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要创设一个适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随着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其中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也列入这个行列,即是在一个师生互相尊重,让学生说出心声的,发展个性中必然产物之一。三者合一,就是要创设一个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对话的新时代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字】民主,平等对话,和谐

【摘要】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路线,新目标给课堂带来了许多的变化。要创设一个适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随着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其中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也列入这个行列,即是在一个师生互相尊重,让学生说出心声的,发展个性中必然产物之一。她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新的气息,新的元素以及新的愉快。

2003年的新课程改革是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中贯彻了许多新理念,新路线,新目标。如何实施之,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关心,探讨的问题。新课程课标: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这一系列的标准实施都十分有难度的,以致于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所以我们教师的任务更加重了。但是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不断实践,会有一个个圆满的答案。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没有挑战,哪里来得进步呢?教师的战场就是课堂。课堂是一个小小的舞台,节目的精彩需要一位善于组织的主持人。教师就是主持人,是课堂的灵魂人物,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的气氛。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在适合现在的课堂教学了,要创造一个怎样的教学环境,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的学习气氛呢?——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符合时代的要求的。

什么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呢?政治中讲民主: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而我今天要讲的民主可以说成:学生有参与课堂或对课堂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学生的权利是本身有的,关键是我们教师给予学生了没有的。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在课堂中玩的权利,说的权利。平等的含义显而易见,但这里主要讲的是教师与学生有同等的地位,民主与平等,师生地位的平等,可以象朋友似的聊天,即平等对话。和谐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相处的十分愉快。三者合一,就是要创设一个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对话的新时代课堂教学环境。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祖国需要各种专长和各种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不能让他们个性在萌芽阶段就被扼杀。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我们不要拔苗助长,导致学生的压力过重,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或过于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知识会逐渐增长,原来不懂的知识就可以在无形中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为什么教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想他们之想,需他们所需,求他们之求。

1.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今天主要是讨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低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很,一般在15-20分钟之间,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要注意这样的心理特点,上课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和比赛的等,让他们热爱数学。中段的学习与低段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差别,知识量明显增加,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成熟点了,在二年的学校生活也能够适应,所以现在设计教案不能太花哨,更加注意知识点的落实,更多的产生认知的冲突,让他们有异议,有争论。高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已经和青少年比较相似的,比较的自我,害羞。所以教师要和他们进行交谈,和他们成为朋友。我们要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不断的进行接触,摸索。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定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事备功倍。我想不同的年龄段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平时要多观察学生,多多的了解他们,这是一个成功老师的起码尺度。

2.个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个性和创造力是肯定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每一种个性都是好的,没有不好的。儿童将依据自己的个性建构起一种只有他自己才有的思维和情感的方式,表现出的形式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新课程不是提出了算法的多样化吗?这难道不是发展个性的写照吗?如《镜面对称》中的练习——看镜子写时间

教师抛砖引玉说你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现在是几时几分吗?

生1:用镜子照一照,镜子的时间就是现在的时间。

生2:画一画。因为我们知道镜子里的时间是相反的,在钟面上画一画。(学生演示)

生3:数格子就可以了。左边的和右边的格子离12是一样的。

生4:把数字换一下,(左右的数字兑换)在来看时间。

一道练习题目学生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成果难道不让人开心和欣慰吗?这不是一时就可以的,需要老师的耐心和信任,在学生遇到失败与挫折的时候,不能够打击学生,要给他们鼓励和信心;还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的精神,完成一些难的问题。我们课堂中要有“同中有异”的宗旨,要循循善诱,不断的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潜力,创造出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

二、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并进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教师的微笑是一种美,是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武器。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测试:用两种不同的心情去上同一堂课。第一种严肃,面无表情,在脸上写满不高兴的坏心情。当我带着这样的心情进入教室,我先用眼光一扫,学生立刻鸦雀无声。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十分守纪律,表现的十分认真的听课。我暗自庆幸学生今天真乖,学得应该不错。但课后调查,我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存在。比如学生的概念不清,基本步骤没有等情况。正确率只有53.2%。第二种面带微笑,眼睛有神的好心情。我带着微笑进入教室,用温和的声音说:“同学们好。”学生们的心情也被我感染用响亮的声音回应:“老师好。”顿时课堂的气氛变的十分的轻松。因此整堂课学生踊跃的举手发言,就连平常胆小的学生也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后我也进行调查:学生的接受很好,正确率可以达80%。这两组的数据资料让我更加坚信:教师的心情是十分重要的,老师的坏心情学生的心理产生害怕的心情,(表面上很听话的),思维处于压抑状态,所以接受能力都比较差,导致这堂课的失败;教师的好心情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放松的心情,所以课堂气氛被调节,开始活跃,学生思维会顿时开朗,接受能力就比较的强。

三、和谐的教材,和谐的师生

新课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以同等的姿态站在课堂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同时新课程的教材也对教师新的要求,课本的绚丽多姿,知识由此生成,并且知识的连惯性更强。因此,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要明白编者的意图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还要学会整合教材,是教材与学生达成一种和谐的美,实现本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新课程中提到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她)们就会乐意地多参与课堂教学中去。所以教师的任务理解教材,发现身边的数学,真正做到理念与实践相统一。如在一次听《6和7认识》课中,执教的老师把课本上学生打扫卫生的情景图改成学生喜欢的小鸭子戏水的情景。在情景出现的之前再做一个小小的动作,情景图只出现动物的小脚丫,让他们猜一猜,这样的处理引起了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在老师的一言一行控制中。在学生的高度集中中,学习新的知识,不是更加容易接受吗?这样的情景难道不是学生们喜欢的,感兴趣的吗?配上《数鸭子》的儿歌,在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更加吸引学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开展下面的活动就更加舒畅。

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很多了,如教师的个人素质,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的允许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也起了决定性的内容,要创设这样的课堂,必须以学生尊重教师为基本,以教师尊重学生为宗旨,以教材为版本。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