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本文是笔者通过三个阶段,采取观察、讲演、个案跟踪等方法,利用不同的途径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的一次尝试性探索。通过近一年来的研究,明确了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需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只有多为幼儿提供机会,不断实践、体验、感受,才能使幼儿逐渐形成习惯,具有稳定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本文是笔者通过三个阶段,采取观察、讲演、个案跟踪等方法,利用不同的途径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的一次尝试性探索。通过近一年来的研究,明确了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需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只有多为幼儿提供机会,不断实践、体验、感受,才能使幼儿逐渐形成习惯,具有稳定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一、问题的提出: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种个体心理的现象,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道德行为准则或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个体个性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来说,3——6岁是其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及道德情感的重要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人格陶冶“其实就是基本品德素质的培养。所以说,人的全部素质都植根于幼儿期。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当前在幼儿教育中,人们比较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忽视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得一些幼儿缺乏爱心,独立性差,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这些问题的存在,更加提醒我们要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为幼儿形成健全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二、研究目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品德培养主要内容是:“萌发幼儿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其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动、开朗的性格等。“对大班幼儿来说我重点是培养他们初步的爱的情感。从爱父母、爱师长、爱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教育入手,扩展到爱家乡,进而萌芽其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培养诚实、勇敢的性格和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克服任性、放纵的不良人格特征,并支持、鼓励孩子们在群体活动中敢于表现自己,让他们在成功的快乐中增强进取心。

三、研究对象、方法与时间:

研究对象:柠檬班全体幼儿30人;

其中男生13名;女生17人。

研究方法:观察法、讲演法、个案跟踪法

研究时间: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

四、研究实施过程:

时间

目标

措施

第一阶段2002年9月至2002年10月

利用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心中有父母、关心他人;教育孩子将自己融入集体中,弱化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

1、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中教育孩子,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

2、引导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关心、帮助、体贴、尊敬别人,学会与人分享。

3、利用“角色置换”转换到他人位置去实际体会别人的需求,形成利他的行为。

4、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关心集体,并将自己融入集体中去接受锻炼和提高。

第二阶段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

寓德育与游戏之中,注意品德教育的游戏化,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乐于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及行为习惯的形成。

1、利用语言活动开展各种角色游戏,使幼儿在进入角色游戏的同时明白道理,

2、教师依据幼儿品德形成的发展特点,努力创设游戏条件,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思维、社会交往能力。

第三阶段2003年3月至2003年6月

寓德育教育于激励、竞赛之中,注意品德教育方法的情境化,培养幼儿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1、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2、教师要不断肯定、表扬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积极的诱发因素的影响,激励幼儿进步。

第四阶段2003年7月

整理成文

整理各种资料、总结,撰写论文。

五、效果分析:

实验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三个阶段,利用不同的途径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首先,是利用家庭教育的培养,家长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孩子的每一处。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起到模范作用。于是为了能真正地通过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上学期我班还特意举办了一次“家教经验交流会”,会上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而展开。家长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大家你一言我一句都争着要把自己的教育观点告诉大家让大家来分析分析。这样一来,不仅好的观点大家吸收了而且不好的教育方式也及时地被否定。会上我们还组织了两位在家教方面比较出色的家长把自己的家教经验传授给其他家长,这两位家长更是十分详细地将自己的家教方式一条条地列出来,后来还整理成文贴在了我们的“家教园地”里供大家参考。大家都说这次的“家教经验交流会”每个人都受益非浅。会上我们老师也举例说明,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年纪大的老或抱孩子的阿姨等,家长对孩子说:“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有了第一次的让坐,以后孩子在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会主动地这样做。又比如:看到小弟弟摔倒了,家长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一定很痛,快去把他扶起来,帮他把眼泪擦擦”等等方面的例子,让家长心中更加明白应该从哪些方面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孩子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都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而不断地扩展。

其次,我利用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从游戏中去培养幼儿的品德。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它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情感,获得最大的满足。在游戏中幼儿需要独立的思考、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能获得最佳的效果,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品德教育。记得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都出门买东西去了,这时两个孩子因为一碗水饺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个孩子说这个碗里有五个水饺你吃二个我吃三个,可另一个孩子说什么也不同意,说:“不行,我比你大,我要吃三个,你吃二个就够啦。”就这样两个孩子在那儿僵持了很久也没商量出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时,我趁机故做是到娃娃家去做客的阿姨,一进门就看见两个孩子都端着那碗水饺不肯放手,于是我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又都争着向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听完以后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请他们先把手中的水饺放下,我说:“阿姨先给你们讲了一个故事,听完故事以后我们再想办法来解决这件事好吗?”两个孩子听说我要给他们讲故事,便把手中的碗放下了,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听完故事后,我说,现在我们再来想办法解决这件事吧。这时,两个孩子似乎是听明白了故事里的道理,接着一个小一点儿的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那这碗水饺你多吃一个吧,因为你个子比我高,应该比我多吃点儿。”另一个孩子听了后也不好意思地很小声地说:“不,还是你多吃一个吧,多吃点儿才能长得高。”通过这件事,孩子们学会了互相谦让,也学会了关心他人。

在平时的分享活动中,我们经常鼓励幼儿把自己家中各种好玩、好看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幼儿都非常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带来玩儿,因为他们在给小朋友玩的同时还会主动地向小朋友介绍这件玩具的玩法以及它的特点,没玩过的小朋友必然是会很认真地去听,幼儿不仅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互相交往、共同分享的能力,对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再次,我还通过各种竞赛以及平时的德育教育有意地培养幼儿的品德。现在每周的星期五下午是孩子们最盼望来到的一个下午,因为每周五的下午我们都会举办一些《看谁表现好》、《看谁得第一》等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的种种表现都由孩子们自己来评说,大家共同参与讨论,认为这个小朋友本周表现如何?说他(她)表现好的那么哪些地方做的好,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看到的这位小朋友的一些表现说出来,好的大家都向他(她)学习,那不好的地方我们一起督促他(她)改下。在竞赛中我们还利用“大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励,激励幼儿上进。而且这不仅仅是看孩子每周的表现,这些“大红花”、“五角星”都把它贴在孩子们的照片旁,每个孩子都有一朵“向日葵”,上面有他们的照片,我们把每周每位幼儿得到的“大红花”、“五角星”都贴在“向日葵”上,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再把这学期每位孩子得到的“大红花“、”五角星“的数量统计一下,评出这个学期的”好孩子“,再奖励他们一朵可以挂在胸前的”大红花”,这朵大红花地孩子们来说意义可是不一般的,所以大部分孩子每周都能努力地表现自己。开展这项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幼儿在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认识。作为教师,我们在活动中也不断肯定、表扬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会无比的自豪,也促进了他们继续努力地发展。

六、结论: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幼儿园的全部课程和一切活动都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途径,即“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的正确教育观念。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需不断坚持、持之以恒,只有多为幼儿提供机会,不断实践、体验、感受,才能逐渐形成习惯,使其具有稳定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参考文献:

庄典洲、徐冬梅编著《儿童心理素质培养》广东人民出版社

杨丽珠、吴文菊主编《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