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洒器幵始分离

最初人们饮茶的茶具是借用坎煮炊器,饮水、饮酒的器具都可以用来饮茶。随着饮茶推广和人们对茶的认识深人,到了六朝时期,专门化的茶具从食具、酒器中独立出来。茶托乂称茶船,为承托茶盏,以防烫手。
 最初人们饮的茶具是借用坎煮炊器,饮水、饮酒 的器具都可以用来饮茶。

曰常使用的炊煮炊器,特别是用作饮酒以后再来用 作饮茶,严重地影响到茶的味道。随着饮茶推广和人们 对茶的认识深人,到了六朝时期,专门化的茶具从食具、 酒器中独立出来。

在南京出土的六朝文物中有不少陶制品.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出土的陶制品有五六十个 器物种类,有生活器皿、日常用具、仓厨明器、俑类及魂 瓶等。生活器皿的器物有壶、罐、盆、尊、勺、钵、盘、耳 杯、盏碟以及果盒等。尊、勺、耳杯这三种器物明显是作 为酒器使用的。南京西善桥出土的六朝竹林七贤砖壁 画中即有饮酒用的尊、勺、耳杯的图案。

出土的盘、盏碟,有些已开始作为饮茶使用。其中. 发现有带托盘的青釉茶盏。茶托乂称茶船,为承托茶 盏,以防烫手。1973年南京六朝墓中就出土了青釉莲花 纹盏托,以莲花造型,中央为一圆形盏座,下附圆饼状实 足。出土的壶、罐造型优美,釉色晶莹.特别引人注目。

从东吴到南朝末,不同年代的壶、罐.从外部形状到 内部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

东吴、西晋时.鸡首壶是作为盘口壶和罐的分支存 在的。表面看来,它与盘口壶、罐的变化不大。如1970 年在江宁县建宁出土的一件鸡首壶.器身施青釉,平底

露胎。在壶的肩部一侧增添了一个鸡头,尖嘴无頸,与 之对称的另一侧增塑了鸡尾,丝毫没有改变壶、罐的基 本形状•但却使壶富有生活气息,充满写实色彩。重要 的是壶的内部发生质的变化。正是由于鸡头的安装,它 与壶腹相通,这就必然要改变壶内液体进出的途径,改 变壶内存放物的多种功能。

东晋时期,鸡首壶有了进一步发展。1966年在南京 城南大树城出土一件青瓷鸡首壶。鸡颈较粗,壶腹圆球 形,肩饰半圆形双系,肩塑一半圆形扳手(又称执手)。 1981年从幕府山东晋墓出土的青釉鸡首壶,鸡头昂起, 腹部扁圆,桥形双系,执手自肩连于口部。这一时期鸡 首壶形制变化表现在:首先规格变化,东晋鸡首壶比东 吴、西晋的鸡首壶罐形体大,其次是器腹变化,东晋鸡首

 


壶的器腹逐渐变成圆球形,再次 是新出现了扳手,扳手连于口肩 之间,位置在鸡头对称的另一侧, 使用起来方便

 

南朝时期,鸡首壶的形制变 得高大修长,壶腹由东晋时的球 腹或近似球腹演变成椭圆腹。扳 图2_8东晋鸡首壶手的顶端凸起,鸡嘴由尖改为圆, 中空或管状,利于流通于壶内,形态从秀美向实用转变。 20世纪60年代在南京甘家巷出土的一件南朝鸡首壶, 深盘口,高直颈,椭圆腹,显得修长亭立。肩部配以高而 直的鸡首和扳手,方形双复系,颈部有竹节弦纹。整个 鸡首壶重心向下,形态端庄稳重,使用省力,更加适合饮南朝墓中出土的鸡首壶还有 一种墓葬现象,有的鸡首壶、碗是 与盘口壶、耳杯放在同一墓室中,也有的是鸡首壶、碗与盘口壶、耳 杯分別放在不同墓室中。随葬品 是墓主人生前生活习惯爱好的反 映。生前爱饮酒,死后墓中常放置 酒器(耳杯、盘口壶、勺等);南朝鸡首4 饮茶.死后墓中常放置茶具,而鸡首壶正是作为茶具放 人墓室中,这也说明南朝时茶具已开始从酒器中分离出 来了 

随着东吴、东晋饮茶风尚的兴起,鸡首壶从壶、罐中 派生出来,乂随着南朝饮茶的盛行趋向成熟。从晋代一 直到隋朝,茶壶的流子(嘴)都是作鸡头状,直到唐代以 后,茶壶嘴才以短行小流代替鸡头饰流。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