交往合作。其次,可以通过文艺作品和身边的事例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故事《金色的房子》时组织幼儿表演,激发幼儿要像故事中的小姑娘一样,和大家一起玩才感到快乐。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对与同伴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并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奠定基础。

活动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很多,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户外活动中,碰到幼儿换衣服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时,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语言教学活动时,让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讲述、续编故事、情境表演、分组朗诵比赛等;科学教学活动时,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相互协作,承担角色;健康活动时,开展各种二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如接力游戏赛、跳橡皮筋、拔河比赛;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共同合作。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两人或几人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要融进去。两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此外,把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贯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比如,在日常活动中,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尽量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合作机会,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尝试合作,体验与人合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家园同步强化幼儿合作能力

1.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特点,父母可以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创设一定的环境,减少这一现象的出现。如: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家人或客人;有小朋友到家里玩时,引导幼儿主动把好玩的玩具拿出来与大家一起玩;给幼儿买新玩具时,可提醒幼儿主动邀请小伙伴一起玩;家长也要避免说“这都是你的”之类的话等,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共同分享的快乐。

2.在行为上帮助幼儿克服攻击与打架的习性。当幼儿共同游戏时,常会发生打架的现象,原因是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伙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心理发展又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社会经验,两者相冲突的结果,便产生了打架的行为。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就向幼儿灌输“跟别人抢”、“别怕他,跟他打”等意识,这样的教育结果只能使孩子养成错误的处事态度和行为,今后凡遇到矛盾时,只会粗暴地大打出手。因此,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在遇到矛盾时,与同伴商量着共同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出现不偷快的场面,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具备理智地应付突变环境的能力,并成长为宽容、有修养的人,更能很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

3.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与同伴交往。电视节目生动、直观、形象,以“图象和声音”的完美组合经常把孩子吸引在电视机前。幼儿过多地看电视,减少了与同伴的交往,丧失了较多的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的机会。同时,如今城市中单门独户的单元住宅减少了幼儿游戏的场地,也限制了同伴间自由交往的机会。家长应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到户外与同伴交往,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4.用规则游戏引导幼儿的规则意识。在成人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不能遵守游戏规则,成人也总是习惯于屈从幼儿的意志。而幼儿间交往时就无法这样相让,他们之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成一致共识,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幼儿已开始呈现竞争的行为,并理解了“最好”的意义,他们想胜过其他玩伴,表示自己比别人优秀。因此,成人与孩子游戏时也要注意按规则进行,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从而减少合作交往中冲突的发生。

5.对幼儿进行关注和表扬,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行为时,家长应适时地给予强化,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家长可运用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抚摸、拥抱、奖励等形式,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行为,这些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于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如:“你要和他商量着玩啊!”“你们都想当将军,没人当士兵,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都想看,该怎么办?”“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成人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父母还要引导幼儿关注和学习同伴的良好行为,强化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行为。

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未来的生存空间;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今后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