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课程建构与幼儿主体性发展初探

把握园情,了解园内外现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教师状况、价值状况、行政指令、社区资源及地方政策等都是制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成课程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因此,生成课程从根本上来讲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如何通过建构生成课程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以达到《规程》与《纲要》提出的培养目标?

导读:考虑园情及其他因素。把握园情,了解园内外现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教师状况、价值状况、行政指令、社区资源及地方政策等都是制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成课程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从改变观念入手,核心是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活动观、环境观、及评价观。

生成课程(EmergentCur-riclum),又译成“呼应课程”或“协商课程”,是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它作为一种具有先进教育理论的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的兴趣紧密相连,活动的展开以幼儿内在的需求做动力。而在尊重幼儿兴趣需要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支持、帮助、引导。因此,生成课程从根本上来讲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在课程理论上;①它把课程看作是幼儿参与的所有活动,注重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经验。②它把教师看作是多重角色的人员。③它把幼儿看作探究者、表达者。在内容及组织上:它注重幼儿的兴趣,注重生活,注重延伸和联系。在课程实施上;它注重幼儿的探究活动,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的自由活动。如何通过建构生成课程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以达到《规程》与《纲要》提出的培养目标?笔者经过在实际操作中探索,认为可从以下入手:

建构生成课程应在《规程》与《纲要》中“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的指导下进行

作为《规程》下发文件的《纲要》,将《规程》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展开并具体化,阐述了各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建构生成课程,就需要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兴趣,需要。要实现这一转化,教师一方面要对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烂熟于心,另一方面要了解本班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与能力特征,从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差距与中间的桥梁,进而提供蕴涵着教育目标的活动材料与相关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萌发主动学习的愿望,从而促进幼儿立体性的发展。比如,《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了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及“能动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在实施目标过程中,我们根据对本班幼儿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不自觉地嘣出一些广告语言,如“保护嗓子请用金嗓子喉宝”、“宝宝金水少不了”等。这一方面表现了幼儿的游戏天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广告对幼儿的巨大影响。于是我们就选择了符合幼儿的兴趣、孩子对此也有着相当丰富经验的广告建构课程的内容。围绕“广告”便生成了一系列探索活动;搜集广告——认识广告——设计广告——广告发布与展示等,又如从孩子们活动后不愿收拾废弃物这种现象中,老师于是关于“垃圾”的课程内容便派生出来,从而生成垃圾产生、回收、再利用,环保宣传(包括作社会调查、办画展、废纸制作时装展等)这一课程内容。在以上活动过程中,教师深刻挖掘幼儿本身的兴趣及由老师引导幼儿产生兴趣的事物所蕴含着的教育价值,同时密切注意孩子的兴趣与做法,抓住机会,为幼儿深入学习提供实现课程内容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幼儿的兴趣与老师的引导这两个相辅相承主体的关系

课程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在建构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牢记这一点。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支持、帮助、引导,协调好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防止出现教师中心或儿童中心。以孩子的兴趣生成课程时,老师应首先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老师要善于发现、分析孩子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在兴趣的驱动下,他们除了兴奋还会显得盲目。这时候,老师就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把握方向,以免因简单、轻率的决定而使活动流于形式,使幼儿丧失更有价值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而在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发挥好主导作用,就不仅要仔细研究幼儿,还要认真研究活动进展中的每一个环节,判断其目标的实现状况,并围绕活动的主线选择对幼儿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另外,在活动过程中,如果有意外或突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并确定下步的行动方案,从而成为新的生成内容引发幼儿新的兴趣点。总之,当幼儿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时,他们的思考就会变得积极而主动。这正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推动力。

实施生成课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地把握生成课程的内涵及实质,防止理解的表面化、形式化。

2、考虑园情及其他因素。把握园情,了解园内外现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教师状况、价值状况、行政指令、社区资源及地方政策等都是制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成课程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

3、从改变观念入手,核心是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活动观、环境观、及评价观。

广宁县财贸幼儿园 卢肖梅

下一篇:风景这边独好!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