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历史资料回放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有“美景甲东南”之称的武夷山。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山方圆60公里,全山36峰,99名岩,岩岩产茶。武夷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所以说武夷岩茶起源于明朝,是乌龙茶的始祖。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有“美景甲东南”之称的武夷山。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树生长在岩缝之中。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俗称“石座作法”。“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武夷山方圆60公里,全山36峰,99名岩,岩岩产茶。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但是由于品种不同、品质差别、采制时期先后,历代对岩茶的分类,至为严格,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最为突出。武夷岩茶可分为岩茶与洲茶。在山者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次之。从品种上分,它包括吕仙茶、洞宾茶、水仙、大红袍、武夷奇种、肉桂、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武夷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还曾有“病之药”誉。

武夷从唐朝生产蒸青团茶起,至明末罢贡茶之后,武夷茶叶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所以说武夷岩茶起源于明朝,是乌龙茶的始祖。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钜概括最为简练,即“活、甘、清、香”字(见《归田琐记》)。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却无绿茶之苦、红茶之涩;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这种茶最适宜泡工夫茶,其品质独特,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