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过他也是一个漫不经心的糊涂情人。徐志摩对家庭的责任感实在让人诟病,他不负责任,没有担当,任性而自我。在徐志摩的爱情故事里,总共有3个女人的身影:第一任夫人——门当户对的张幼仪、追求多年的林徽因和求而得之的陆小曼。徐志摩的导师是拉斯基,费边社会主义的倡导者。徐志摩经常跟随导师及其夫人,参与各种社会大活动。

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人?

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市,1931年因飞机失事卒于南京通往北京的途中。终年34岁,虽然人生短暂,他却活得丰富多彩,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谈资。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总是绕不过以下三点。

一,新诗界不可超越的诗人,他的诗唯美,纯净,读之令人忘俗。《再别康桥》至今仍是新诗中经典中的经典。

二,情感界的多情的浪漫的情人。徐志摩喜欢美女,他对交往的美女们温柔体贴,经常会给他们一些小惊喜。他对林徽因一见钟情,被林徽因拒绝以后,又与名作家凌叔华和才女陆小曼,美女韩湘眉交往。

不过他也是一个漫不经心的糊涂情人。据说,有一次他的父亲催婚,他知道父亲喜欢凌叔华,他便说正与林淑华交往,并信手从枕头下拿出一封信来做为证据。谁知徐父越看脸色越来越糟糕,站在媳妇旁边的王庚也是一样一一那封信是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所写。原来,平时徐志摩将陆小曼凌淑华等人的书信都放在枕下,而这次匆忙之中,徐志摩拿错了。

三,家庭世界里的个人主义者。徐志摩对家庭的责任感实在让人诟病,他不负责任,没有担当,任性而自我。为了能够自由,他象完成任务一样将他并未相中的张幼仪娶进家门,为了能得到林徽因,他逼怀孕的妻子堕胎,离婚,为了能接近心中的女神,他劝陆小曼随他移居北京。最后把生命献给了追赶女神的路上。

在他的心目中,根本没有家庭的概念,他所追求的只有实现个人价值,个人理想的的个人主义。他甚至在与张幼仪离婚时,都不曾想过被遗弃的妻儿以后怎样生活。

徐志摩有很多绰号:情圣、渣男、诗人、政论家……

在徐志摩的爱情故事里,总共有3个女人的身影:第一任夫人——门当户对的张幼仪、追求多年的林徽因和求而得之的陆小曼。

这段感情经历为徐志摩的一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他留下了“情圣”“诗人”的称号,却忽视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他始终游走于文学与政治的边缘。

1、最初的梦想

稍有留心就会发现,徐志摩出国前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所学专业为法学。

当时,他的偶像就是著名政论家梁启超。偶然的一个机会,徐志摩得以拜梁启超为师,这让他暗自开心了好久,就像是小孩子得到了心心念念的糖果一样,眉眼间都是纯真的笑意。

翻开徐志摩早期的政论文,你会发现,字里行间都能找到“梁启超式”,遣词造句精雕细琢,笔锋之间斗志昂扬。

那么,为什么徐志摩崇拜的是梁启超,而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王国维呢?

很显然,他专注于政治[renwugushi.com]。

这是他读大学时,最初的梦想,也是最终的执念。

2、不变的坚持

1918年,徐志摩赴美学习银行学,主攻历史、经济学、社会学等课程。

一战胜利之时,美国人在大街上欢呼庆祝,更是激发了身处异邦的徐志摩的爱国之心。当时,波士顿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建立了“爱国组织国防会”,徐志摩立即应声前往。

这次的波士顿之行,徐志摩不仅加入了国防会,还与吴宓、赵元任、梅光迪等中国留学生建立了亲切友好关系。他们经常会一起谈论国际时事,积极探讨救国之策。

除此之外,徐志摩还参加了美国人组织的陆军训练团,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这是探知美国军人生活、融入政治的有效方法,也是他始终如一的政治需求。

他总是这样为了政治不顾一切,遇到相关的组织就想参与其中,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爱国之士,想要集结众人之力为国家做些什么。

同年,徐志摩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入经济系学习。在这期间,他大量阅读了伏尔泰、罗素等人的作品,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

3、最终的执念

1921年,徐志摩赴英国留学,首先进入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学习。

徐志摩的导师是拉斯基,费边社会主义的倡导者。徐志摩经常跟随导师及其夫人,参与各种社会大活动。他自己也曾在文章中写过,跟随导师拉斯基的夫人一起参与英国大选宣传的情况。

他们一大早就到了选区,挨家挨户地敲门游说。大多数人的态度还算友好,表示会考虑支持工党,但也面对着反对派的冷言冷语。

200多户人家依次敲下来,脸上的笑容已经僵硬,可能过程中还掺杂着语言性攻击,过程并没有那么顺畅。如果他不是有足够的政治热情,大概真的坚持不下来。

在这期间,徐志摩还潜心研究了很多文人著作,这也是他真正潜心研究文字的开端。

事实上,徐志摩真正专注于文学创作,是在回国后的时间里,但他依然一直关心着社会运转和政治生活。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青年运动》等文章,都是徐志摩回国后针对社会时政所作,质量、数量都很可观。

作家韩石山在《徐志摩传》中曾写过一段话: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能不能隐隐约约地感到,把徐志摩定型为一个浪漫文人是一种偏差, 把他的成就局限在文艺创作上,不管是诗还是散文,不也是一种明显的亏欠?”

撇开感情上的问题,徐志摩文学与政治上都著有成就,政治创造文学,文学辅助政治,两者相比,孰轻孰重,难以说清。

如果按照有效时间来算的话,徐志摩专于政治所占的时间还会更长一些,因为他始终处于政治漩涡之中,并对政治抱有极大的热情。

这位被骂“渣男”的“情圣”徐志摩,是个诗人,但又不只是个诗人,他更是一位政论家,在文学与政治两开花。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