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苏轼为何又叫苏东坡,“东坡肉”与他有什么关联?

多数人认为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今黄冈),由于生活拮据,在住的东边山坡上开荒种田自足,所以自号“东坡居士”的。从此“东坡肉”开始流行开来。也有说是徐州人感谢苏轼的功绩,送给苏轼吃的肉,叫东坡肉。总之“东坡肉”与苏东坡是有密切联系的。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扬名天下。

宋朝诗人苏轼为何又叫苏东坡,“东坡肉”与他有什么关联?

多数人认为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今黄冈),由于生活拮据,在住的东边山坡上开荒种田自足,所以自号“东坡居士”的。

苏轼在黄州自己开荒种地的确是事实。但是他这个“东坡”的号,却不是这样来的。

苏轼一生敬仰唐代诗人白居易。公元820年唐宪宗年间,白居易(字乐天)被贬到忠州(重庆忠县)做刺史。曾在忠州城东边种植花草为乐。并写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种花》。“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城树”《步东坡》。

苏轼被贬黄州,与白居易境遇相同,也是在种地开荒,于是以“东坡居士”自居。

“东坡肉”的确是苏轼的发明。在当时的年代,黄州那个地方,猪肉便宜。苏轼本来有点拮据,于是闲着没事研究出了炖猪肉的方法,有歌为证:“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东坡肉的流行,是苏轼被调任杭州时,带领杭州人抗涝救灾,改造西湖,修筑苏堤。大家知其好食猪肉,纷纷送来给他,他就教大家一起煮肉,分给大家一起吃。从此“东坡肉”开始流行开来。

也有说是徐州人感谢苏轼的功绩,送给苏轼吃的肉,叫东坡肉。总之“东坡肉”与苏东坡是有密切联系的。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renwugushi.com]。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扬名天下。苏轼在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这一年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这一届考中的进士,都是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化、哲学巨星。如苏轼、曾巩、程颢、程颐兄弟。

宋英宗十分欣赏和重视苏轼,当苏轼进入“登闻鼓院”做一个判官时(相当于现在信访办值班员),英宗说:应该召入翰林院,知制诰(相当于中央机要秘书),但是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庭培养之”。

韩琦并不是嫉妒苏轼,而是希望他“从基层做起”,以免天下人误会他,增加他的麻烦。苏轼知道后十分感谢韩琦:“公可谓爱人以德矣”。苏轼命运的转折点在于担任了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位后,对于新法的推广,十分反对和攻击,他写了不少诗来表达自己对新法的不认同和对朝局的不理解。直接爆发的原因是为当地孝子朱寿昌写诗一事,得罪了变法派官员李定。李定联合御使台何正臣、舒亶等人以“攻击新法,诽谤朝庭”之罪上书弹劾苏轼。

因为苏轼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影响巨大,如果传播四散,对新法的实施不利,于是下令关闭苏轼于京都御使台监狱。史称“乌台诗案“。变法的领袖王安石闻讯大惊,虽然两人“道不同”,朋友关系却是友好,于是和神宗祖母曹太后一起为苏轼上书求情。

宋神宗于是从轻发落,下令将苏轼贬到黄州当团练使。两个月后,苏轼神情落寞地向黄州而去。

到黄州后的苏轼一家生活艰难,他不得不靠卖官府发的旧酒袋为生,后来他决定辅以种地贴补家用,于是向官府申请要了一块荒地,也就是他称为“东坡”的地方,自此,中国伟大的诗人开始了耕读生活。这就是“东坡“的由来

黄州不但猪肉价格便宜,我估计苏轼也养猪,因为旧时,凡有菜园的农民,在时令季节到来时,蔬菜的产量很大,于是养二头猪,拌以米糠,可以避免蔬菜浪费。

苏东坡对于美食十分喜欢,而且着力研究,对于猪膀肉,由于肥肉较多,他自己研究出烧蹄膀肉的诀窍:“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东坡肉各地做法大同小异,蹄膀肉由于体积大,只有小火才能煨,皮面的红褐色采用冰糖糖色,佐以香料,适量水,大火开锅后,以小火煨之,肉质软糯,毫无油腻之感。因为是苏东披发明的,所以叫“东坡肉”。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