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不能证明一切 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学历,却能成为大师

学历不能证明一切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学历,却能成为大师导语:学历只是学校教育的一张凭证,教育不代表能力,学历更不代表能力!22岁那一年,他来到北京。“清华公开招考,一切全靠熟人”;考燕京北大等学校,可他只有小学历,自然统统落榜……这种自由、活泼的文化氛围,让沈从文备受鼓舞。

学历不能证明一切 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学历,却能成为大师

导语:学历只是学校教育的一张凭证,教育不代表能力,学历更不代表能力!

很多能力出众的人,他们的老师原本不是很强。比方万世师表的孔子,他的老师几乎寂寂无名。

用一句话来总结:为人本弱,有梦则刚。

22岁那一年,他来到北京。彼时的他,赤手空拳,除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有一身的胆气。田真逸不知道该如何劝说这个目光灼灼的年轻人,送了他一句话:“既为了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因为除了它,你什么也没有。”

他之前听说,北京可以“半工半读”,他想要从成为一个大学生开始。可是到了北京,发现一切并不是这么回事。“清华公开招考,一切全靠熟人”;考燕京北大等学校,可他只有小学历,自然统统落榜……

他死心了,决定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学上。这个只上过小学,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人,却有诡异的自信:“只要肯勤学,总有办法的。”

为了方便旁听北大的课程,在农大读书的表弟的帮助下,他搬进了银闸胡同的庆华公寓。

当时在北大的沙滩、北河沿一带,有很多这样的公寓,住着很多像沈从文一样飘荡的青年,他们被北大开放的校风、自由旁听的制度,以及周边浓郁的文化氛围所吸引而来,游走于课堂、图书馆、街道和公寓之间,彼此联系,互通声息,构成了独特的圈子。

这种自由、活泼的文化氛围,让沈从文备受鼓舞。他告诉自己,一定要通过学习、写作,进入那个梦想中的精英团体当中。

他过上了两点一线的生活。为了节省开支,他每天早上吃一点冷馒头、泡咸菜,就跑到京师图书馆分馆看书自学,什么书都看。

公寓里永无休止的写作,最初是毫无前途可言的。实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他甚至想过卖身当兵。

一天,饥饿难忍的沈从文看见“北京当时什么奉系直系军阀,一个排长什么的,在枪口上插个‘招兵委员’的旗子”,便跟在后头,走到天桥杂耍棚那边,要按手印,按一个手印就可以领导饭费,到了最后,沈从文还是溜了。

“现实生活虽过得十分狼狈,一脑子幻想却支持了我,总以为只要能活下去,努力下去,明天会有个转机。并深深相信得战胜面临一切困难,包括生活上和知识上的困难。”

那时的他,像所有沉默努力的青年朋友们,离了家乡只能紧紧抓住手里的笔,在城市里“寻找自己的圣杯”。

好在,他坚持了下去,遇到了赏识他的人:郁达夫。 在郁达夫的介绍下,沈从文以休芸芸为笔名,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一封未曾付邮的信》。

也因为这一次发文,他的才华终于被文学圈的前辈所看到,他逐渐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徐志摩。在徐志摩的大力推荐下,他的才华渐渐被发现。

沈从文在1928年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和好友一起创立诗社,后来又到青岛、湖南、昆明等地写作,教书,辗转各地。最后,他还是回到了北京。

沈从文自己晚年反复这样回忆,“我离开家乡去北京阅读那本‘大书’时,只不过是一个成年顽童,任何方面见不出什么才智过人。只缘于正面接受了‘五四’余波的影响,才能极力挣扎而出,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每一分走过的路,都是那么的沉甸甸。为人本弱,有梦则刚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