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诗人海子?

海子的诗作马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海子他本人也是深受这种哲学品质的影响。海子的诗歌我个人感到一种很明显的断裂,一方面海子以梦为马,向往远方,一方面海子又有着浓郁的死亡气息。诗人海子在获得更多自由的社会环境里,肉身获得了自由,精神世界里人文主义大潮徐徐涌来。——春天十个海子。曙光是什么,曙光是希望,是梦想,海子还有吗?

如何解读诗人海子?

我认为海子是个浪漫主义诗人。

他有着没有污染的灵性思想与不受约束的思维触感的自由。

但他也有悲情的一面。

当他的灵性没有污染的思想与雾雨云天触碰时,他会有柔软的疼与痛。

当他放飞的思维在颠簸的列车上无法跳跃时,他会有极致的哀嚎与低吟。

所以海子是个天才诗人。也是个悲情的诗人。

尽管他渴望"面朝大海,春暧花开",但他终没逃脱卧轨殇璃的命运,给世人留下了遗憾与惋惜。

海子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他15岁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期间,他就开始写诗。这一时期正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是诗歌兴盛的时代。海子的诗作马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的诗歌写的最多的是麦田:打一只火把走到船外去看山头被雨淋湿的麦地;空气中的一棵麦子高举到我的头顶。也许,麦子的金黄的色彩比较浓烈,他渴望的是这种热烈。

其次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比如《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德令哈是如此荒凉,四周全是茫茫戈壁。海子的爱情诗却写在这个地方,正反映他内心在期盼美好爱情的同时,又是落寞荒凉的。

再次,表达的最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最有名的就是《面朝大海》:我想有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是一位生活相对闭塞的诗人。他基本没有朋友,生活能力也差,据说他一直不会骑自行车。所以他才不断地出走,到新疆到西藏。在旷野里排遣孤独,到无垠的阔大的空间去寻找迷失的自己。

海子终归没有走出迷惘。只能选择死亡,对他来说,也许死亡是一种解脱的方式。他死的时候才25岁。最美的年华定格在山海关。他的最后的归宿地也是如此的苍茫如此的雄伟,这,正跟他内心的期盼是一致的。

理解海子,本质上是要理解海子的精神[renwugushi.com]。很多人本能上觉得海子是一个诗人,当然,这并没有错,但是这对于理解海子是一种巨大的遮蔽,海子其实还是一个哲学教师,如果忽略了海子哲学教师的身份,我们讲无法理解海子。海子的精神偶像我个人觉得有两个,一个是梵高,一个是荷尔德林。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对荷尔德林的诗歌进行阐释,认为荷尔德林的诗是诗之思,也就是说荷尔德林实在利用诗歌进行哲学思考,是最纯粹最本质的诗。海子他本人也是深受这种哲学品质的影响。海子的诗歌我个人感到一种很明显的断裂,一方面海子以梦为马,向往远方,一方面海子又有着浓郁的死亡气息。诗人游走在两端,一方面是理想的高殿,一方面是信仰的废墟。

海子本是80年代,全民充满理想主义时代的产儿。一方面举国的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厚,物质条件越发改观,另一方面在毛时代极端压制的个人精神开始觉醒,坍塌的乌托邦社会主义理想急需要得到填补和充实。诗人海子在获得更多自由的社会环境里,肉身获得了自由,精神世界里人文主义大潮徐徐涌来。诗人以人之作为存在探求生活的意义,向往做“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然而,实际上远方的理想是虚妄的,“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徘徊在两端的海子无疑是苦闷的,一方面渴望更有意义的生活,审美化的生活,另一方面发现生命空虚毫无意义。海子是那种想要展开理想的翅膀高飞的人,但是虚无主义的闪电击中了他飞翔的翅膀,所以海子没有出路,精神没有出路。在这种精神的苦闷中,海子以死对抗这种精神没有出路的人生困境。80年代结束了,随之而结束的还有理想主义,90年代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大潮蓬勃涌起,麻木的精神,空虚的灵魂在物质的世界里面游荡,苍白,平乏,而又没有归宿。海子没有出路,我们甚至可能还没有在理想和信仰的路上,海子死了,没有路走。

作为理想主义的海子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以梦为马节选

以梦为马这个词,在现在简直就成了青春,理想的代名词,是的,海子确实想做那种追求理想,把理想建立在青春洋溢的生命上的。海子的梦想在远方,去远方就只能与物质作分别,所以物质只能是暂时的情人,不以追求物质为人生的价值尺度。诗人为什么要与烈士和小人为伍呢?因为追求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就必须放弃物质的生活,诗人是以精神的烈士的形象与物质作对抗,不顾世俗的眼光和别人的品头论足。那些庸常琐碎的人,他们要熄灭精神与理想之火,然而他们要熄灭的,正是我要点燃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子绝不是那种受世俗生活羁绊的人,他要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追求人的一种更好的存在形式。

前远方有理想?路在哪里?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

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春天十个海子

这首诗写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三四点,几乎是还在最后的诗作了。海子说他是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的肃杀之气,倾心于死亡。这首诗整体格调充满了阴暗,绝望,虚无的气息。在这里海子的明亮的色调通通都寻不见了,有的只是虚空,死寂。曙光是什么,曙光是希望,是梦想,海子还有吗?他仿佛感到了死神在向他招手,在没有意义的世界里,生命的延续是一种煎熬,求之愈切,愈发有一种心底痛彻的虚无感。乡村还可爱吗,为什么是空虚的?因为乡村已经不能承载诗人的寄托,只有死亡才能给人以终极的安慰,那里空无一物,永恒宁静。死亡是告别无意义的世界的唯一方式,唯一的抗争手段。

海子走了,但是他留下来的问题却永恒存在。虚无主义之幕遍布人间,正如尼采所揭示的那样,上帝死了,被我们杀死了。上帝死了,信仰坍塌了,我们如何重建我们的生活意义,这是每一个追求生活意义的人所不得不面对和严肃思考的问题。海子是一个探索者,没有找到出路的探索者,而活着的人们呢。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